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得好,叫做“要想富,先修路”。的確,一個地區的交通便捷程度,與該地區的經濟水平是呈正相關的,特別是在那些“山路十八彎”的地區,交通可以說是經濟的命脈,它最大的作用就是促進人員的流通以及產品的輸送。

不過,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爲何中國的公路總是修修補補,特別是那些經濟水平較低的地區,新修的公路沒多久就會變得坑坑窪窪,幾年後就需要再次翻修一遍。最爲合理的解釋恐怕就是中國公路的質量不足了,有些地方的公路甚至被人們稱作“豆腐渣工程”。

2012年8月12日,投資達到87億元的天定高速公路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在連日的暴雨之下,出現了大面積的邊坡滑塌以及路面沉降,事件被媒體披露出來後,頓時引發了全國人民的關注,該公路迅速稱爲了網民們熱議的話題,甚至被列爲中國現代史上“十大豆腐渣工程”之一。

天定高速公路事件只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那些路面裂開,局部塌陷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人們不禁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國的道路建設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地位,可爲何還是會出現這種低劣的質量問題呢?其實,這是跟中國的國情有關的。

先舉一下日本的例子,日本的公路和中國一樣,主要使用的材料都是採用的瀝青,但他們公路的使用年限要遠遠高於中國。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的公路平均使用年限是15年,而日本則是40年。難道是中國沒有能力達到日本公路的標準嗎?並不是,只是因爲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日本是一個發達國家。

中國和日本,進入現代以來的起點就不一樣。1968年,日本的明治天皇宣佈實行變法,使得日本在19世紀,就成爲了一個近代化國家,儘管由於二戰戰敗國的原因,日本經濟遭受了極爲沉痛的打擊,不過依然是東方國家的翹楚。反觀中國,從1840年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百多年間都是極爲混亂的。

在建國的初期,由於與西方國家關係處理的並不好,因此經濟陷入了困頓,直到1978年,鄧小平宣佈改革開放,這才讓中國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由此可見,中國和日本的經濟基礎就有很大差異,將目光投向道路建設這一塊,中國的道路建設體系自然就是比不上日本的。

同時,在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又不得不加緊完善交通體系,過度的追求速度帶來的自然是質量的不足。至於日本,只需要在原有就相對完善的道路體系上,重新修建部分公路即可,他們可以“慢工出細活”。因此,日本人修建公路的工期是非常長的,在修建完成後的試用期也會遠遠長於中國,一旦出現了什麼問題,不管是大是小,都會費勁心思去解決。

總而言之,中國的公路修建水平並不低於日本,僅僅是因爲龐大的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得不讓修建道路的速度趕上經濟發展的速度,這才造就了公路質量低於日本的現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