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职场妈妈育儿路

断奶后宝宝的辅食怎么做、怎么吃,估计是母乳喂养的妈妈们都思考过的问题。

当“母乳”这个均衡全面的营养来源突然被切断、食物的地位不断凸显时,要怎么挑选食材,如何制作辅食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需求呢?

身边不少同事都有孩子断奶后体重略微下降的经历,由此可见,断奶会对宝宝的饮食习惯带来不小的冲击,而这时期的辅食制作和喂养方式是否合理,则为宝宝今后的身体成长奠定了基调。

四个误区不可踩

①“断母乳”但不能断牛奶

“断母乳”不代表“断牛奶”,这种“液体黄金”浑身都是宝,可以为宝宝提供优质蛋白质和丰富的钙质,相较于其他食物而言,牛奶中的营养成分更易于人体吸收。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6~12月龄的宝宝,每天保证600ml~800ml的奶量,1岁以上的宝宝,辅食逐渐转换成主食,成了营养来源的主力担当,奶量控制在500ml左右较为合理。

②别对“易消化”的食物情有独钟钟爱泥状食物

宝宝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不断成长的,口腔的发育也是如此。一些家人长期给宝宝喂软烂的食物,蔬菜、水果、各种食材都要放到辅食机里搅成泥。

长期喂食这种食物,不仅不利于咀嚼锻炼,还会影响宝宝出牙、换牙后恒牙拥挤影响美观,甚至影响语言能力发展。

钟爱汤泡饭

有的老人喜欢给宝宝吃“汤泡饭”,认为米饭质硬,加点汤汁泡软了更易于消化,结果却恰恰相反。

正是因为汤泡饭质软,宝宝不用咀嚼,直接吞下吃的轻松。但这种未经过咀嚼的食物反而不利于胃肠道吸收,时间一久还会破坏胃肠道的健康菌群,让宝宝生病。

③过度使用调味料

有的家人为了让孩子多吃点食物,会在宝宝的辅食中加入调味料。

母乳和配方奶中都含有钠,很多天然食物中也不乏钠离子。美国儿科学会、中国营养协会都建议,一岁以内的宝宝不用额外添加食盐和糖。

哪怕到了一岁以上,也要酌情添加,控制摄入量。其实,盐分的添加也可以有技巧,不妨在宝宝不爱吃的蔬菜中少量添加,既增加了食物的风味,也让宝宝吃到了蔬菜中的营养。

④对做辅食感到焦虑

有些家人觉得宝宝的辅食制作非常复杂,特别是厨艺不精的爸爸妈妈,一想到给孩子做辅食就十分头疼。

但辅食制作真没那么复杂,越简单的烹饪方式,越能最大限度的留住食材的营养,简单的蒸煮就极好。如果烹饪过度,很容易造成食物中的营养流失,宝宝吃下去的营养就大打折扣了。

职场妈妈寄语

我们给宝宝选择食材时,也不是越精细越好。与过度烹饪是一个道理,食材也是加工的越精细营养损失的就越大。

比如小米、玉米、燕麦等粗粮就要比精细加工过的米面含有更多的营养,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

给宝宝做营养粥时,适当加入一些粗粮,再根据需要放入蔬菜、鱼肉等食材,美味营养就可兼得。

今日话题:各位家人,给宝宝做辅食,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