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那么猛。

巨鹿之战,仅凭可能不到十万兵力的楚军,将围困巨鹿多日的秦军一举击溃,王离、涉间、苏角三秦将或被俘、或自杀、或被杀,驻守在棘原,负责为围困巨鹿的秦军运送粮草的章邯,手里还有二十万兵力,却懦弱地向项羽投降了。

彭城之战,刘邦率五十六万的诸侯联军,趁项羽深陷齐地之机,杀入彭城,占了项羽的霸王宫,霸占了项羽的妻妾和珍宝,还拿着项羽的酒肉天天吃流水席,看上去够嚣张了吧?然后项羽率三万精骑兵回师彭城,杀了刘邦的十多万兵卒,还把刘邦逼到睢水边,若不是一场天降大风,救了刘邦,刘邦早就死在睢水边了。

项羽这么猛,但后来还是败给了刘邦,为什么?原因当然很多,分析起来可以写好多篇论文了,咱们今天只说一件小事,来谈谈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差距。

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处,并没有把都城定在关中,而是定在了洛阳。

为什么要把都城定在洛阳呢?因为洛阳曾是周的都城。周有八百年国运,是刘邦同时代的人最为认可的王朝,刘邦把都城定在洛阳,就是要利用百姓对周的认可来认可他的汉,给人一种汉乃第二个周的感觉,与此同时,好胜心强的刘邦也想比一比,让后世看一看,到底是周伟大,还是他的汉伟大。

从心理层面上来讲,刘邦定都洛阳的思路没什么毛病。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定都洛阳可能就有问题了,一个叫娄敬的小吏就当着刘邦的面指出,定都洛阳不妥,万一发生叛乱,天子没有足够的山川作为屏障来保护自己,也没有足够的粮草来跟反贼耗下去。另外,汉之得天下与周之得天下,本质上是不同的,周是靠着世代累积的德行来使诸侯臣服的,而汉是靠强大的武力来使诸侯臣服的,所以周可以把都城定在天下之中,不用顾虑诸侯的武力,但汉却只能把都城定在山川形胜之处来使自己的武力能够一直威吓诸侯。

刘邦认为娄敬说得有道理,决定让群臣议一议。议事时,重臣都是函谷关以东的人,洛阳离他们的故乡近,关中离他们的家乡远,所以他们都说定都洛阳好。刘邦看出了群臣的思乡之情,也便拿不定主意,不知是否要迁都,于是问起了张良,张良跟刘邦说,要考虑万世基业,定都关中是正确的,于是刘邦立即决定,迁都关中,丞相萧何后来在关中营造了一座新城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西安。

当年,项羽窃取了宰割天下的权力时,也有一个类似娄敬这样的小人物,主动站了出来,劝项羽定都关中,说辞也跟娄敬的说辞很像,主旨就是定都关中可以称霸天下。

项羽听完,也很心动,仔细考量了好久,但项羽看见被他自己焚烧得不成样子的咸阳城,感觉咸阳已经没有都城应有的气派了,又考虑起士兵都是函谷关以东的人,都有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于是便轻而易举地否定了定都关中的提议,对建议他定都关中的那个人说“富贵不还乡,有如锦衣夜里行”。

这便是项羽和刘邦的差距,刘邦听到合理的建议,会心动,会考量,会跟大家商量,会考虑大家的感受,但如果该建议有利于长治久安,刘邦会暂且将大家的感受放在一边,采纳并执行该建议,这就是刘邦作为帝王的决断力。反观项羽,在听到合理建议后,虽然也会心动会考量,但最后是否采纳该建议的标准竟然是非常浅层次的“此地已被烧毁”、“将士们都思乡”等内容,然后就把非常合理非常利于长治久安的建议给否了。在史书的记载中,项羽不仅把定都关中的建议给否了,还把提议定都关中的人给煮了,就因为定都关中的人骂了一句“沐猴而冠”。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萧相国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