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劉老師原創,非授權嚴禁轉載】

唐玄宗開元十二年十月,在初入寒冬的京城長安皇宮中,發生了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事情——一個孤單的女人在極度憂鬱中去世了。

說起來,居住着數萬人的皇宮之中,每天都有人因爲各種原因死去。

但是,這個剛剛死去的女人,卻有着一個不同尋常的身份——她是被唐玄宗在三個月前所廢黜的皇后、唐玄宗的結髮妻子王氏。

在得知了這個前皇后去世的消息後,整個後宮之中都在默默地懷念着她。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有違常理、沒有出現牆倒衆人推的現象,是因爲王皇后在執掌後宮的十幾年中,給了後宮妃嬪和宮人們很多恩惠,贏得了衆人之心。

除了爲人賢惠,不搬弄是非之外,王皇后還有一點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她對大唐王朝以及唐玄宗李隆基本人,也有一份恩情。

據《資治通鑑》記載,當初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起兵誅殺韋后一黨之前,身爲王妃的王氏,曾經參與其中(上之誅韋氏也,王皇后頗預密謀)。

也就是說,改變唐朝歷史的“唐隆政變”之所以能夠成功,也離不開王氏的全力支持,她對大唐王朝和李隆基來說,是有恩的。

但是,從先天元年登上皇位,到開元十年的十一年時間裏,唐玄宗身邊美女如雲,而賢惠的王皇后卻已經走出了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由於多年操心後宮之事,她的臉上已經早早出現了皺紋。

而美女環繞的唐玄宗李隆基,也早已經對王皇后這位結髮妻子產生了視覺疲勞(及即位數年,色衰愛弛)。

至於當初的恩情,更是拋到了九霄雲外,基本不再想起。

所以,漸漸地,唐玄宗想要廢黜髮妻王皇后,打算冊封當時寵幸正濃的武惠妃爲皇后。

對於來自武惠妃的威脅,王皇后心中自然是一萬個不滿。

所以,心中不爽的王皇后,難免會出現言語上的衝動與失誤。

而這,則加速了唐玄宗廢黜她的想法與行動。

開元十年,唐玄宗在與心腹大臣姜皎商議廢黜王皇后事宜的時候,消息意外從姜皎那裏泄露了。

龍顏大怒的唐玄宗,爲平定此次風波,在打了姜皎六十大板後,連同姜皎本人、以及他的弟弟、朋友等數人,被流放到外地。

而姜皎本人,則死在了流放途中(杖皎六十,流欽州,卒於道)。

這其中的隱情,明眼人一眼就看透了。

從開元十年八月的那次泄密事件,到開元十二年的七月,經歷了兩年的思想鬥爭後,唐玄宗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廢黜王皇后。

而王皇后的一個不良舉動,則給了唐玄宗廢黜她的一個不錯的藉口。

原來,與李隆基結婚十多年後,王皇后始終都沒有爲唐玄宗生下一個皇子,以至於經過的哥哥的勸說,王皇后聽信了術士的言論,在皇宮之中搞起了巫蠱之術——不僅期盼自己早日有子,更是希望自己和武則天一樣(佩此有子,當如則天皇后)。

希望自己早日生下皇子,找個願望無可厚非。

但是,想要自己和武則天皇后那樣,就讓人有了遐想的空間。

於是,這成了唐玄宗廢黜王皇后的最佳理由。

就這樣,在唐玄宗開元十二年七月,王皇后被以“華而不實”,以及“有謀反之心”而廢黜。

三個月後,心中極度憂鬱的王皇后,在孤單和絕望中去世。

而親手害死自己髮妻的唐玄宗,在得知王皇后去世的消息後,心中也頗有些悔意——畢竟,王皇后陪伴過自己這麼多年,其中還有幾年自己最爲艱難的日子

所以,這纔出現了一個被廢黜的皇后死後,不僅贏得了後宮衆人的思念,就連唐玄宗也很是後悔自己之前的衝動之舉,對王皇后頗有懷念之情的現象(廢后王氏卒,後宮思慕後不已,上亦悔之)。

參考史料:《資治通鑑·唐紀》

據《新唐書·王皇后傳》記載,李隆基早年間(武則天和唐中宗時期),曾經有一段生活比較艱難的日子,不僅生活非常艱辛,甚至就連性命也朝不保夕。

一次,在李隆基生日的時候,王皇后的父親爲了讓李隆基能夠喫上一碗長壽麪,竟然賣掉了自己的一件貴重衣服,買來了面,而王皇后則親手爲自己的丈夫做了一碗熱乎乎的長壽麪。

最終,李隆基在這天度過了一個讓自己終生難忘的生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