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暖暖媽

來源 | 暖暖媽愛分享(ID: nnmafx)

開學一週,我發現我錯誤的估計了家有小學生的生活。

我以爲開學後,我和暖暖降到冰點的母女關係就可以回溫了。呵呵。

現實是,我的歡欣鼓舞只持續了一天,然後就繼續開啓了“母不慈女不孝”的生活。

昨天我直播完回家,發現暖暖還在寫作業!!!氣得我連罵她的心情都沒有了,只想着趕緊給她輔導完睡覺。

開始“作妖”的不僅僅是暖暖。

花花說她家兒子唸叨了一個暑假想要回幼兒園,第一天返校的時候6點就起牀了。

結果,在上了三天幼兒園之後,發出了靈魂三問:“怎麼明天還要上幼兒園?!怎麼天天都在上幼兒園?!到底要上多久幼兒園?!”

而且花花說:“上學第二天就跟小朋友相互把衣服扯出個洞,還好我們都是普通幼兒園,班上小朋友家庭條件也差不多,所以也沒有什麼賠衣服的事。要是遇上都是穿好幾千衣服的,我怕會被我兒子搞破產。”

我知道花花說的是前幾天知乎上的一個話題,當時我們公司的媽媽們還討論了好一陣。

說是,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剛上幼兒園不久,園裏的小朋友就都不跟她玩了,每天除了老師跟她講話,其他孩子都離她遠遠的。

起因是一條近4000塊的裙子。

據話題裏說,這個小女孩的爸媽特別寶貝女兒,日常穿着都是大牌子,一條小裙子動輒好幾千。

那天,小女孩穿了一條新裙子去幼兒園,當天就被小朋友扯壞了。家長髮現後特別不高興,聯繫幼兒園老師,要求對方家長原價賠償。

老師也就根據要求,找來了對方家長。

對方家長倒是很痛快的按照3799元的原價進行了賠償,但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也就幾天的功夫,所有小朋友都不跟小女孩玩了。

說到底,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小朋友玩耍之間扯壞了一條裙子。

你說到底誰做錯了嗎?好像也沒有誰做錯了,這件事情的整個過程都很正確,但結果卻是一個小女孩被所有孩子“孤立”。

爲什麼會這樣?

有關這件事我倒是有些自己的看法。

01

這條裙子該不該賠?

先我說的觀點,損壞他人物件,不管是不是故意的,都應該要賠償的。當然涉及到具體賠償多少可以雙方商議或者找司法機關判定。

那到底要不要索賠,可能就不是一句話能講清楚了。

我特別理解這位小女孩的家長,咱當父母的嘛,努力工作賺錢,也都是爲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誰不希望自家小公主喫得香香的,穿得美美的。

可早上穿出去一條好好的裙子,晚上回來發現就壞了,也難免會生氣。

所以索要賠償,也是合理的。

但合理的,有時候卻不一定合情。

換做其他家長來看,損壞了東西確實需要賠償,但這麼小的孩子,本就喜歡跑跑跳跳,打鬧起來也沒有分寸,磕磕碰碰,不小心弄壞東西都是常有的事。

賠一次4000塊,大家都負擔得起,但如果總是賠償,就算經濟條件不錯,也覺得沒有必要吧。

所以能想到的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告訴自家孩子,少跟那個孩子玩。

要不自家孩子再扯壞昂貴的小裙子怎麼辦?

所以這才造成了,這個小女孩被“孤立”了。

02

所以我覺得整件事情,要求賠償並沒有什麼錯,錯就錯在沒有考慮到孩子所處的環境。

我記得我小時候,也有類似的事發生過。

小學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小夥伴帶了一個全自動鉛筆盒來,據說是香港帶回來的,到處都買不到。大家都圍着看,還用手一直摸。

有個同學拿着玩時,不小心把裏邊的一隻鋼筆弄掉,直接摔壞了。那個小夥伴直接哇哇大哭,說鋼筆很貴,要好幾百塊。

那個同學只能找家長來,家長賠了錢,回家就把同學揍了一頓。

從那以後,我們都離那個小夥伴遠遠的,生怕碰壞他的東西。大家一起玩遊戲,也不會喊他。久而久之,他就被“孤立”了。

現在想來,當時我們也沒想故意“孤立”他,只是跟他在一起,要特別注意不能碰壞他的東西,小心翼翼的特別沒勁,而跟別的同學玩,就沒有這個顧及,所以自然而然就遠離了他。

有人說,那轉去貴族學校不就好了,大家都穿幾千塊的小裙子,彼此賠償起來也不會肉疼。

我覺得倒不是裙子貴不貴的問題。即使是在貴族幼兒園或小學,也會面臨同樣的事情,更多的不在於賠不賠得起,而是有沒有必要。

熟悉我的媽媽們都知道,暖暖大班上的是國際幼兒園,每年學費十幾萬,雖然不是頂級,但每個家庭的條件也都不差。但是老師會特別交代家長,不要讓孩子穿着很貴的衣服、拿着昂貴的東西到幼兒園來,因爲孩子太小了,又容易興奮,衣服破了、東西丟了都很正常。

而且班上小朋友過生日的時候,老師還要求,孩子們禮物的價格不能超過50元,表達心意就好,避免不必要的攀比。

在問題下面我也看到一個教師的回答:

作爲教師,我來說一說。其實我們很怕那些拿着特別貴重的東西來學校的孩子。因爲小孩子的東西丟了破了太正常了。他們小行動又容易興奮。

破了百八十塊的家長賠也就賠了,破個兩三千的家庭一定會黑臉。破的黑臉,賠的也黑。這種矛盾很不好處理,破的覺得你損壞我東西照價賠償天經地義,賠的覺得你讓孩子拿那麼貴的東西來學校簡直有病。

簡而言之,雙方都不覺得自己有錯。而且小朋友往往也不是故意的,就是不小心。作爲老師,就儘量提醒不要帶貴重物品來學校,如果實在要來,自己保存好或者交給老師保存。但是你把貴重物品穿身上了,我能怎麼辦?

作爲教師,我是不是有義務提醒學生,這個東西很貴,小心損壞?我不提醒其他家長不樂意,我提醒了貴重物品所有者家長不樂意。最後只能教師委婉的說,或者直接和家長溝通,誰誰誰今天穿的衣服帶的頭飾多少多少錢,讓孩子小心些。

每家的經濟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沒必要去追求上限和下限,當孩子選擇了一個羣體,讓孩子的物質水平保持在集體的水平線,其實反而讓家長跟孩子都感覺到更輕鬆自在。

就這件事情來說,女孩的家長得到了應有的賠償,但換來的是女孩在幼兒園被孤立,相信這也不是他們最初讓孩子穿着幾千塊的小裙子去學校的初衷吧。

03

爲什麼我們要送孩子去學校?

除了學習知識,其實我們還希望孩子學習如何跟別人相處,如何在一個集體裏成長,學習如何面對更大的世界。

人都是社會性動物,不管我們把孩子保護得多好,孩子總有一天要投身到社會里去,需要獨立面對生活裏各種關係及各種問題。

而學校能帶給孩子重要的一課,就是學會怎樣融入集體,凡事分場合。

不要覺得孩子年紀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在幼兒園、學校也是存在“羣體性”的,大家都喜歡跟自己差不多的孩子一起玩。

一旦有個孩子跟其他人不一樣,孩子們就會不自覺地開始“排斥”。

“你穿得跟我不一樣,比我貴,我跟你玩得小心你衣服,那我不跟你玩了! ”

時間久了,這個孩子就會跟其他孩子產生距離感,不容易融入班集體了。

也正是因爲這樣,我們處理孩子事情,一定要看具體場合的,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

暖暖上一年級的時候,被同學不小心撞倒在地,袖子被蹭破了,不過好在沒有受傷。

對方家長特別在意,一直跟我道歉,說要賠償暖暖的衣服。我看了下被蹭破的地方,沒什麼大問題,縫一下就好了,我就跟那位家長說,不用了,孩子跌跌撞撞太正常了,沒關係。

暖暖也在旁邊一直說,沒事沒事。

所以直到現在,兩個孩子關係都非常好。

坦白說,我們的生活不是法律條文,非黑即白,生活的很多方面,除了講理還要講情。

尤其是對孩子的事。

我們做父母的出發點,是爲了孩子平安快樂的成長。那 跟其他孩子相處融洽,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嗎?

*作者:暖暖媽,北大碩士畢業,原世界頂級諮詢公司諮詢顧問。公衆號:暖暖媽愛分享(ID:nnmafx),原創分享了大量科學育兒、親子游攻略、寶寶用品推薦、親子教育,女性成長的研究文章。新書《高效能養育》、《哪有女人天生會當媽》等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心】雙養騰訊直播間

【媽】每週一到週五

【解】上午11:00—12:00

【憂】《童年不缺愛》作者深入對談

【讀】分享實用育兒乾貨

【書】解憂戒吼淡化焦慮

【鋪】“演繹”一場 趣 料讀書會!

登錄讀書小鋪下載成長空間

期待雲端相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