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长生不老的神仙,每一个人的生命总会有尽头,不过,尽管生命的意义在于价值,而非长寿,但长寿依然是一个,永远也撼动不了的,人类最本能、也最美好的渴望;所以,古往今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其实对“祝寿”都是很看重的。

实际上,古时候人们在“祝寿”的时候,有四件事是必不可少的,即,“写寿字”、“拜寿星”、“吃寿桃”、“看寿戏”,这姑且就称之为祝寿的“四部曲”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究竟是怎么样的“四部曲”。

首先,写寿字。显然,人们在给长辈祝寿的时候,那一个大大的“寿”字,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中堂之上的那个大“寿”字,也绝对堪称寿宴上最耀眼的那一道风景。古时候,“寿”字的写法有很多,但不管哪一种写法,人们总是能够写出足足的艺术气息,因为人们对这个“寿”字,实在是太熟悉了。

其次,拜寿星。中国民间的神仙,几乎都来自土生土长的道教之中,道教的神仙不但多,而且分工也较为明确,比如,就有专门与“祝寿”有关的“寿星老人”。道教中的“寿星老人”,在民间的传说或者一些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那就是“南极仙翁”。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南极仙翁”就是“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而人们在祝寿时要祭拜的,当然就是这位“南极仙翁”了。

第三,吃寿桃。人们在祝寿的时候,有一种水果是肯定会有的,那就是又红又大的桃子,也叫“寿桃”。当然,有时候“寿桃”不一定就是真桃子,也可能是由面粉等制作而成的假桃子,但不管真假,“寿桃”总是少不了的。关于为何在祝寿的时候要有“寿桃”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只要想一想这个民间传说就明白了。相传天上的王母娘娘,定期都会在瑶池举行“蟠桃会”,而“蟠桃会”上的蟠桃,如果谁能吃上一个的话,那就会长生不老的;于是,也就慢慢地形成了祝寿要有“寿桃”的这个习俗了。

最后,看寿戏。民间在祝寿的时候,经常会搭台唱大戏,以创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寿戏”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唱”的,因为它并不像“寿字”、“寿星”、“寿桃”来得那么容易,唱“寿戏”是需要经济实力的。“寿戏”中的主角,大都是道教神话中的神仙,而演绎的内容,也大都与神仙有关,比如,最著名的大概就是《群仙庆寿蟠桃会》和《瑶池会八仙庆寿》了。

以上就是古人在祝寿时所要进行的“四部曲”了,即写寿字、拜寿星、吃寿桃、看寿戏;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那就快来一起留言讨论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