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去試圖理解它,去感受它。”——摘自諾蘭電影《信條》中的臺詞。

“我一直在想,我們是他們的祖先,他們毀滅我們不也是毀滅了自己?”“這就提到了祖父悖論。”這句電影中的臺詞延伸至諾蘭新片《信條》,就會產生諾蘭電影票房悖論。

諾蘭不拍《信條》,他怎麼知道會給製片方華納影業帶來虧損,如果他知道會虧,那麼,還會拍嗎?這種悖論我們此前是無從知曉的,只有上映之後,諾蘭纔會真正明白,作爲商業電影,它真的合格嗎?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換句話說,大神諾蘭仍然在那,可觀衆始終無法理解他的思維,一句話總結:曲高和寡!

7月中旬,就在劉亦菲的《花木蘭》變動檔期的時候,諾蘭承諾咬牙也不動檔期,可最終在現實面前,他還是向華納兄弟影業妥協了,疫情之後,全球首部真正意義上的大片《信條》終於和觀衆見面了。

9月4日,幾乎中美同時開畫的《信條》,中國內地票房表現尚可,首週末3天拿到2.05億人民幣,摺合2996萬美元,作爲全球第一大票倉北美票房又有怎樣的表現呢?

2020年第35周北美票房排行榜新鮮出爐,前三甲分別是:華納影業的《信條》、福克斯的《新變種人》和Solstice獨立小廠的《精神錯亂》。

《信條》於9月3日登陸北美院線,在2810家影院開畫,首週末票房僅收2020萬美元,奪得單週冠軍,上映第二週的《新變種人》,以35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位列亞軍,《精神錯亂》第三週再次拿下204萬美元,摘得季軍。

因本週一是美國勞工日,故9月4日至7日會按照節假日票房另做統計,這麼說來,這2020萬美元的票房既是首週末票房,也是首映日票房,可這個成績還是不及預期的。

照此走向,平均按照每日2500萬美元計算,4天將會產出1億美元,加上首映日2020萬美元票房,也只有1.2億美元,次周約下跌40%,拿到5000萬美元,如果能夠實現長線小賣,北美票房也很難超出2.5億美元。

《信條》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率先開畫,海外地區首周拿到了5300萬美元,次周在中國內地和俄羅斯市場的加持下,海外票房較上週略有增幅,拿到7300萬美元,共計1.26億美元。

至此,《信條》第二週全球票房出爐,轟下1.46億美元,由於該片海外絕大部分市場已經開畫,且票房逐漸放緩,該片賺不賺錢完全取決於北美市場,預測諾蘭的這部新片,全球總票房很難超過4.5億美元。

相對於此片的預算成本,4.5億美元的票房可以肯定是無法收回成本的,根據IMDB官方數據獲悉,華納影業爲此片開出了2.05億美元的成本,包含製作和宣發費用。

2.05億美元成本,院線票房則需要三倍才能收回製作成本,所以說,諾蘭的《信條》全球票房至少不能低於6.15億美元,如果最終止步4.5億美元,那麼,該片將會處於虧本狀態,華納影業將顆粒無收。

其實,這1.5億美元的漏洞,基本上還是能夠收回來的,比喻說,影片全球下映後,華納影業可將此片的播放版權出售給流媒體平臺,另外,藍光和原聲大碟發售還能再收一筆,不過,想通過這部電影賺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信條》大規模上映之後,中外各大平臺已將此片口碑釋出,IMDB超過7萬人評出了7.9分,與諾蘭上一部作品《敦刻爾克》評分相同;豆瓣超過18萬人也評出了7.9分,這個口碑在諾蘭所有作品中位居倒數第二名,僅高於7.5分的《失眠症》;CinemaScore調查中獲得“B”級推薦;

MetaCritic(MTC)媒體平臺上,44家媒體對《信條》進行系統評價和打分,綜合評分指數69分,純綠色,其中29家給予正面好評,15家給出了譭譽參半,沒有一家媒體打出差評,媒體口碑非常棒;

爛番茄影評人平臺上,216位專業影評人對《信條》進行客觀評價,爛番茄新鮮度爲74%,其中160個新鮮,56個爛,超過1300名觀衆給出了79%的爆米花指數,這種指數也別指望票房大爆了。

從上述票房和口碑數據得出結論,《信條》票房處於小撲街狀態,華納影業將顆粒無收,原本想諾蘭會再次刷新IMDB和豆瓣TOP前250名,可現在只能眇乎小哉了。

電影《信條》的導演和劇本創作都是來自於諾蘭的辛克匹公司(syncopy),該製片公司成立於2001年,核心成員有克里斯托弗·諾蘭、他的妻子艾瑪和他的弟弟喬納森·諾蘭,說到底這是一個家族企業。

2001年,諾蘭通過史蒂文·索德伯格的引薦,結識了日後的華納兄弟影業,轟動全球的華納旗下DC漫改電影,“蝙蝠俠三部曲”就是出自諾蘭之手,可以說《蝙蝠俠:俠影之謎》、《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部部封神。

不僅奠定了諾蘭大神在世界影壇的地位,還給華納影業創造了28億美元的票房佳績,華納對諾蘭的信任程度,那是無可比擬的,要不然,諾蘭的《信條》也不可能拿到2.05億美元的製作成本,可這一次,諾蘭可能要搞砸了。

《信條》的卡司陣容還是很強大的,絕對男主約翰·大衛·華盛頓是美國著名黑人影星丹澤爾·華盛頓的兒子,第二男主角則是新晉“蝙蝠俠”男主,曾經的“暮光男”羅伯特·帕丁森,另外還有伊麗莎白·德比茨基、肯尼思·布拉納、亞倫·泰勒-約翰遜等加盟主演。

講述了無名男子(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與好友尼克(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穿梭全球各地,破除“信條”之謎,拯救地球的故事。具體的故事咱用開頭那句話來說吧:“別去試圖理解它,去感受它。”

筆者看電影花了將近三個小時,回到家之後又花了六個小時去解析影評,基本理解個百分之七八十了,這不是拍給現代人看的電影,是拍給未來觀衆看的,而且還需要參考大量影評解析才能看懂的電影。

您欲把此片當成爆米花電影來看,可沒想到它竟然是物理研究生片,影片中涉及到很多高深的冷知識,如熵、時間扭轉、莫比烏斯環、祖父悖論、時間中轉站、時間扭轉作用於量子領域、時間鉗形運動……

在兩個半小時內,通過極短快速的對話,影迷要接受了大量的新鮮詞彙,而且還不給觀衆去思考和消化,最後,只能呈現的結果只能是一知半解了,如果說,前面諾蘭還用對話交代一下的話,那後面的廢墟時間鉗形攻堅戰,則完全放飛自我了。

紅藍雙方鉗形進攻,男主代表一方,尼克代表另一方,尼克爲了救男主,還多次通過時間旋轉門穿越到另一方,您甚至搞不清楚,他們到底在和誰對壘?再配合越南遊艇夫妻劇情,做快速剪輯處理,基本可以斷定,觀衆都在雲裏霧裏了。

影迷看電影最主要的目的是娛樂,笑一笑,放鬆一下的,增長知識只能放到其次,咱們看諾蘭這部電影,要消耗很多腦細胞,作爲一部商業電影來說,這麼高的觀影門檻,這必定是失敗的,試問又有幾個觀衆會去看影評解析再二刷的?

看重映版《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那種感動和震撼感,在這部影片裏沒有絲毫體現,諾蘭這次真的搞失算了,完全高估觀衆的欣賞水準,做了一部曲高和寡的影片,個人給予三顆星,7.5分。

一塊屏幕,諾蘭大神仍然在屏的那一邊,而屏的這一邊則是一臉茫然的觀衆,讀不懂諾蘭,這該如何是好?華納影業這次顆粒無收不要緊,畢竟諾蘭的金字招牌還在那擺着,希望下次諾蘭不要再玩得這麼嗨了,迴歸正常一點吧!

對於《信條》您又有什麼要說的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