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被楚成王擊敗

周王國八百年,包括三個階段:西周,春秋,戰國。

西周末春秋初,殺害父兄、謀朝篡位的周平王在位,他放棄關中,東遷雒邑。

當時的大國是虢國、衛國、宋國,當時的強國是鄭國,而晉國、齊國,當時還只是中等國家,實力不強。

1、西周末春秋初的第一代諸侯國國君君臣們,包括:虢公鼓、衛武公、宋武公、魯武公、鄭桓公、齊成公、晉文侯、曲沃桓叔。

當時的大國國君是,虢公鼓、衛武公,宋武公、魯武公、鄭桓公。

虢公鼓,字石父。

鄭桓公是周幽王的叔叔,虢公鼓與鄭桓公並肩作戰,皆在鎬京保衛戰中陣亡。鎬,音HAO,四聲。

衛武公是一位老英雄,他活到了九十歲,他親率衛國軍隊,前往關中勤王護駕,保駕護航,護送周平王東遷。

宋國是商王國後裔,當時在位的國君是宋武公,比較能打,但他作爲東夷後裔,沒有去管周王的家務事,事不關己,合乎情理。

魯國,魯武公在位期間,國力強盛,但魯國對周平王篡位很不滿,沒有理他。

同一代的國君還有齊成公。齊國當時是中等國家,且離關中距離遙遠,他也沒有管周王室的事。

至於晉國,晉國當時也不大,晉文侯因而急於擴張,因此被周平王收買,從晉國在陝西東部的領土出發,擊殺了盤踞在渭南大荔一帶、與周平王分庭抗禮的周攜王。

周平王大喜,允許晉國吞併其他國家,於是晉文侯在汾河流域大肆擴張,吞併各國。

晉文侯助紂爲虐,其子孫的結局很不好,他弟弟曲沃桓叔一系,後來將他的子孫斬盡殺絕,篡奪了晉國國君之位。上樑不正下樑歪,周平王謀朝篡位,其手下的臣子有樣學樣,以前西周的井然有序,被打破了,中國歷史開始了混亂與動盪。

這就是春秋初期的第一代國君們。

2、第二代君臣包括:衛莊公一世,鄭武公,宋宣公宋穆公兄弟兩人,及其姐妹仲子,大臣華父督,曲沃莊伯,魯孝公,齊莊公一世,還有其姐妹夷姜。

衛莊公一世是衛武公的兒子,他娶了齊莊公一世的姐妹夷姜。

鄭武公掘突,繼承父親的遺志,在河南大肆擴張,吞併各國,鄭國越來越強。

至於宋國,宋武公的兒子宋宣公、宋穆公兄弟先後在位,宋穆公去世時,將國君之位傳給了哥哥宋宣公的兒子公子與,並託付給司馬孔父嘉,而將自己兒子公子憑趕到鄭國去。

晉國,曲沃宗持續與晉國正宗交戰,企圖奪位,此時其族長是曲沃桓叔的兒子曲沃莊伯。

3、第三代君臣包括:齊僖公,晉武公,衛桓公、衛州籲、衛宣公兄弟三人,鄭莊公,宋莊公,魯惠公。而國王周平王從輩分上說,也是這一代的。

齊國,齊僖公在位,四出征戰,齊國實力大增,初步成爲強國。齊僖公是齊桓公的父親,他在位期間齊國的崛起,爲後來春秋首位霸主齊桓公稱霸打下了強大的基礎。此消彼長,齊國強大了,原先的強國魯國,則開始下降了。

晉國,曲沃莊伯的兒子曲沃武公,終於篡位成功,即國君位,是爲晉武公,晉國繼續崛起爲大國強國。晉武公是春秋時期第二位霸主晉文公的祖父。

魯國,儘管已經開始下降,但當時仍然還是傳統強國,魯惠公對周平王篡位極爲不滿,他本身是在國王領導下的諸侯,卻故意越級,用國王的禮儀祭祀,周平王不敢過問,國王威信掃地。

生活上,魯惠公也開始來亂的,娶了兒媳婦仲子,生下魯桓公。

宋國,也開始混亂,太宰華父督,垂涎司馬孔父嘉之妻的美色,襲殺孔父嘉,奪其妻,並殺公子與,從鄭國迎回公子憑,立爲國君,是爲宋莊公。

孔父嘉與華父督,以及當時的宋國國君,都是早年的宋國國君宋閔公一世的子孫。

衛國,故事更爲精彩。衛莊公於前735年掛了之後,他的三個兒子衛桓公、衛州籲、衛宣公先後繼位。

先是,前733年,衛桓公因其弟州籲驕橫奢侈,遂罷其職務,州籲逃離衛國。十四年後,前719年,州籲聚集衛國流民,弒殺衛桓公,自立爲君,衛桓公成爲春秋時期首位遭到弒殺的國君,從此弒君成爲慣例。周平王開始的禮樂崩壞的局面,愈演愈烈。

州籲少年時受父親寵愛,愛好軍事,他弒君篡位後,喜歡打仗,不能安定百姓,因此不受衛國人擁護。同年九月,衛國老臣石碏(音QUE,四聲),聯合陳國國君陳桓公殺州籲,擁立其弟公子晉繼位,是爲衛宣公。老臣石碏,也是早年的衛國國君的子孫。

石碏還殺了依附於州籲作惡的兒子石厚,留下了“大義滅親”的成語。

不過,繼位的這位衛宣公,也不是什麼好鳥,他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不過,不是因爲他治國有什麼業績,而是因爲他的風流勾當。他們弟兄三個,一個比一個“精彩”。

衛宣公娶了父親的女人夷姜,夷姜生三子,公子急、公子黔牟、公子頑。

他後來又娶了兒媳婦宣姜,宣姜生兩子,公子壽、公子朔。

4、第四代:晉獻公,齊襄公、齊桓公、公子糾兄弟三人,宣姜、文姜、哀姜、叔姜姐妹花,公子急、公子壽、衛惠公兄弟三人,鄭昭公、鄭厲公兄弟兩人,宋閔公二世、宋桓公一世兄弟兩人,魯桓公。

鄭國,春秋初期霸主鄭莊公去世後,他的兒子們,鄭昭公、鄭厲公等,爭奪國君之位,鄭國長期內亂不止,國力迅速下降,被楚國連續進攻,淪爲小國。

齊國,齊莊公去世之後,齊襄公、齊桓公、公子糾兄弟三人先後即位或爭位,而他們的姐妹宣姜、文姜、哀姜、叔姜,也是故事多多。

齊襄公,與姐妹文姜私通,爲了能長期來往,他還殺了文姜的丈夫魯桓公。文姜的兒子繼位,是爲魯莊公。

至於宣姜,在衛國,諸子爭位,經過一番廝殺,公子急、公子壽被殺,最後,宣姜的二兒子公子朔繼位,是爲衛惠公。

齊襄公做主,讓他的姐妹宣姜,改嫁給了夷姜的兒子公子頑,也就是說,宣姜先是嫁給公子急,又改嫁公公衛宣公,又改嫁小叔子公子頑。宣姜爲公子頑生三子兩女,三子中,後來有兩個做了衛國國君,兩個女兒,後來分別爲宋桓公夫人、許穆公夫人。

《詩經》有多章諷刺宣姜的詩:《詩·邶·新臺》、《詩·邶·二子乘舟》、《詩·鄘·君子偕老》、《詩·鄘·鶉之奔奔》。

衛惠公之後,其子衛懿公繼位。衛懿公玩物喪志,耽誤國事,狄人趁機入侵,殺衛懿公,滅衛國。

此時,齊桓公在位,他率領華夏諸侯聯軍,擊退狄人,幫助衛國復國,但是經此一番折騰,衛國疆土減少一半,人口也損失了不少,原先是大國,從此變爲小國。

宣姜爲公子頑生的兩個兒子,先後繼位爲衛國國君,是爲衛戴公、衛文公。

在管仲輔佐下,齊桓公稱霸,實際上是做了華夏各國的盟主,對華夏各國有很大功勞,《春秋公羊傳》說:“南夷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國。”當時在夷狄的逼迫之下,中原各國遭到了極大的威脅,而通過改革而強盛起來的齊桓公,打出了“尊王壤夷”的旗號,會盟諸侯,安定王室,征伐夷狄,捍衛了華夏世界的安全。

齊桓公在位四十三年,活到七十多歲,耽於享樂,生活糜爛,比其兄齊襄公還要過分,《史記》記載,“桓公好內,多內寵,如夫人(妾)者六人”;《管子·小匡》記載,齊桓公自己承認,“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姑姊有不嫁者”;《新語·無爲篇》記載,“齊桓公好婦人之色,妻其姑姊妹,而國中多淫於骨肉。”後來,一些齊人移居島國,把這些習俗帶去了島國。

齊桓公的許多女人中,正式的妻妾九人,她們生了六個兒子,先後即位爲齊國國君,其他女人也生了兒子,其中有七個兒子離開齊國,去楚國做了大夫,還有的兒子則留在齊國,成爲桓氏、東郭氏等的祖先,後來的西楚大將桓楚,東晉權臣桓溫、桓玄等人,皆桓氏後裔。

5、第五代:申生,晉文公,晉惠公,楚成王,宋襄公,魯莊公。

先說魯國,魯莊公繼位後,曾與舅舅齊桓公打了一場長勺之戰,此時的魯國仍然有不小的戰鬥力,利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魯軍擊敗了齊軍,促成了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齊襄公、齊桓公的姐妹,宣姜、文姜的故事已經講了,但還有哀姜、叔姜。《史記》記載,哀姜到魯國嫁給外甥魯莊公,妹妹叔姜隨嫁,魯莊公是文姜的兒子。哀姜還未嫁時,魯莊公就多次去齊國與哀姜行房,哀姜嫁入魯國後,又和莊公庶弟慶父、叔牙私通,還想立慶父爲君。

魯莊公三十二年,亦即前662年,魯莊公去世,他有兩妻兩妾,其中,正妻哀姜、孟任,姬妾叔姜、成風。

任國、宿國、須句國、顓臾國,都姓風,主管風姓先祖太昊伏羲氏與濟水神的祭祀。他們是伏羲氏的直系後裔,輩分高於其他的華夏人,其他華夏人是黃帝的後裔,而伏羲氏是黃帝的祖父,他的直系後裔,輩分當然較高一些。

孟任來自任國,成風來自須句國。

華夏上古十二姓,其中,風是一級姓,出現時間最早;而其他十一姓,妊、姞、姜、姬、嬴、姚、嬀、姒、妘、妃(亦即己姓)、好(亦即子姓)等,則爲二級姓,比如,妊姓(亦即任姓)就是從風姓中分出來的。

魯莊公去世後,孟任的兒子公子般繼位。慶父與哀姜合謀殺公子般,趕走弟弟季友,立叔姜的兒子公子啓繼位,即魯閔公。前660年,慶父想自立爲君,與哀姜謀殺魯閔公,季友立成風的兒子公子申爲爲魯僖公。哀姜逃至邾國,慶父逃至莒國自縊。慶父謀殺魯君子般、魯閔公,製造連年的大亂,人稱“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魯桓公四個兒子,魯莊公、慶父、叔牙、季友,最後,季友收拾局面,穩定了魯國。

再說晉國,晉獻公娶了父親晉武公的女人齊姜,生了申生,又娶了大戎之女,生重耳,娶小戎之女,生夷吾,又從晉國在陝西東部的領土出兵,進攻居住於驪山一帶的驪戎,俘獲驪姬、少姬姐妹花,驪姬生奚齊,少姬生卓子。

爲了取悅少妻,晉獻公逼迫太子申生自盡,公子重耳與公子夷吾出逃。晉獻公去世後,大臣們殺驪姬少姬母子,立公子夷吾爲晉惠公。晉惠公娶了父親晉獻公的女人賈姬,也是一番不消停的折騰,在他去世後,其子繼位,重耳在秦國支持下,回國,殺了侄子,即位,是爲一代霸主晉文公。

楚成王使詐,擊敗企圖以堂堂之陣作戰的宋襄公,威脅中原。

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擊敗楚成王,稱霸中原,擋住了楚國北上的野心。

這些,就是春秋前期的五代國君的故事。

此後,晉國稱霸百年,屢屢擊敗楚國。晉國的霸權一直延續到春秋末期,直到最後,其內部大夫三家分晉,晉國結束。不過,從晉國產生而來的魏國、趙國,則先後爲戰國前期、後期的強大國家,實力非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