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歐洲人也窮過,當他們喫硬麪包煮豆子的時候,中國人在喫啥。

從古代人類的起源來看,人類的發展都會經歷必不可少的幾個階段我大概概括一下即:果腹階段、溫飽階段、追逐精神文明的階段。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每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很多國家都已經在追求精神文明瞭,因爲喫飽喝足穿暖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地區的差異是一件沒辦法忽略的事情,同一個時間軸上,不同的地域,其發展是不相同的。就拿歐洲來說,衆所周知,歐洲的很多國家現在發展都非常不錯,不管是經濟、文化、體育,在世界上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雖然其現在發展的比較富足,但歐洲曾經了窮過,熟悉歐洲歷史的可以發現,歐洲的歷史大概可以概括爲三個階段。而作爲第二階段的中世紀的歐洲,對他們來說絕對是一個噩夢。中世紀的歐洲人爲何僅僅能喫硬麪包煮豆子

之前寫寫過一篇文章,中世紀的法國巴黎,在當時是一個“屎尿之都”,下水道與廁所發展非常落後,人們經常做的就是,開開窗戶,將便便從高空倒下,還順便招呼一聲“小心便便”,這便算是盡到了義務。

在當時宗教禁錮着人們的思想,生產力水平低下,彷彿貧民的存在就是爲了供貴族享樂的,他們食不果腹,生存條件異常惡劣。

在當時,玉米、土豆、西紅柿等高產的農作物還未流入歐洲,所以他們也經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去。在當時他們只能喫麪包就豆子。你可能說,有面包喫就不錯了,當時我們困難的時候,窩窩頭都喫不上,更別說麪包了。這裏要區分一下,這個麪包也只能稱作是麪包而已,因爲這是用未經過發酵的麪糰烘烤而成的,據說硬的可以當武器。

當時的女性出去逛街,是可以裝上一塊麪包的,既可以當食物,關鍵時刻還可以當武器,由此可見,這要是沒有一個好牙口,這麪包是喫不到嘴裏的。在很多的影視作品中你會發現,他們一般是將麪包撕下一塊,泡到菜湯裏面喫。

俗話說的好“靠山喫山靠水喫水”,歐洲人難道就不可以打打野獸,換點糧食,改善下生活嗎?答案的不可以。在當時,山與河流這些自然資源都屬於貴族所有,哪怕是一根樹枝都要經過貴族的允許,更別說是裏面的飛禽走獸了。

當時的中國人在喫什麼

歐洲的中世紀對應的便是中國的唐宋時期,小編認爲,唐宋時期在於古代歷史上,我們可以說是獨一檔的存在。中國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實力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名列前茅的。我們經常所說的便是復興,足以可見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重現當年的輝煌。

中國人對於喫喝這一塊頗有研究,光菜系就分了好幾種。唐宋時期我們秉承打開胸懷,接納天下的文化氛圍,因此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唐朝時期我們的烹飪就已經不侷限於烤了,蒸、煮等也被人熟練的應用在生活中。除此之外,飛禽走獸,海鮮美味都被端上了唐代百姓的餐桌,除此之外,調料的應用在當時也已經非常的成熟。因此不管是哪種烹飪方式,哪怕是生喫魚片,配上調料也是一道美味,而歐洲當時卻連動物的內臟都處理不了。

不知道清平樂中有沒有注意,宋代當時的蜜餞果子,肉乾,餛飩等小喫的發展也已經相當成熟。都城的百姓在鬧市可以喫上任何自己想喫的東西。

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宋朝明明被北方的金朝打的找不着北,富足的生活在哪裏來的呢?其實當時宋朝的GDP比同時期西方國家的總和還多,金人之所以頻繁南侵,正是其看中了中原的富裕。

南宋當時的統治者就是太注重發展了,能用錢擺平的就用錢來擺平,反正花的錢在邊境貿易中分分鐘又賺了回來。如果當時他們能夠稍稍改變一下重文輕武的國策,建立一支作風強硬的軍隊,那宋朝又怎麼會被元朝滅亡?

南宋滅亡,蒙元統治了近百年,導致唐宋時期對於西方國家的領先被蠶食殆盡,造成了之後的窘境。

後記

如果後期沒有滿清的閉關鎖國,我們或許還有迎頭趕上的機會。兩次百年的禁錮導致了我們跌落神壇,令人惋惜。好在我們迷途知返,東方的雄獅在慢慢甦醒,我們必將還會睥睨天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