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時候往往有着很強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精力旺盛的他們一旦到了街上,若無家長管束很容易發生危險,而危險不僅僅只會在街上發生,所以家長們外出一定要看管好孩子。

前段時間南京市地鐵開放了一條規定,每個乘客都能夠免費攜帶一個身高在1.3米內含1.3米的兒童進站,也就是說小孩子免票,這個規定相對來說給不少家長們節省了一筆費用,因此多數家長在帶着孩子前往較遠的地方時都會搭乘地鐵,不過帶着孩子過閘機看似簡單,卻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多個孩子一起過閘機時,更容易出現意外。

前幾日南京地鐵上再次發生了一起令家長們爲之擔憂的事情,當日馮女士帶着兩個孩子打算進站搭乘地鐵,然而在掃碼成功後閘機打開,兩個孩子裏其中的一個小男孩玩性大直接快速衝了過去,地鐵閘機的機制大家多少都懂得一些,只要閘機感應到有人通過後,沒多久便會迅速關閉閘門。

感應到有人過閘,閘機隨後就關閉了,而這時意外發生了,馮女士和隨行的小女孩此時沒想到閘機會這麼快關閉,於是她們在過閘時並沒有注意到,這就導致了小女孩想跟上小男孩的步伐,一下子沒注意就被閘機的閘門撞到頭部,直接被撞翻到底,到底後因爲疼痛大哭不已,這一幕發生後令馮女士有些心驚,接着就是心疼孩子受傷。

在將孩子抱到一旁進行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並無大礙的馮女士便細聲安撫孩子,隨後便帶着兩個孩子離開,其實意外總會在不經意間發生,孩子在小的時候對事物並沒有很強的認知,在缺乏認知以及判斷能力的情況下,如果家長不多加管束孩子,那麼孩子在外出時很有可能因此受到傷害。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曾看過孩子在馬路邊奔跑,闖紅燈過馬路而遭受意外傷害的新聞,近些年來此類新聞可以說是層出不窮,而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除了家長沒有好好的看住孩子,更多的是孩子自身安全意識並不強。那麼該怎麼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1、 提高孩子的認知

大部分孩子就算在家中也會受到傷害,而受到傷害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爲認知能力不足,那麼家長在家中,可以拿出一些對於孩子來說存在着安全隱患的物品,然後在孩子面前講述他們的危害,如果孩子無法具體明白的話,家長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告訴孩子,這樣孩子能更快理解。

2、 讓孩子嘗試危險

讓孩子嘗試危險的意思並不是讓孩子直接接觸危險,不少家長想要告誡孩子不要觸碰蠟燭,但在孩子摸蠟燭的火苗時卻不制止,想必當時那些家長們的心中都存在着一個想法,那就是孩子被燙到了以後就不會再去摸了,然而這麼做不僅會讓孩子受到傷害,更有可能會給孩子留下一層心理陰影。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孩子的旁邊看護着孩子,一點點的讓孩子靠近火苗,當孩子感覺到溫度的提高,身體不適時,他就能夠明白火焰能給他帶來傷害,因此以後就不會主動的去接觸火焰,同時家長們也可以告知孩子火焰的灼燒性能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3、 適當的懲罰

當家長在告知孩子一件事物存在着危險的時候,孩子還試圖去接觸它,那麼家長在發現時就能予以孩子適當的懲罰,並強調孩子不能這麼做,這樣孩子的印象便會加深,之後會有意識的規避危險。

孩子小的時候很是脆弱,所以他們需要有着家長的陪同以及看護才能健康的長大,對此家長們一定要多加上心,別讓孩子的安全因爲一時的疏忽受到威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