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長生不老的神仙,每一個人的生命總會有盡頭,不過,儘管生命的意義在於價值,而非長壽,但長壽依然是一個,永遠也撼動不了的,人類最本能、也最美好的渴望;所以,古往今來,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其實對“祝壽”都是很看重的。

實際上,古時候人們在“祝壽”的時候,有四件事是必不可少的,即,“寫壽字”、“拜壽星”、“喫壽桃”、“看壽戲”,這姑且就稱之爲祝壽的“四部曲”吧。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究竟是怎麼樣的“四部曲”。

首先,寫壽字。顯然,人們在給長輩祝壽的時候,那一個大大的“壽”字,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中堂之上的那個大“壽”字,也絕對堪稱壽宴上最耀眼的那一道風景。古時候,“壽”字的寫法有很多,但不管哪一種寫法,人們總是能夠寫出足足的藝術氣息,因爲人們對這個“壽”字,實在是太熟悉了。

其次,拜壽星。中國民間的神仙,幾乎都來自土生土長的道教之中,道教的神仙不但多,而且分工也較爲明確,比如,就有專門與“祝壽”有關的“壽星老人”。道教中的“壽星老人”,在民間的傳說或者一些文學作品中,還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那就是“南極仙翁”。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南極仙翁”就是“福祿壽三星”中的“壽星”,而人們在祝壽時要祭拜的,當然就是這位“南極仙翁”了。

第三,喫壽桃。人們在祝壽的時候,有一種水果是肯定會有的,那就是又紅又大的桃子,也叫“壽桃”。當然,有時候“壽桃”不一定就是真桃子,也可能是由麪粉等製作而成的假桃子,但不管真假,“壽桃”總是少不了的。關於爲何在祝壽的時候要有“壽桃”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只要想一想這個民間傳說就明白了。相傳天上的王母娘娘,定期都會在瑤池舉行“蟠桃會”,而“蟠桃會”上的蟠桃,如果誰能喫上一個的話,那就會長生不老的;於是,也就慢慢地形成了祝壽要有“壽桃”的這個習俗了。

最後,看壽戲。民間在祝壽的時候,經常會搭臺唱大戲,以創造出一種喜慶的氛圍。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壽戲”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唱”的,因爲它並不像“壽字”、“壽星”、“壽桃”來得那麼容易,唱“壽戲”是需要經濟實力的。“壽戲”中的主角,大都是道教神話中的神仙,而演繹的內容,也大都與神仙有關,比如,最著名的大概就是《羣仙慶壽蟠桃會》和《瑤池會八仙慶壽》了。

以上就是古人在祝壽時所要進行的“四部曲”了,即寫壽字、拜壽星、喫壽桃、看壽戲;親愛的小夥伴們,對於這個問題,你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那就快來一起留言討論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