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一年分作五季,春、夏、長夏、秋、冬。

其它都還好,着重說說長夏。

長夏是指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這是中醫學的範疇,又被俗稱爲“秋老虎”。

正如著名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嶽所說:

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

1.玫瑰花茶原料:玫瑰花1.5g、花茶3g、冰糖10g。用法:用開水沖泡後飲用。功用:理氣解鬱,和血散瘀。

2.玉蘭花茶原料:玉蘭花1g、延胡索2g、綠茶3g。用法:用延胡索的煎煮液泡玉蘭花、綠茶飲用。功用:調經止痛。

3.茉莉花木香茶原料:茉莉花3g、木香2g、花茶3g。用法:用開水沖泡後飲用。功用:理氣開鬱,和中闢穢。

4.生脈茶原料:五味子5g、人蔘3g、麥冬3g、花茶3g、冰糖10g。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衝飲至味淡。用途: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乾作渴、汗出不止。

5.蘆根茶原料:蘆根10g、綠茶3g。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功能:清熱生津,除煩止嘔。用途:熱病煩渴;胃熱嘔吐泛酸;肺癰。

6.茯苓白朮茶原料:茯苓5g、白朮3g、花茶3g。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後飲用,衝飲至味淡。功能:健脾運溼。用途:脾虛食慾不佳;水腫;腹脹。

7.茯苓消腫茶原料:茯苓5g、白朮3g、郁李仁3g、花茶3g。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衝飲至味淡。功能:健脾消腫。用途:水腫。

8.苓桂術甘茶原料:茯苓5g、桂枝3g、白朮3g、甘草3g、花茶3g。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衝飲至味淡。功能:健脾運溼,溫化痰飲。用途:痰飲內停胸脅脹滿、眩暈、心悸;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心臟病或慢性腎炎所致水腫屬陽虛者。

9.茯連茶原料:茯苓5g、黃連3g、天花粉1g、花茶3g。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衝飲至味淡。功能:健脾生津止渴。用途:腎水不足心火旺所致消渴症。

10.澤瓜茶原料:澤瀉5g、木瓜3g、豬苓3g、木通3g、萆薢3g、花茶5g。用法:用3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衝飲至味淡。功能:散寒除溼。用途:寒溼腳氣;水腫。

11.蘿蔔茶原料:白蘿蔔100克,茶葉5克。用法:白蘿蔔煮爛,可加食鹽調味,茶葉開水沖泡5分鐘,加入蘿蔔汁內服用。功能:具有清熱化痰、理氣開胃的功效。用途:適用於秋季咳嗽痰多、納食不香等病症。

12.姜蘇茶原料:生薑、蘇葉各3克。用法:開水沖泡10分鐘飲用。每日服用兩劑,上、下午各溫服1劑。功能:具有疏風散寒、理氣開胃的功效。用途:適用於秋季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或有噁心、嘔吐、胃痛腹脹等腸胃不適型感冒。

13.銀耳茶。原料: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用法:銀耳與冰糖燉熟;茶葉沖泡5分鐘,取汁和入銀耳湯,攪拌均勻服用。功能:具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的功效。用途:適用於秋季陰虛咳嗽等病症。

14.橘紅茶原料:橘紅3~6克,綠茶5克。用法:先用開水沖泡,再放入鍋內,隔水蒸20分鐘後,服用。每日服用1劑,隨時飲用。功能:具有潤肺消痰、理氣止咳的功效。用途:適用於秋令咳嗽痰多、黏而咳痰不爽之症。

15.枸杞茶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衝飲至味淡。功能: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用途:肝腎陽虧,腰膝痠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

16.菟絲子茶原料:菟絲子5g、紅茶3g。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或用菟絲子的煎煮液泡茶飲用。功能:補肝腎,益精髓,明目;降壓。用途:腰膝痠痛;遺精;遺尿;目視差。

17.山茱萸茶原料:山茱萸5g、花茶3g。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衝飲至味淡。功能: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抗菌。用途:腰膝痠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遺尿。

18.肉桂茶原料:肉桂2g、花茶3g。用法:用150ml開水泡飲,衝飲至味淡。功能:補元陽,暖脾胃,除冷積,通血脈;鎮靜,降壓,殺菌。用途:肢冷、神衰、腹冷泄瀉;經閉;陰疽流注;慢支炎;腰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