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成功之路,其實都不盡相同,也不可完全複製。

就像三國時代,曹操、劉備、孫權能建立一番功業,採取的策略與戰術都有明顯區別。這其中,劉備的成就很是突出,因爲他出身白丁,卻能靠着籠絡各方人才,逐漸將自己的勢力如圖“滾雪球”一般做大。

所以縱觀劉備一生,幾乎每到一個地方,劉備都能成功籠絡到人才投效他。在老家涿郡時,關羽、張飛便開始跟着他;在公孫瓚麾下時,劉備又與趙雲建立了關係。在徐州有糜芳、在荊州有諸葛亮、在益州有張松、孟達等人。由此可見,劉備招攬人才的手段,堪稱一流。

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便是劉備這樣的雄主,也難免有所失誤。在劉備一生中,他錯過不少人,但有三位將才日後的成就最爲突出,其中兩人後來威震北方,成爲曹魏著名的守邊大將;而另外一人則威震江東,令曹操都驚歎不已。

首先說說曹魏這兩名邊境大將,一個叫田豫,一個叫牽招。有意思的是,此二人都曾與劉備的關係非常好。

《三國志·田豫傳》中說:“豫時年少,自託於備,備甚奇之。”劉備、田豫是幽州人氏,兩人都曾在公孫瓚手下共事。當時田豫就對劉備非常信賴,還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託付給他。

但這時候的田豫,還沒能顯現出過大本事。或許正因如此,劉備並沒有在他身上投入太多精力。就在劉備擔任豫州刺史的時候,田豫用了一個和徐庶一樣的理由:那就是回鄉侍奉母親,隨後便請求辭歸。

東漢末年的讀書人極其重視孝道,當田豫搬出這個理由後,劉備便知道沒法留住他了,於是哭着說道:“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田豫這一去,便再也沒回來。他先是在公孫瓚麾下待了一段時間,然後覺得將來能成大事者,非曹操莫屬也。於是便毅然投入到曹操麾下,果然得到後者重用。在接下來的歲月中,田豫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並數次擊敗北上擊敗鮮卑、烏桓各部,隨後又東入破吳,最終成長爲赫赫有名的曹魏第一戍邊大將。

與田豫有相同經歷的,還有牽招。《孫楚牽招碑》中提到:“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爲刎頸之交。”可以看出,劉備與牽招有過一段友情歲月。但當時的劉備,也只是好遊俠,喜車馬,對未來的打算還很迷茫。

因此與牽招交往時,劉備的目的還比較純粹,尚且沒有刻意拉攏的心思。可沒想到,牽招兜兜轉轉,後來也投入到了曹操麾下。經過多年打拼,牽招也在北方邊境中聲名鵲起。到了太和二年(228年)的時候,牽招又識破諸葛亮與鮮卑大人軻比能的聯合,提前在石城等地做了佈防,最終令諸葛亮無功而返。

值得一提的是,牽招與田豫雖然都是曹魏政權中數一數二的戍邊大將,但他們卻始終沒有參與過魏國西線上的抗蜀重任。或許,是他們念及昔日與劉備的交情,不忍再與他相見吧。

除此之外,劉備還錯過了一代名將太史慈。鮮爲人知的是,太史慈、孔融與劉備也曾有過一番交流。當時,孔融因爲口無遮攔,被董卓打發到北海爲相。

北海位於青州,是黃巾軍起義的重災區。孔融只是個座談之客,他如何懂得指揮與黃巾軍作戰。眼見兵臨城下,小有名氣的太史慈便主動申請自己衝出重圍去搬救兵。這個救兵,便是平原相劉備。

劉備見太史慈無比英勇,的確生出了拉攏他的心思。但太史慈志不在此,再加上家中有老母需要奉養,於是便拒絕了劉備的提議。這恐怕是劉備第一個沒能“拿下”的人才了。如果說前面錯過田豫和牽招,算是情有可原;那劉備這次錯過太史慈,的確是個不小的損失了。

就這樣,太史慈最終輾轉來到了孫策麾下,並逐漸聞名於江東。太史慈的豪情勇武,也讓曹操爲之驚歎。他還專門爲太史慈送了一副藥材,叫做當歸,便是希望後者能回到北方。只是太史慈與孫策英雄相惜,不願再接受曹操的好意。

其實說起來,就算劉備能得到這幾位將才,他也不見得能取得天下。只是在劉備的人生中,竟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這不得不令人玩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