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家永远是一个人最幸福的港湾,无论在外经历了多少挫折风雨漂泊,从回到家里的那一刻起,心里就有一种温暖油然而生。

自古以来,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种家园情结,在他们心里,可能自己会拥有很多的财富,住在更大更好的房子里,但是以前呆过的地方被中国人俗称为故乡,以前住的老房子是他们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情结。


房子虽旧但可以容身便是最好,本期的这户人家便是住在一个曾经容纳了无数欢声笑语的老房子里,可是他们这个老房子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原来他们所居住的老房子是当年日本侵华时期留下的炮楼,这户人家已经在炮楼里居住了50余年,为了解决通暖的问题他们等待了整整20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日本当年在华修建炮楼,结构特别防御厉害

说起炮楼的历史,我们就不得不提起当年日军侵华之时,在中国留下的那些残存的建筑和记忆了。

当年的日军本想三个月拿下中国,

但没有想到中国的凝聚力以及反抗能力比他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所以说他们便开始了持久战。

为了能够更快的攻下国土,他们在中国的一些重点地区修建炮楼,炮楼的存在就是为了巩固他们本身已经占领的地区,同时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己设备的优势。

这些炮楼成为了日军作战时的标配,

很多的日军守在炮楼里作威作福,为什么炮楼成为了当时中国人民心中的梦魇,就是因为炮楼的建造是极为坚实的,侵华日军的炮楼建造的也非常的讲究。

当时的中国人住的大多都是一些土坯房用石头砖块堆砌而成,但是炮楼的建造全部用的都是不折不扣的石块,用这些石块夹杂着混凝土建造起来的炮楼。不仅地基稳固,

最重要的是墙壁的厚度已经能够达到70厘米,别说是普通的手枪以及冲锋枪,就连手榴弹也很难将炮楼的楼板给打穿。


而且炮楼外设计了不同程度大小的枪孔,投掷弹药放置枪支也是非常的方便,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在当年严重的阻碍了中国军队行进的方向。

就算是我们已经把日本人赶出了自己国家领地之后,这些炮楼却依然久久的矗立在我国的领土范围之内。

再后来炮楼的所有权被上交到了国家手里,但是国家一时也觉得拆除这些年代久远的炮楼实在是劳心劳力。

所以说,当年的炮楼不仅没有被拆除,反而被分配到了各个单位,做不同的用途。

二、山东一家普通电工,搬进炮楼拥有房产证

山东青岛的电力部门甚至还将当年日军在华建立的这些炮楼,当作了单位住房,下发给单位的工人们。

而这个有幸能够住进炮楼中的人便是来自于山东一位普通的电工,新中国成立之后,国人都投入到了辛苦的对于祖国的建设中来。在当时的制度规定下,国有单位对于员工的住房是要统筹安排的,所以说在电力系统工作的孙存孝的父亲,

就在当年从单位的手上拿到了这一座曾经由日军建筑的炮楼。


其实这栋高楼被建立于1938年,在他们刚刚入住之时,就已距离炮楼的建造过了82年的时间。不过好在炮楼建设的非常牢固,

所以说即使当作职工宿舍也一点都没有问题,孙存孝的父亲开心的从单位手中接过新房之后,就结婚生子,在这里开始了自己幸福美满的人生。

从1975年结婚开始到孙存孝出生,他们都开心的住在这个炮楼,住在这里的不仅仅是他们一家三口人,还有孙存孝的爷爷和奶奶。之后孙存孝的弟弟妹妹也纷纷来到了这个家

,随着家庭成员不断的增多,也一时间让炮楼的环境还有生存空间有了巨大的压力。

不过当时他的父亲只是普通电厂职工,他们一家并没有太多的经济能力去置购大房子。

但是好在一家人其乐融融,虽然说房子小,但是住在里面的人却非常的团结爱护彼此。

随着年份的增加,孙存孝对于炮楼也有了一种非同一般的情怀,但是实际上炮楼的居住环境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

因为当年这栋楼房只是炮楼,所以窗口都是用来架枪的,为了能够减少己方士兵暴露在敌方的视野中的几率,炮楼窗口的设计都非常的小。所以说炮楼的采光并不好,

也没有阳台,孙存孝和自己的一家人就只能在小小的

嘹望

台挤着取暖。

再加上炮楼的墙体非常厚没有办法安装温度调控装置,因此,炮楼的冬天格外的冷,夏天也格外的热。加上当年通风有限,所以说这一家五口人生存环境也相当的恶劣,除此之外,水电都是生活在炮楼之时非常费劲的两个问题。

当年为了能够装上自来水,他们用坏了自来水厂的三个电钻,最后在遍寻楼体枪眼之时,才勉强的让水管及电线从70厘米厚的墙体中穿过去。

虽然说水电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供暖问题却成为了大问题,暖气管道实在太粗,每到冬天,炮楼内的环境寒冷刺骨。

三、一住了就是52年,当年的炮楼隐患多

但即使如此,这一家人也在炮楼里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从小孙存孝的家庭环境就很好,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房屋不大也不温暖,但是可以遮蔽风雨已经足够,慢慢的孙存孝长大结婚了,炮楼里增添了小孩子的哭闹声变得生机勃勃。随着时光的变迁,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相继离世,而后来他的弟弟妹妹也有了自己的人生,相继从炮楼里搬出去。

最后,在炮楼里剩下的只有孙存孝和他的妻子以及他们共同孕育的小孩,屋子再次变得宽敞起来。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对于一些基本生活配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最后在他的努力之下,他终于取得政府的批准,费了很大的功夫开始解决青岛炮楼的暖气问题。为了通暖气在这十几年来他东奔西走,想尽一切办法让暖气的管道有可能穿透70厘米厚的墙体深入屋里。

终于在2012年他找到了办法,经过特制电钻的配合,他终于让暖气的管道进入了自己的家中。

那一年他也终于在这个已经生活了50多年的家中感受到了温暖,虽然说现在炮楼已经严重的老化,但是他却依然稳固。

同时,他也拥有着孙存孝一家最温暖最熟悉的记忆,不断的有家人离开了这座房子,但是他们从小对炮楼却自始至终都有一种不可割舍的情怀。

结语

其实家就是这样,中国人的思想也是如此,可能我们在外面看惯了花花世界,看了很多富丽堂皇的地方。

但是我们都明白那些都不是属于我们的,而真正能够给自己温暖给自己安定感的地方正是家里每一个地方的一砖一瓦。

当你生活久了之后是会对这里有一定的感情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如此,在这里他收获了五十多年年的喜怒哀乐,见证了一家人在这里的其乐融融。

他早已熟悉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里对于他来说就是家,虽然说炮楼有着多年的历史,他已经严重的老化。

但是即使现在,无论拿什么和孙存孝换,他也不愿意舍弃这个曾经陪伴他走过50多年岁月的炮楼。

如今的老炮楼仍然是老炮楼,而他也从一个小孩变成了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

炮楼的记忆仍然在延续,

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看着人间冷暖悲欢,看着世事变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