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2020年內地影市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電影檔期,國慶檔對於中國電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檔期票房衝擊30億、電影總票房衝擊50億的目標雖然距離去年國慶檔仍有一定差距,但是對於復工58天總票房剛過50億的內地影市來說,已經擁有足夠大的意義。雖然國慶檔統一預售尚未正式開啓,但國慶檔電影的發行戰,早已準備好了。

宏觀調控下的大檔期發行戰

用野蠻生長來形容幾年前的內地電影市場,恰如其分。

爆款電影、電商刺激、地產加註,從2010年開始一直到2015年,電影市場走過了爆炸性增長的6年,無論是影院銀幕數還是電影票房大盤都獲得了較快的發展。

從2016年開始,電影票房大盤增長逐漸放緩,電影市場也逐漸需要穩定規範起來。

除了票補外,大檔期的統一預售,也逐漸成爲春節檔與國慶檔的標配。統一預售這一舉措對影片來說,也帶來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爲什麼大家都那麼重視預售?

雖然說電影提前開啓預售是爲了能夠讓觀衆提早購票。但是相比普通觀衆,電影的片方、宣發方以及影院,纔是更關心一部電影預售表現的。

而近幾年電影預售更是成爲一部電影在宣發階段舉足輕重的一部分。

回顧去年,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大片的加持下,國慶檔票房突破50億,創下歷年新高。

雖然今年國慶檔預售還沒有正式開啓,但國慶檔發行戰早就在一個月前就已經開始悄然佈局,相信正式預售在本週內依舊可以正常開啓。

貓眼專業版顯示,截止9月15日,2020年電影市場總票房突破74億元。隨着行業逐漸回暖,已經斬獲27.38億票房的《八佰》更是重燃電影市場。

每年的國慶檔都帶來新驚喜,今年的國慶檔也提前被一些業內人士鎖定爲“最強國慶檔”。加上今年中秋與國慶長達8天假期,爲影片留下了充足的市場空間。

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提檔至9月25日。《奪冠》的“率先發球”,填補了9月下旬的片荒,同時也發出了搶跑國慶檔的信號。

除了提檔的《奪冠》之外,9月30日上映的《急先鋒》以及10月1日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一點就到家》等影片也備受矚目。

而原定於10月1日上映的《木蘭:橫空出世》重新定檔10月3日上映,退出10月1日的“電影票房大戰”。

另外,《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電影放映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中第二十條“調整售票方式”:“全部採取網絡實名預約、無接觸方式售票;原則上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75%。具體由各省級電影主管部門在當地疫情防控部門指導下進行動態調整。”

截至目前,全國復工影院超9000家,復工率超80%,市場對國慶檔電影票房充滿期待。

2020年還剩下3個多月,隨着中國電影院強勁恢復,中國有望成爲今年全球最大票倉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