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健康報記者 吳文可 文/圖

今年4月,國家衛健委信息統計中心發佈了《2020年2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2月底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減少223所,鄉鎮衛生院減少356所,村衛生室數量減少5636所。2016年—2020年,村衛生室數量呈逐年走低態勢。

縣域內優質醫療資源分佈不平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差,導致縣區醫院人滿爲患、基層衛生院和衛生所門可羅雀成普遍現象。

爲改善這一現象,近年來,鄭州市以建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爲契機,對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資源進行優化整合,積極探索讓羣衆“看好病、少花錢、少生病、更健康”的新型衛生健康服務模式,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全市已組建7個醫共體、覆蓋71家基層醫療機構,其中5家由綜合醫院牽頭(鞏義市人民醫院、登封市人民醫院、滎陽市人民醫院、新鄭市公立人民醫院、中牟縣人民醫院)、2家由中醫院牽頭(新密市中醫院、中牟縣中醫院)。

“省了俺們好多事兒”

9月3日上午,鞏義市南河渡衛生院門診室內,來自鞏義市總醫院的專家魏霞正在坐診,屋外坐滿了人。

正在候診的河洛鎮古橋村村民白大爺告訴記者:“以前到縣城醫院麻煩得很,去的時候要換乘公交,到醫院還要排隊、掛號、就診,沒有一天時間根本瞧不上病!現在縣醫院專家每週都來坐診,我在家門口就能看病,方便多了!”

75歲的白大爺是個“老糖友”,長期靠藥物控制血糖。日常要定時檢測血糖、根據病理指標調整藥量,是醫院的“常客”。現在,他再也不用耗費一整天的時間去縣城看病。“省了俺們好多事兒!”白大爺說。

83歲的河洛鎮康溝村村民張大媽說:“現在在家門口看病、取藥,一趟下來才十幾塊錢。縣醫院來的專家水平高、服務好,有啥注意事項、怎麼喫藥、怎麼鍛鍊交待得可仔細了!”

鞏義市按照“縣強、鄉活、村穩”的思路,強力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2019年底,鞏義市人民醫院牽頭20家基層醫療機構成立了鞏義市總醫院,將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形成一盤棋、一家人的一體化管理格局,總醫院通過統一部署和規劃,實現行政、人員、財務、績效、醫保、信息、後勤七統一,逐步把優質資源下沉基層。

鞏義市總醫院院長喬來軍介紹,鞏義市總醫院以縣域醫療中心建設爲契機,對上聯通北京301醫院、鄭大一附院等多家三甲醫院,提高疑難、危重病人救治能力;對下開展學科幫扶,一科幫一院,打造特色衛生院,逐漸提高老百姓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任度,讓老百姓能夠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讓看病更方便、更舒心。

鞏義市孝義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徐曉君對醫共體建設感觸頗深:“在總醫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們中心醫生的技術水平逐漸提升,老百姓對我們越來越信任。能在家門口看好病,誰還願意捨近求遠呢?”

“市醫院和鎮衛生院是一家人”

“患者主訴頭暈、氣短、雙下肢無力,有腦梗死、肺心病、高血壓、冠心病病史,是否需行腦部CT及肺功能評估?”在登封市告成鎮衛生院,一場與登封市人民醫院遠程網絡視頻會診正在進行。

患者的兒子王先生告訴記者,之所以沒有帶老人市醫院看病,而是來到鎮衛生院,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爲老人已經80多歲了,他實在不忍心讓老人一路奔波到市醫院看病。二是他知道市醫院和鎮衛生院是一家人,在鎮醫院就能找到市醫院的專家看病。

登封市總醫院黨委書記甄少傑介紹,登封於2019年9月啓動了醫共體建設工作,由登封市人民醫院牽頭、1家婦幼保健院、13家鄉鎮衛生院、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爲成員單位組建了登封市總醫院。

總醫院成立業務技術幫扶小組,按照一專家、一團隊、一對一幫扶原則,成立16個專家幫扶小組,每組負責支援1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時重點建設五大中心衛生院,派駐五名中心衛生院業務副院長進行駐點長期業務幫扶,以整體提升醫共體各成員單位診療服務能力。

另外,登封市提出把全市劃分爲5個救治區域,在登封市域內打造“15分鐘急救圈”,做到急危重症救治關口前移,大大縮短救治延誤時間,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死率、致殘率及因病致貧率。

醫共體是解決當前縣域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有效途徑,也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和健康鄭州建設的重要舉措。

截至目前,鄭州市醫共體內累計開展遠程診療8.5萬例,雙向轉診7812人次(其中下轉1086人次),組織學術會議、專題講座162場次,爲基層醫療機構培訓3494人次,接收成員單位免費進修65人次,指導基層開展新技術15項,幫助基層建設重點專科14個,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鄭州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鄭州市每個縣(市)至少建成一個醫共體並取得實質性成效,力爭縣域就診率達到90%、縣域內基層就診率達到65%左右。到2022年,鄭州醫共體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大病不出縣、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羣衆更健康”的總體目標基本達成,羣衆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