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苏轼,其父名为苏洵。轼字在古代原意为车辕的扶手,可见苏洵为儿子起名如此,便是希望长大后的儿子能成为扶危救困,实用型的人才。长大后的苏轼果然不负父亲所望,成为了大宋能员干吏中的一员,但他却也养成了潇洒随意,不拘小节的性格。在民间流传着许多苏轼和佛印和尚的故事,才女苏小妹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但人们最熟悉的还是苏轼那句,嘲笑好友老牛吃嫩草的诗。

生性豁达,率真的苏轼喜欢结交好友,品尝各地美食。某天苏轼的好友,已经八十岁高龄的张先纳了一房小妾。这名小妾年仅十八岁,老夫娶少妻的张先自然十分高兴,随即张先便举办了一场纳妾宴,邀请自己的至交好友来家中饮酒作乐。席间苏轼看了看满头白发的好友,又瞧了瞧娇滴滴的小妾,顿感此景颇为有趣。于是诗兴大发的他写下了一首诗送给张先,诗中有一句便是:一枝梨花压海棠。苏轼的诗,就是打趣好友,都这个年纪了还娶了这样一位娇滴滴的小娘子,你还真是老牛吃嫩草啊。

面对好友的讥讽,张先顿时红了脸。但都是诗人,张先自然也不会轻饶了苏轼。当即张先就写了首诗来回击苏轼。张先当时所作的整首诗已经失传,但在宋代叶梦得所著的《石林诗话》中却收录了其中的两句,大致意思为:人们总是替水中的鱼儿不知夜的黑而忧愁,懒得像你这般如蝴蝶般模样为春(为朝廷忙碌)而忙。因为苏轼所作的诗,张先纳小妾之事成为了宋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后世之人更是利用其中的诗句,来讥讽那些老牛吃嫩草的婚姻。

康熙年间有一位知府名叫刘廷玑。刘廷玑表字玉衡,出身汉军镶红旗。虽然刘廷玑曾任职过武官,并出任过江西按察使,但他也喜好诗文。在做知府期间大力推动府学事业的刘廷玑,曾用自己的俸禄先后修建了义学:莲城书院、南明书院等讲学之地。

某年春天,前往河北看望旧部下的刘廷玑,寄宿到了一户民家之中。漫步在民家小院里的刘廷玑,见到茅舍土阶旁,有一丛参差不齐的花草,正在幽静恣意的生长。花丛中一株红艳艳的海棠花竟在傲然绽放。眼见此情此景,刘廷玑当即大笑并写了一首诗,诗文中的两句为:扶鸠(鸠头拐杖)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后一句刘廷玑是采用了苏轼的诗,但前半句却是他自己写的。意为:扶着拐杖入洞房。由此便可知眼见民家海棠盛开的刘廷玑,突然想起了苏轼所作的诗,随即自己也写下了一句,以此来嘲笑张先。

编者为何要说天性率真,喜欢捉弄人的苏轼也是一名能员干吏呢?公元1094年,苏轼因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黄州。当时的黄州十分贫瘠,苏轼不想自己的妾侍王朝云陪自己一同去受苦,于是他便向王朝云提出了和离(等同于没犯错的休妻)。谁知对苏轼一往情深的王朝云竟以死相逼,最终无奈的苏轼只好带着对方前去赴任。

到任黄州后,苏轼感念自己仕途不顺遂,整日沉闷饮酒,身体日渐消瘦。此时苏轼的俸禄很低,买不来补品为丈夫补身体的王朝云就利用当地的土猪肉,烹制了一道美食来补身体。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红烧肉初次问世,随即被王朝云鼓励的苏轼开始重新振作。在苏轼的治理下,黄州百姓民生大有改善。随后因治理地方有功,苏轼被朝廷晋升为杭州太守。当时的西湖正被大量海藻淹没,到任杭州后的苏轼立即组织当地百姓,建桥筑堤,疏通湖巷,清除海藻。在苏轼的治理下杭州恢复了昔日繁荣的景象。杭州当地百姓感念苏轼的恩情,他们听闻苏太守在任职黄州时,喜欢食用烧肉。于是当地百姓便自发将当地的猪肉送到了苏轼府上。

苏轼不愿占百姓便宜,于是他就利用王朝云烹调猪肉的方法,烹调了百姓送来的猪肉。随后他便用烹制好的猪肉,宴请杭州当地百姓。品尝烧肉后,杭州百姓大赞美味。随即苏轼便将王朝云烹制猪肉的方法,告知给了杭州百姓。这便是为何东坡肉流传于杭州当地的原因。苏轼不仅有放浪形骸的一面,他其实也是大宋能员干吏中的一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