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朱元璋能成事,元朝幫的忙最大。元朝出了名的不重視科舉和漢朝百姓知識分子,全天下人分了十等,讀書人是第九等,僅僅排在娼妓之前,還在乞丐之後,臭老九這稱呼就這麼來的。元朝這麼幹,就把很多有才華的讀書人扔民間了,所以不管是張元璋、李元璋還是朱元璋,只要有人起事,民間人才是不缺的。

而李自成呢?首先,明朝是漢朝百姓政權,不存在種族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其次,明朝人才選拔和科舉可是比元朝強得多得多。中國自古最聰明的那一撥人基本上都在體制內,李自成呢?手裏就一個連秀才都考不上的牛金星,他能比得了劉基、李善長?

▲明朝軍隊劇照

其次,李自成拉攏人心的段位遠在朱元璋之下。要是朱元璋,吳三桂早就下馬來降了,你看看王保保,朱元璋從頭誇到尾,雖然王保保一直沒降,但是不妨礙他的同僚一個接一個投降大明。最後,對屬下的掌控力,李不如朱。北京城破之後,劉宗敏等人燒殺搶掠,還跟以前一樣,李自成勸過他收斂一點,劉怎麼說的"皇帝你當,但是錢和女人得歸我們!"你看看朱元璋的手下有哪一個敢對朱元璋這樣說話。總結一下就是,打江山不光要有軍事實力,還要有政治手腕,李自成的政治能力遠不如朱元璋。

▲明朝軍隊劇照

實際上李自成最穩固的根據地是大將白旺經營的荊襄地區。白旺辛苦經營了兩年多,這是李自成最後的本錢,可惜由於李自成的短視,輕率地放棄了這最後的根據地,終於走向滅亡。如果能給李自成幾年時間建設根據地,消化勝利果實,不管是清軍還是南明都不可能輕易撼動大順政權。李自成消滅孫傳庭後,已經取得至少是北中國的戰略主動權,他現在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戰略方向,而不是被敵人逼着選一個最不壞的。

▲李自成劇照

類比一下,明朝南方已經開始出現各路軍頭,各地叛亂四起。北方則是一個無力討伐他的中央朝廷。還有一個關外,控制漠南,東北以及壓服朝鮮的滿清。現在至少在北方明顯清強明弱,相當於朱元璋面對強的陳友諒和弱的張士誠此時李自成其實可以選擇建立自己的根據地,並且培養自己的管理人才,歷史上他也確實開始這麼做了。但是他同時選擇了直取北京,本來自己就根基淺薄,還把自己不多的骨幹撒在明朝這張大餅上,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李自成畫像

實際上,李自成就不應該想着急急忙忙去北京,把河北的那些關隘(山海關、古北口、喜峯口等)堵住,把滿清直接堵在關外,這是不現實的,匆忙間怎麼可能做到?如此一來,反而失去了主動權。他應該立足於佔據太行山的地利,囤積野戰兵團,時刻威脅河北平原,等待內部整合完畢,這纔是佔據主動權的選擇。滿清若是忍不住,在此期間入關,直接下太行揍他。若是忍住了不來,那李自成也就整合好內部。歷史上,哪個開朝立代的帝王身邊不是聚集着大把的人才。漢高唐宗宋祖不外如是。有了數量頂尖的人才,外敵無論多麼強大,打天下坐天下基本上那都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清軍劇照

李自成的發家主要依靠陝西籍將領,比較拔尖的是劉宗敏、袁宗第、田見秀、劉芳亮、李過等五個人。其中劉宗敏成爲衆臣之首,屬於李自成集團的二號人物,但劉宗敏在大集團作戰方面真心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如果不是明廷的一波無腦操作,劉宗敏估計被楊嗣昌在巴西山就給解決了。其他武將,基本也就靠資歷混飯喫,沒有一個能夠獨當一面。作爲作亂幾十年的老專業戶,逃命的時候,以前李自成隱蔽得連政府軍都找不到,這次好了,捨不得一切家當,全帶上,目標明晃晃,連關外的後金都能夠死死咬住屁股,但這樣說,就是事後諸葛亮了。

▲劉宗敏劇照結語最後,李自成從用人、治軍、治民戰略上,可以說和朱元璋都不在一個層次。朱元璋起家四戰中心之地,差不多相當於戰國時韓國一統天下,很多人只看到朱元璋統一天下時如秋風掃落葉般簡單,就沒看到朱元璋怎麼治軍治民,怎麼運用戰略擴大地盤,要是李自成處於朱元璋地盤別說奪取天下怕是金陵城都走不出去。

參考資料:

《李自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