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長安城,作爲隋唐兩朝的首都、京師,是當時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體現着天人合一與君權神授的神祕色彩。雄峙其南的,便是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美稱的終南山,歷代文人墨客多稱其爲南山。

圖片來自網絡

終南山是長安城高大堅實的依託、雄偉壯麗的屏障。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它不僅在地域上與長安城相依託,其文化亦相互融合,可說是集各種文化之大成!最讓人高山仰止的,還是它源遠流長的隱士文化。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這是唐朝詩人王維隱居終南山時寫下的《終南別業》中的最後兩聯,體現了詩人隱居生活的無窮樂趣。實際在王維前後,還有許多名士懷着不同的目的隱居於此,不乏長安城裏的一些宦官!

圖片來自網絡

終南山風光旖旎又距帝京不遠,加之厚重的人文積澱,自然成了隱士嚮往的地方,詩家詞人讚美的地方。因此,古代詩詞中,一些詩人寫長安必定少不了南山,似乎長安這座古都唯有南山相配,尤其是要體現長安及周邊的四時之景,更非南山莫屬!

長安城的春天來去匆匆,夏天悶熱,冬天寒氣逼人,唯有秋天氣候適宜、色彩斑斕。秋天的長安城在澄明的天空下金碧輝煌!登樓遠眺,長安城更有山峯之奇偉,林泉之幽深,層林盡染的南山相襯,這不得不令那些文人墨客動情。

圖片來自網絡

在衆多寫長安秋色的詩詞中,能寫出秋之大美的絕佳盛景,體現出一種胸懷,予人以視覺上的絕美享受,這在晚唐詩流於柔媚綺豔的趨勢下實在不易!然而,杜牧做到了,他的《長安秋望》以南山之高襯托秋高,呈現出了一幅意境高遠、氣勢健舉、令人心曠神怡的寫意畫。

《長安秋望》

唐代;杜牧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圖片來自網絡

樓閣倚在經霜的樹林外高高聳立,宛若明鏡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峻拔的終南山與澄明的秋色,氣勢互不相讓兩兩爭高? 顯然這首詩寫長安的秋高氣爽,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以南山之實襯托秋色之虛,使得秋色高遠無極的氣勢凸顯了出來。

詩的首句點明作者登高遠眺的位置,寫出了立足之處的高,使得長安秋景可望。第二句寫望中所見的天宇,寫出了秋日天空明淨澄潔得象一面纖塵不染的鏡子。尾聯兩句寫遠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雲的氣勢,象是要和高遠無際的秋色一賽高低。

圖片來自網絡

南山之高有形,秋色多是無形之意象,詩人偏於欣賞秋色之高遠無極。然而要寫出其高與氣勢,卻很難形容盡致! “南山”正好給秋色提供了參照,南山的高峻與氣勢和秋色互不相讓兩兩爭高,自然反襯出了秋高及氣勢。這就不難理解杜牧爲何重點着墨寫南山了!

晚唐詩歌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也會受到時代風氣的影響,但他能與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長安秋望》這首詩,能寫出長安秋色高遠無極的氣勢,詩人沒有獨具慧眼和敏捷才思以及寬廣的胸懷是做不到的!

圖片來自網絡

總覽全詩,詩呈畫意,長安秋色盡收眼底。這首詩寫遠望中的長安秋色,不僅是一曲高秋的讚歌,同時也寫出了詩人當時那種心曠神怡的感受和高遠澄淨的心境。又是一年秋好時,一首唐詩一分啓迪,願這個秋天讓你的生活更加充滿詩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