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气温开始下降,清晨的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故称“白露”。白露节气被视为天气转凉的标志,炎夏初过,金秋继来。

不少人以为,暑夏已去,凉秋当爽。殊不知,有时还会出现令人生畏的“秋老虎”,其热燥可不逊于酷夏。若在此夏秋之交不“识时务”,易引起秋燥不适。

一、掌握进补时机

一般认为,酷暑不宜补,秋来正是补身天。殊不知,在“秋老虎”之时进补,常有害无益,其祸根就在于秋燥。秋季进补宜在秋凉时节。

二、饮食宜“循序渐进”

经过了一个酷暑的煎熬,人们往往期待着在转凉的秋日好好犒劳自己。且慢!此时切不可大量进食肉类或其他难以消化的补品,以免增加脾胃负担,使肠胃功能失调。

秋天是大量瓜果成熟上市的季节,老年人对瓜果也应有所选择地适量品尝,以防“秋瓜坏肚”。比如:葡萄虽可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健胃利尿等效用,但因其性温,过食易致燥;又如香蕉,虽有止咳润肠作用,但因其性偏寒凉,过食易损脾胃。谚语云:“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味美,不可多食。”确是保健养生之谈。

三、药食多柔润

人们宜选用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含滋补营养的药食,如芝麻、蜂蜜、乳制品、糯米、蔬菜等。建议中老年人在此期间多吃柔润的粥食,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黑芝麻粥和生地粥等。

有的中老年人患疰夏,即经夏入秋时,有胸闷、纳差、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低热、嗜睡、汗多、人渐消瘦等表现,在秋季宜服用健脾益气的

具体方法为:生晒参10克切成薄片,白莲20克,鲜瘦肉片30克,加适量水,隔水蒸熟,早、晚服用至好转为止。

此外,老年人多有脾胃虚弱,须忌生冷、硬黏的食物,而以温热、熟软为要,以防“秋泄”。在夏季因多食生冷瓜果导致肠胃虚寒者,可在秋令服适量干姜、肉桂等药以“暖里腹”。

四、积极防秋燥

秋天易燥,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肺主秋令,燥最易伤肺,因此燥咳的人会多起来。防治时,除找医师选药以治肺燥外,还可酌用食疗方,平时还应多喝水。

温燥咳嗽者主要表现为鼻燥、咽干、少痰、头痛、口渴、发热、少汗或咳吐血丝痰等,可取大梨1个,川贝粉3克,冰糖9克。先将梨去核,将川贝粉和冰糖纳入梨中、扎好,隔水蒸熟。每日2次,每次半梨,连服2~3天。

凉燥咳嗽多为深秋时节气候渐冷时感受寒邪而致,表现为咳稀痰、咽干唇燥、鼻塞不通、无汗、畏冷、头痛或低热等,可选用生梨1个(去核),加冰糖9克,在梨心填入净麻黄(长约3厘米)8根,隔水蒸熟,日服药梨半只,连服3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