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車險綜合改革實現惠及民生與產業扶持的多贏

來源:新京報  □木丁(財經評論人)

9月3日,銀保監會印發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自2020年9月19日起施行。《指導意見》對交強險責任限額、商車險責任限額、附加費用率、交強險道路交通事故費率浮動係數等進行了調整和優化。

在我國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機動車消費成爲大衆消費品之一,是人們改善生產和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方式。公安部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6億輛,其中汽車達2.7億輛,佔機動車總量的75%。隨着機動車普及率的大幅提高,機動車險成爲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和推動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金融保險服務產品。推進車險綜合改革,實際上將取得惠及民生與產業扶持的多贏結果,屬於“成本小、紅利大”的改革舉措。

首先,這次車險綜合改革總體上延續了減稅降費改革中“只減不增”的基本思路,即對機動車消費者費用不增加的前提下,擴大保險理賠產品的豐富性和賠付的額度。這次車險綜合改革後,消費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車險交的費用少了,享受的保險理賠範圍更多了,而且額度也提高了。比如商車險產品設定附加費用率的上限由35%下調爲25%,預期賠付率由65%提高到75%。這些改革舉措將會更大範圍保障參保人和第三方等的實際利益,有助於充分發揮機動車險種的保險保障功能。

其次,車險綜合改革促進車險行業規範發展。目前在機動車保險行業不同程度存在高定價、高手續費、經營粗放、競爭失序、數據失真等問題。《指導意見》提出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改進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加大整治市場秩序力度,提高準備金等監管有效性,強化償付能力監管剛性約束等,促進行業規範發展。

最後,車險綜合改革產生促進汽車行業發展的改革“溢價”。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最重要的是促進國內消費提升,形成國內大市場規模。在國內消費方面,汽車行業產業關聯度強,帶動效應大。比如汽車產業鏈的上游涉及鋼鐵、機械、橡膠、玻璃、石化、電子、紡織等行業;下游涉及保險、金融、銷售、維修、加油站、物流、餐飲、旅館等行業。因此,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對於提升國內消費水平、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這個角度來看,機動車險綜合改革,客觀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機動車運行成本,有利於鼓勵我國居民購車和使用頻率。一旦機動車行業消費和使用頻率提高,與之相關的多個產業和消費行業就會迎來消費回潮態勢,推動我國消費穩步提升,爲內循環奠定堅實基礎。

當然,車險綜合改革短期內或許對保險行業帶來銷售收入減少、賠付增多等因素影響企業利潤。但是隨着這項惠民改革的落地和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參保車輛的增加會對沖保險公司收入和利潤影響,進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同時,這也倒逼保險公司一方面不斷豐富車險產品,優化示範產品,實施差異化產品創新;另一方面規範險類險種,擴大保障範圍和保障額度,改進車險服務,提升車險經營效率和服務能力,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實現促改革、擴險基、優服務、提效益的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