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在江蘇徐州楚王墓內,陸續出土有大量漢代漆器;器型多種多樣,體現出楚王生活的方方面面;專家發現,這些漆器的外形有很多仿生動物形象;這和其他考古發現有類似之處,通過史料分析研究,這些動物形象不是一般的仿生,它們被賦予了宗教意義,上升到了“神”的高度,是宗教“喻物”;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說到仿生動物,不得不提到商代的玉器;3000年前,地球上人類和動物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區域;走在路上隨處可見各種動物成羣結隊地經過;所以,當時的動物形象,自然而然地成爲人類藝術創作的題材;商代的玉雕十分有名;在河南安陽曾經出土大量商玉,都是仿生各種動物的形象,有大象、獅子、馬、魚,還有各種昆蟲,比如蜘蛛、蟬、蟋蟀、蚱蜢等;人類以他們作爲藝術創作題材,只是因爲當時生活環境中,經常見到這些生物;然而,有一種“仿生”卻和這種不一樣,一些動物成爲人類崇拜的“神”。

2008年,在徐州石橋村出土的馬腿形漆案足,其有力而矯健的形象十分生動;這個設計在同時期的考古發現裏,也有與之相呼應的設計;徐州“漢代三絕”之畫像石中,明顯存在“馬”的圖騰崇拜;比如,在沛縣棲山漢墓出土圖有“伯樂相馬”畫像石,銅山苗山漢墓出土的“皇帝神仙圖”中出現翼馬,即“飛黃”的形象;兵馬俑中更是有馬形象的俑,這些都是不謀而合的;原因是漢代尚馬精神達到了一個高峯。

古人的尚馬精神到底是怎樣的呢?從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就對馬產生了濃厚的感情,認爲馬可以和龍相提並論,有的甚至把高大的馬直接稱爲龍;原因除了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外,還是戰爭中不可缺少的戰鬥力;漢武帝爲了獲得大宛國的良馬,對其恩威並施,想了不少辦法;漢代出土的“馬”的形象,都是漢代尚馬精神的證據。

除了“馬”,還有一種動物也上升到了“神”的高度,它就是熊;徐州石橋村出土有熊足漆尊和奩、徐州南郊奎山四座西漢墓也出土有熊足漆奩;古人對熊的崇拜可追溯到遠古;傳說黃帝繼承了有熊國的王位,熊氏;在徐州銅山縣廟山漢墓,曾出土“黃帝神仙圖”畫像石,畫中熊的形象非常醒目;徐州市賈汪區也有出土雙龍雙熊對舞的畫像石(5號石) 、熊羆戲舞畫像石(8號石和12號石)、熊、虎、龍等異獸畫像石 (6號石、9號石) ,另外,徐州呂梁、睢寧九女墩等地也出現熊圖像畫像石。

這些熊的形象,在古人心中代表着什麼呢?據史料記載,在漢代,熊被尊爲能夠神天成仙的瑞獸,或是能夠打鬼降魔的“方相士”;徐州石橋村出土的熊足漆尊,就是這種宗教思想在繪畫、設計等領域中的傳達與表現;熊的形象是對生活吉祥與旺盛的一種“喻物”。

從徐漢漆器附飾件看,它們具有漢代器具裝飾與繪畫藝術的典型性,其中均出現有動物形象;如徐州南郊奎山四座西漢墓出土的鳳鳥漆奩、鎏金銅質鋪首銜環、徐州南郊奎山西漢墓出土的鎏金銅鳳鳥鈕等;而這些附飾件在同期的漆器以及漢畫像上均有出現,說明除了馬、熊,鋪首、鳳鳥等形象也是漢代普遍的宗教“喻物”;此時,動物不再簡單是動物本身,它上升到藝術層面,表現爲一種圖騰崇拜。

【參考資料:《徐州漆器考》《考古》《史記·五帝本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