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二书史

接到只有十五个字的圣旨,李卫看后笑了:把传旨的押到涌金门去

清朝皇帝都爱微服私访,而每次他们的微服出访,都会被说的十分的有趣味,其实事实上,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民间各地抗清斗争的还是很多的,所以他们也没有那么有趣的敢微服私访。即使要吃微服私访,也没有那么轻松。

特别是雍正皇帝,当了皇帝以后,就连避暑山庄都没去过,更别提木兰秋弥,但是雍正还是雍亲王的时候是经常到外地办差的,其中去的最多的便是杭州,其实雍正后来不喜欢出访,也可能是因为政务太多,没有心思吧。

一天胤禛出差到杭州,办完公事就到涌金门去溜达。看到一个替人写书信对联的地摊,上面有许多的对联,那些字写的十分的好,但是看着看着就发现了问题,那个秋字别人都是左边一个禾右边一个火,到了他这,就变成了相反的。胤禛就问他说你写的对不对呀?然后这个摊主也是一个倔强书生,翻出了一大堆的名家的字帖,告诉他说,你看看古代名家都是这样写的。

雍正也是个死脑筋,虽然被博了面子,可是没生气,反而蹲下来,跟他唠叨说:“你这么有学问,咋不去考取功名啊?”那书生说:“咋没考,而且考上举人了,可是呢,我一没靠山,二没银子,也就只能靠卖字为生。”

胤禛就从口袋里拿出几个金子给他说:“我也没啥用的,这钱就拿来资助你吧,等你考了进士以后别忘了我”。那书生也不客气,有了金子以后,就读书赶考去了。明清两朝科举考试都是三年一次的,那个书生考中进士以后,胤禛那时候已经当了好几年的雍正皇帝了。

按照规定,榜眼、探花、进士等名单都是由主考官上报给皇帝,雍正一看名单就看见了涌金门卖字书生的名字,就是就把他召进来。

雍正把他召过来,也没那么多废话,就只写了一个“和”字给他,那书生一看,那口怎么跑到左边去了,就说这是伪体字。也就是说这个胡编瞎造的。雍正听完之后笑而不言,就说让那个书生下去了,第二天就让这个书生去送一道圣旨去给浙江巡抚李卫。

李卫这个人的富家子弟出身,也是雍正的第一亲信,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心耿耿,识字不多,但是脾气不小,除了雍正谁他都敢骂。

而李卫打开雍正的圣旨上面只有短短的15个字,看完之后他就笑着说:“把这个传旨的人给押到涌金门去卖字,不卖够三年不许走。”书生一听傻眼了,偷偷的瞧了眼圣旨,什么都明白了,雍正给大字不识的李卫的圣旨上面十五个写着:命其仍向涌金门卖字三年,再来供职。

而雍正皇帝恼怒的原因其实很很简单,之前问那书生“秋”字为何颠倒,书生说名家都是那样,写个“和”颠倒给他看了,他说这是胡编瞎造,你说雍正皇帝气不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