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振峯)嚴如熤自幼好學善思,曾就讀於嶽麓書院和國子監,他精研天文、地理、兵法等,終成清嘉道年間經世致用的大學者。嚴公嘉慶六年任洵陽知縣,八年任定遠廳同知,十三年(1808)任漢中知府,道光元年(1821)任陝安道(管漢中、安康兩府,駐漢中),道光五年(1825)任陝西按察使。嚴公在陝南任官二十多年,他安置流民、抵禦兵匪、興辦學校、興修水利、勸促農桑、建立義倉、修撰府志等,辦了許多大事好事。另外,他修城牆、修祠廟、修棧道,還捐銀修建了總鎮府、守備署、千總署、北教場、武庫等,既出力又出錢,喫苦耐勞、勤政實幹,辦了不少載入青史的功德之事。

城牆即城垣。城池是城市的別稱,當以城牆爲主。城市和城牆可能同時誕生,歷史上所載築城之事,應是主要指修築城牆的工程。無城則無市,保持城牆的完好堅固,是當地最高長官的重要職責。嚴公對於修築城寨牆垣,完全可稱爲專家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漢中老城牆

嘉慶六年(1801)他任洵陽知縣,洵陽地處陝川鄂三省邊地要衝,漢江航運便利,縣域面積大(3500平方公里),千山萬嶺江河縱橫,是白蓮教軍往來三省的必經之路。嚴公率先捐款帶動官員商家出錢,在縣城和蜀河等鎮修築堅固城牆,抵禦教軍、保境安民作用巨大,嚴公作戰屢屢得勝。嚴公所爲《旬陽縣誌》多有記載,蜀河石城石牆至今尚在。八年(1803)嚴公升任定遠廳(鎮巴)同知,他迅速完成署衙工程,他"衝冒風雪,朝夕工所"(《廳志》),把原土城用石塊加固,另新建一百六十丈石城牆,其費用遵母親之命由他捐資承擔。又在漁渡、力壩等川陝交界要地築固寨牆,均成爲抗擊兵匪、保護民衆的堡壘,爲定遠廳百年安寧奠定開創之功。

老城牆和護城河

漢中城池修建由來已久。史載秦厲公二十六年(前451),秦國派左庶長(官名)修築南鄭城。兩千多年來,漢中向爲王城、郡治之地,堅固城牆必不可少。明清時漢中府城可謂規制恢宏,城高三丈、厚丈八、根厚二丈五尺、頂寬一丈五尺,周長九里三分(約五公里)。護城河寬十丈、深一丈八尺,四城門有吊橋、城樓。歲月滄桑,戰亂兵燹,城垣多處坍塌"不特城身坍塌過甚,即城根磚石亦多破裂。雖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曾經修補,亦已四十餘年。若通身抵禦,大加修築,工費浩繁。遂與該道府面加商酌,止就其坍塌三處,量加修葺。並查該城上必須添建炮樓,又角臺上亦需改堆房等項……坍塌裏外城共六十六段,湊長九百七十五丈六尺五寸;棑牆四段,湊長六十四丈八尺;垛牆一百九十六堵,城樓四座,角臺上改修堆房三座,馬道四座,北月城樓一座,以及拆補殘缺垛牆、炮臺、角臺等項,實費工料銀六萬九百五十兩零"(《府志.修補漢中府城析》,此文是陝西巡撫董教增給皇上的奏報)。

漢中老城牆

在四十年以前的悠長曆史中,漢中一直是陝西第二大城市,城池宏闊、很具規模,即便修補即逾千丈,就是放在今天也是一項大工程。董巡撫還在此報告中說:"再查漢中府知府嚴如熤,熟諳工程,辦事結實。此次府城,應令該守領銀承包,一手經理。以專責成。"嚴公記載:"嘉慶十七年十月十六日開工,十八年十一月工竣。用磚三百九十七萬有奇,白灰六百三十四萬五千有奇;瓦、石、麻、鐵、木料……總理其事爲隆安鄭炳然……"(《漢中府志.拾遺》)。嚴公認真指導檢查,府城工程順利高質量完成,百餘年內未被攻破過,在防禦兵匪、防禦洪水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嚴公到漢中任職後,還受巡撫派遣到寧陝縣督修新舊二城垣,足見嚴公修城聲譽之隆。

勉縣武侯祠

嚴公還捐資維修了沔(勉)縣武侯祠。公元234年,諸葛亮薨於五丈原,遵其遺囑歸葬於定軍山下,263年蜀漢後主劉禪下詔書爲亮立廟(祠)於沔陽。這是全國最早的武侯祠,比成都武侯祠早41年,還是全國唯一由皇帝下詔修建的武侯祠。原祠靠近武侯墓,明正德八年(1513)遷建於縣城西三公里處,佔地三十四畝,規模宏大,佈局嚴謹,雕樑畫棟,工藝精良,是歷代官民祭拜瞻仰之地,也是聞名遐邇的古建築羣和重點旅遊場所。往事越千年,滄海變桑田,武侯祠也是間有興衰。

勉縣武侯祠

千年以來,香火旺盛,數經修葺,史不絕書。特別是雍正十三年(1735)果親王允禮(康熙第十七子)到西藏辦理事務路經沔縣入武侯祠拜謁,見祠破敗即捐款維修,並題匾"醇儒氣象"和贈詩留念。後經風雨侵襲和戰火摧殘"廟(祠)地卑窪,夏秋淋雨水浸澤堂皇,贍拜者不能成禮"(《府志》),嘉慶十九年(1814)陝甘總督長齡率軍鎮壓白蓮教軍駐節沔縣,入祠拜謁愴然曰:"是不足以妥武侯靈也"(《府志》),當即飭府縣維修。時任知府的嚴公帶頭捐銀,縣令範掄策(山東泰安人)捐款共同倡修,共花銀三千餘兩耗時一年竣工"壘土堅築,周高五尺,甃以巨石,採良材,更梁楹,易桷椽,蒼磚雕薨……享堂拜棚,規模宏整,氣象一新"(《府志》)。1817年應武侯祠著名道人李復心之請,嚴如熤撰寫了《修沔縣諸葛武侯廟記》,刻碑立於武侯祠。

漢中棧道

著名作家、棧道專家王蓬先生所著《漢中棧道》等,使我知道了漢中棧道的前世今生,也知道了爲什麼叫棧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穿越巍峨秦嶺,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貫通綿延巴山,縱橫南北,連接東西,國運所繫,民生命脈,爲我國地理交通的重要道路。這幾條重要道路上,依山傍水之處多有形制各異的棧道,幾乎無棧不成道!二百年前,因歷久失修,好些縣境內的棧道多處損壞。"仰祈聖鑑事: 陝西漢中府屬鳳縣、留壩、褒城、沔縣、寧羌五廳州縣境內,棧道疊被水衝……漢棧爲川陝要道……上年秋雨連綿,疊次山水陡發,石岸、偏橋多被沖塌,兼之山石滾落。阻塞正路,行人皆繞道由溪澗稍淺處行走。現擇緊要處遂段覆勘,共估需銀九千七百餘兩,急須籌項撥給。趁此春融,趕緊修治……伏乞皇上睿鑑",此爲董教增巡撫據嚴公請求給皇帝的報告。朝廷批准後,嚴公悉心督辦,境內五縣棧道得以修復。

漢中棧道

時光如風,今非昔比,秦隴川楚間的苦苦跋涉已成昨日煙雲,但棧道不滅,常在人心!誰也說不清,數千年來漢中棧道上走過了多少征伐大軍、商賈行旅、官員平民,承載了多少文人詠歎、風雲變幻、春秋大戲!也留下了秦巴山道上嚴知府那行色匆匆、簡樸穩健的身影……

(《漢中知府嚴如熤》之五)

作者檔案: 李振峯,大學文化,漢中市公安局退休幹部,漢臺區作協顧問,近年來在各級媒體發表文章百餘篇(次),其中省級報紙專版2O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