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近期,紫禁城迎來了600年的生日,作爲明清時期的一座皇家宮殿,經歷了兩個朝代的更替,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故,見證了無數的歷史事件,直至現在依然存在。作爲明清時期的帝國心臟,這座城經歷了怎樣的變革呢?

明代故宮奠基

明代前期,國都定在南京。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時候,決定遷都北京。既然要遷都,就得重新修建皇家宮殿。永樂五年,決定好之後,就開始了故宮的修建前的籌備工作。朝廷派了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各地監督木料開採、以及派遣工人等準備工作。

明代故宮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的,永樂十五年就開始了了浩浩蕩蕩的修建工作,這件宮殿據說動用了多達10萬人這年的奉天殿、乾清宮大體完工。永樂十九年,皇家祭祀的宮殿修建完工。永樂18年的冬天,故宮終於全部竣工。

《皇極侍班圖》

因爲根據古代天象的觀點來看,紫微星垣所在的地方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而皇帝作爲九五之尊,所以居住的地方就稱爲是紫宮。又因爲皇帝居住的地方外人是不能輕易進來的,故宮就有了另一個名字——紫禁城。

紫禁城在修建好之後,經歷了無數的雨雪風霜,光是火災,就發生了幾百起。就在故宮修建好的第二年,也就是永樂19年,故宮因爲遭受雷擊,發生了一次大火災。故宮的三大殿中的奉天殿就遭到重擊。經過修修補補之後,在永樂十九年,著名的三大殿才被重新修復。

明代故宮

嘉靖年間,三大殿又再次經歷了火災,三個大殿15門全部被燒,著名的《永樂大典》在經過及時的搶救,才倖免於難。以至於到了萬曆25年,三大殿再次經歷了火災,經過這次火災之後,原來的三大殿由原來的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更名爲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明朝末年,這座紫禁城經過了戰火的洗禮。李自成的起義軍在進入北京之後,在紫禁城內點燃了大火,紫禁城隨着明朝的滅亡經歷了第一次非常大的創傷,許多的宮殿在這次動亂中被焚燬。

清朝大規模改造

後來,清朝入主中原,明代的紫禁城在原來廢墟中得以重獲新生。原來的中極殿、建極殿得以倖免留來下來。明代紫禁城中的太廟以及北邊的大高玄殿也得以倖存。

順治時期將這些在戰火中飽受洗禮的宮殿進行了大概的修復,康熙在位期間,也對故宮進行了改造。

中極殿、建極殿在經過整修之後,改名爲中和殿、保和殿,清朝重新修建了皇極殿,建成之後,更名爲太和殿。在重新修建紫禁城的過程中,爲了避免火災,將斜欄改成了紅牆。

清代紫禁城對明代原有的功能佈局也做了較爲大的變動。像南三所,明代的太后住在慈慶宮,而清朝的太后是在慈寧宮。乾隆在位期間,對北京故宮也做了比較大的變動,像原來的乾西五所在這時就經過了很大的整修。清朝末年,西六宮也重新進行了規劃以及變動明代的文淵閣改名爲內閣大庫。

明代的皇帝還有皇后居住的地方主要是在乾清宮以及坤寧宮。清朝皇帝自雍正以來是在養心殿居住,而皇后居住的地方就不固定了。

歷史車輪滑過

北京紫禁城經歷了兩個朝代變遷,20多位帝王的更替,無數的歷史人物在這裏穿梭駐足,大的歷史事件在這裏上演。

清朝末年,局勢岌岌可危。辛亥革命的炮聲,清朝在無奈之下退位,在南京建都。沒多久,紫禁城迎來了新的主人,袁世凱。1915年,袁世凱做起了皇帝的美夢,在這裏登基。但還不到100天,這個美夢,就在人們的唾罵聲中結束了。

而後,辮子軍張勳進入了北京,擁立了末代皇帝溥儀登基,但是小小的溥儀在不知名的情況下做了好沒有半個月的皇帝,就被段祺瑞趕下臺,只留下一片居住之所。

1924年,溥儀連自己家都沒有了,馮玉祥進入紫禁城,溥儀被趕出了居住了幾十年的紫禁城,開始了漂泊,再次回家,已經是另外一片光景了,紫禁城此後失去了政治功能,1925年改爲故宮博物院。

故宮的紫禁城設計精巧,南北長961米,東西寬達753米,城牆高達10米,50多米的護城牆,四座城門守衛,三個大殿最爲重要,總共980座大小不一的宮殿,構成了這座氣勢宏偉的皇家宮殿,並且留存至今。

故宮佈局結語

故宮不僅是古代留下最爲完整的建築羣,還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更爲中國留下了許多的文物瑰寶。雖然舊有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其中的魅力,值得我們瞻仰、駐足。

參考文獻

《明史》

《清史稿》

《故宮過去的火災》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