劉備在去世之前,曾經和吳國結盟,因爲夷陵之戰他纔去世,繼位的是當時年齡尚小的劉禪,蜀國擔心和吳國的結盟關係就此斷掉,於是就派了使者前去請求結盟。那麼夷陵之戰劉備去世後,是誰說服孫權與蜀國結盟?還讓他寫信贈禮。

在古代,兩個國家之間的溝通,都是靠使者來維繫的,使者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職位,絲毫也不遜於在前方廝殺的將領,因爲他們不僅要有清晰的頭腦,還要有說服別人的能力,要想成事,自然是不能隨便指派的,諸葛亮當時爲這個人選糾結了很久,直到鄧芝親自上門和他商討結盟的事情,他才堅定了鄧芝這個人選。

鄧芝這個人,雖然很有才幹,但是際遇不好,年輕時才能沒有被發現,一直得不到重用,直到老年,才能終於被發現。鄧芝到了吳國後,一開始孫權並不想見他,認爲蜀國一定是有什麼陰謀,就晾着他,鄧芝上表說道,我這次前來,不僅是爲了我們蜀國的未來着想,也是爲了您着想啊。孫權一看,頓時就非常疑惑,於是接見了他。

這一見,直接讓孫權改變了想法,鄧芝當時雖然年紀已經很大了,但是邏輯還是十分清晰,他說,現在天下只有我們魏蜀吳三個國家,我們國家有險峻的地勢,你們國家有大江,這在打仗時都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我們兩個國家聯合,在地勢上就已經有了天生的優勢,況且,我們蜀國有諸葛亮那樣的人才,您又善於分析決斷,這兩者加起來,我們守的話必然不會被魏國所傷,攻的話可以打下來整個天下,這難道不是順其自然的事嗎?如果您要找魏國求和的話,他們必定會要求您送太子過去做人質,這不是很屈辱嗎?您如果不受他們的牽制,他們就會攻打吳國,到時候我們蜀國看到這樣的形勢,當然也會攻打,那麼這片土地很快就要易主了。

孫權聽完這一番話,沉思了很久,最後說了一句,你說得對,於是毅然決定和蜀國聯合。過了一段時間後,鄧芝再次出使,孫權試探道,以後沒有魏國了,我們兩個國家平分這些土地,這樣不是很好嗎?鄧芝回答道,天下不能同時存在兩個君主,就像天上只能有一個太陽一樣,沒有了魏國,我們兩國一定會互相攻打,到時候君主有他們的想法,我們做臣子的,忠心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而將領們,則是帶領士兵上戰場,到了那時候,我們的戰爭就開始了。

孫權聽後,哈哈大笑,稱讚他道,您真的是很忠誠了,之後還在給諸葛亮寫的信中提起了此事,稱讚鄧芝忠誠、聰明,對其十分欣賞,還贈送了很多禮物給鄧芝。可見,一個優秀的使者,不僅能成事,還會讓人敬佩,能有這麼強大的分析能力,還不卑不亢、忠心爲主,這樣的人才,即使沒有好的際遇,也早晚會被發現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