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1年前寫的一篇小文,今天拿出來看看。

看電影時不喜歡太過於追究歷史細節,在我看來,歷史片只要遵循大處的歷史邏輯就好。

因此對於花木蘭這片子,我也同樣不想從什麼"盔甲不對"來批評它,這部電影音樂不錯,畫面不錯,在這些純技術領域,中國電影已經做得不錯了。

人物表演略顯單薄,基本除了男女主角還不錯外.其他人物都是單薄的皮影戲人物,胡歌扮演的柔然王子當了個不夠壞的大魔王,除了"哈哈哈"反派必有的表演外,只剩下被殺的份了. 演員裏其中國際知名度最高的 Vitas,也可悲的成了個花瓶.

接下來說劇情: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

這部電影,也基本是按照這首詞來講敘故事的.

劇本不及格.

爲啥說它不及格?因爲邏輯很白癡,政治很天真,情節很生硬.

這部電影的主題不是戰爭,是種矯柔造作的和平.

"柔然王子問他老爸:您記不記得小時候我問您我們爲什麼要搶掠啊?您說是爲了搶鐵,搶了鐵造武器然後又可以搶掠....."

看得嘆氣,遊牧民族需要從農耕民族那裏獲得鹽和鐵是事實,鹽有多重要我們都知道,但鐵的作用,可不光是造武器而已。

即使到了明清時代,遊牧民族對農耕帝國最大的進口項之一,仍然是鐵鍋,草原上不要說是一口鐵鍋,甚至半口鐵鍋都是很寶貴的財產,都可以換不少牛羊的。

有句話叫砸鍋賣鐵,形容已經把老底給交出來了,這證明要想成家立業,有沒有鍋這喫飯玩意很重要的.

地球上幾塊大陸中,美洲和澳洲在大航海時代前遊離於世界歷史之外,非洲大部分的海岸不適合做港口無法發展海洋貿易,缺乏大河來發展內陸,且與其他地區有撒哈拉大沙漠作爲屏障,可以說是"得天獨薄".

剩下的,只有歐亞大陸了.也就是俗稱的世界島.

歐亞大陸可以看成五個部分組成,中國,歐洲,印度,中東,四大文明地區,以半包圍形式圍繞着中亞大草原,四星捧一月.

. 草原人要想生存,只有畜牧或者商貿.

說田地是靠天喫飯,那麼畜牧業更是如此.一場暴風雪,一場狼災,一場羊馬瘟......都可以真正意義上作到顆粒無收.比較起來種田反倒成了鐵飯碗,碰到這種事,有血性的男人只能看着孩子餓得熬熬叫,冬天快到了,要想撐過去,無論如何,得想點辦法.

那麼做生意吧,把我們的牛羊馬,賣給中國人歐洲人印度人中東人吧.

換鹽換鐵換瓷器換茶換布換........

農耕民族出產一切,而遊牧民族除了牛羊馬和附屬的奶製品外,幾乎不生產任何東西,更別提東亞的小眼睛們幾乎不喫奶製品.

這生意做不長,越做長時間,牛羊馬的價格就越低,更別說牛羊馬的需求總有個限度, 用現在的話說是貿易逆差越來越大,總有一天,農耕文明可以隨便丟幾個玻璃珠子什麼就可以換走一個部落所有的牛羊.

那麼,看着快餓瘋的孩子們的眼睛,只有向那些得意洋洋的農耕文明下手搶了.這也是彌補貿易逆差的一個手段.大英帝國向清帝國開戰,不也是因爲貿易逆差得不到解決麼?

還有個辦法,在大航海時代興起之前,四大文明地區之間的商貿往來,是通過大草原的道路來進行的.這條道路,在東方被稱爲"絲綢之路".

控制絲綢之路的一小段地區,可以收買路錢,沙漠中的綠洲城邦國家,就是這麼做的.

控制整個絲綢之路,就可以乾脆做轉手商人,買進歐洲的玻璃和葡萄酒,換取中國的絲綢和茶,從諸如此類的生意中贏利.

想做到上面說的一切,需要統治從東蒙古到東歐的所有地區,征服數以百計的國家,千計的種族.從東到西,即使在最好的交通條件下,快馬也需要奔馳一年.

星天旋轉,諸國爭戰。

連上牀鋪睡覺的工夫也沒有。

互相搶奪,擄掠。

世界翻轉,諸國攻伐。

連進被窩睡覺的工夫也沒有。

互相爭奪,殺伐。

沒有思考餘暇,只有盡力行事。

沒有逃避地方,只有衝鋒打仗。

說到的地方就到,

去把堅石粉碎;

說攻的地方就攻,

去把硬巖搗毀;

把高山劈開,把深水斷涸,

這樣勇敢地殺敵。

歷史上只有一個民族曾經做到過,黃金家族花了約一個世紀的時間征服了這一大片地域,但本身也不可避免的分成了四個小國.終究在無線電技術發明之前,想管理如此大的地區,是不可能的.

除控制整個絲綢之路這種不可能的任務外,另一條簡單得多的路,是和四大文明地區融合.

放下手中的牧鞭和弓箭,拾起鋤頭,忘記以前的語言,忘記月夜下的歌謠和篝火,忘記長生天,低下頭去,從此天空不再是神靈,腳下的大地纔是生命的源泉,

這也是大多數遊牧民族最後走的路,匈奴,突厥,柔然,,,,都是如此,他們的血脈都已融入農耕民族.

如果想在這種融合過程中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那就只有通過戰爭手段了,劇中柔然王說從柔然的眼光看自己是偉大的一代英主,的確是沒錯.

相反的,劇中的花木蘭說着什麼"得民心者得天下, 你以爲靠刀劍就可以統治一切嗎?"反倒是不知所謂的話,充分反映了劇本作者大腦的一片空白.

電影裏,柔然和北魏通過和親方式達成了和平協議,花木蘭也解甲回到了家鄉,與之相戀的皇子犧牲了他們兩個的愛情去娶了柔然公主,偉大吧?

我查了下歷史記載,柔然和北魏相處的 前期86年裏,這種和平協議總共達成了7次,另外柔然向北魏朝貢6次(或者可以稱爲外經貿訪問)

最強盛的漢朝時代,據說漢朝與號稱上帝之鞭的匈奴作戰,戰損比是 一比四.就是說匈奴犧牲4人才能換取一條漢人的命.

即使到漢朝滅亡後的三國時期及後代的亂世,中原分裂成幾個小國,仍然能保持對外戰爭的優勢.

等等,不是說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有軍事優勢嗎?

首先, 北魏原本也是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鮮卑族漢化建立的國家.(順便說下鮮卑族好象是白種人哦)

面對花木蘭的指責,柔然王子應該理直氣壯的說:爲什麼鮮卑可以,我就不行??(笑)

另外, 一般人認爲,遊牧民族有馬,而農耕民族缺馬,所以打不過遊牧民族.但這實際上是個軍事技術上的問題,卻不是戰略性的問題,農耕民族缺馬不能組建大規模騎兵部隊,實際是從唐後的養育馬的燕雲地區喪失後纔開始,遊牧民族在宋以後慢慢佔據軍事主動優勢,原因有遊牧民發生半漢化的問題,也有漢族王朝自身體制的問題,在這裏就不多談了.

電影裏,花木蘭出身的村落中,參軍參戰情緒很高,村中也尚武成風,從背景看,應該是燕趙河北一帶的村落.這一帶的人民,數百年來一直與以前的遊牧民族互相融合,我們甚至可以說,花木蘭如果真出身於這樣的土地,有很大的可能,就不是漢人.

一旦和平,貿易展開,然後隨着貿易擴大,牛羊價格下降,遊牧民族賣再多的羊,也無法換來所需要的生存物資,然後無論是貴族還是普通的牧民,都感覺需要打仗去搶掠了.有雄心的草原霸主,如果不滿足於搶掠,那麼應該着手去控制農耕民族的生產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