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因爲人生際遇的關係,辛棄疾的詞大多豪放悲壯,以至於我們都忘了曾經讀到的另一個辛棄疾。辛棄疾罷居帶湖時寫詞,其中有有2首《清平樂》,一喜一悲,兩種風格,都感人肺腑。

1、《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一生力主收復失地,南宋孱弱,皇帝並無此心,從43歲起,他便長期不得任用,理想的破滅讓他更加關注田園生活,這闕詞也是寫於他罷居帶湖期間,語言簡單樸實,卻充滿韻味,一股濃厚的生活氣息。

我們讀辛棄疾,總看到他鬱郁不得志的樣子,卻難得見他如此閒適安樂的狀態。這闕詞很好理解,寫的不過就是溪邊的一個五口農家,用的是純粹白描的手法,畫面清新優美,充滿詩情畫意,令人賞心悅目。

2、《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繞牀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辛棄疾喜歡用典,甚至有人認爲辛詞勝便勝在用典 ,不過我以前並不喜歡他,哪怕他的詞十分豪氣,但難免用典過多,有點兒掉書袋的味道,讀得多了覺得膩也是膩在用典,可是後來讀了這闕詞,語調平淡,情感哀慟,瞬間被他所感染。

寫這闕詞時,辛棄疾已經45歲了,南歸十年,本以爲可以施展抱負,奈何朝野上下盡是庸碌之人,空有一身熱血卻被雪藏。這闕詞也是寫於他罷居帶湖期間。清秋之夜,他獨行至博山,留宿庵中,眼見飢鼠繞牀,想起家國破碎,民生慼慼,自己最好的年華也已經逝去,卻仍鬱於此方寸之地,不禁悲從中來。

借宿在如此破敗的一個地方,一牀衣衾單薄骯髒,可詞人眼前卻是“萬里江山”。這闕詞的最後1句,當年讀到的時候瞬間淚奔,盡是平生壯志不能酬的遺憾。如今的他備受後人景仰讚許,流芳百世,但在他生前,他的痛苦鬱結,根本沒能得到一絲安慰。

辛棄疾罷居帶湖時寫下這2首《清平樂》,一喜一悲,皆感人肺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