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回憶室(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歷史上,能夠登上皇位的大多都是有能力之人。尤其是開國皇帝,他們往往都是有着諸多功績的。自古以來,我國的朝代更替便很是頻繁,而每一個朝代都是由一位傑出的帝王開啓的。譬如秦始皇,他一統六國,讓東土成爲了一個大家庭。他還統一了文字、度量衡,讓社會的發展更加穩定;

再如漢高祖劉邦,他把動亂的秦朝給統一了;又如漢光武帝劉秀,開創了東漢盛世,讓胡人不敢南侵;還如隋文帝楊堅,他不僅統一了東晉十六國,南北朝以來的動亂。還開闢了科舉之路的先河。可見這些開國皇帝的功勳確實卓著。

不過也有一位帝王,他雖然不是朝代的開闢者,但卻似乎是他開創的國家一般。同時他也打破了封建社會一直以來的官爵世襲制,並且後來還開創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這位皇帝便是唐太宗李世民。

而唐太宗則是開創了“貞觀之治”。而提到“貞觀之治”,想必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也懵懂得它是一個盛世。可是這個盛世的具體體現在哪裏呢?其實很多人一知半解。那麼,唐朝歷史上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被李世民給開創出來的呢?這得從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登基稱帝開始說起。

一、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被李淵立爲太子

李世民是唐高祖的次子,在唐朝未平定之前,李世民便建立了許多功名。因此在天下平定之後,他便收穫了不少的好名聲。而這一點讓當時成爲太子的李建成很是不滿,因此他聯合了弟弟齊王李元吉以及其他一些大臣,開始對李世民發難。

而李世民因爲不滿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等人對其門下之人的陷害,最終他忍無可忍,將憤怒徹底爆發了出來。隨後他便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而在這場變亂之中,李世民殺死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以及他們的兒子。

而後唐高祖也被李世民的狠心做法給逼得無可奈何,最終只好立李世民爲太子。但從這場宮變過後,李淵再無力與李世民抗衡了。

二、李淵內禪,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

其實李淵本就是個寬容大度和優柔寡斷之人,對於犯了大錯的李世民,他也是持以寬容態度。可是李世民很是果斷,他生怕李淵會對其進行保護。

便漸漸地將其架空,而成了光桿司令的李淵不得不將自己的皇位禪讓出來。從而讓李世民當上皇帝,他自己則當了太上皇,過起了清靜無爲的生活。

李世民登上了皇位之後,便開啓了他的統治時代。在他登基之後的第二年,他將年號改爲“貞觀”,而這便是後期“貞觀盛世”的名稱由來。不得不說李世民確實是位不錯的帝王,他對國家有自己的一套治理方法。

三、李世民汲取教訓,開創貞觀盛世

其實李世民登基之時,唐朝的社會情況並不算好。因爲隋朝末年百姓們剛剛經歷一場戰爭,所以到了唐朝之時,國家的人口比起隋朝時減了不少。據相關的資料顯示,在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時,整個國家僅有290萬戶人口。

顯然,對於古代農業大國來說,人口才是生產力。因此李世民汲取了前朝滅亡的教訓,對國家的治理有了自己的想法。遂決定勵精圖治,便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而具體的體現如下所述:

1、政治上任賢用能,整飭吏治

對一個國家來說,僅靠帝王一人治理必定是不行的,因此唐太宗十分重視官吏在朝堂之上發揮的效用。唐太宗在位期間,他爲了整頓朝堂,決定讓人廣開言路,對自己不斷提出建議和評判。

甚至有的人的諫言讓自己當場下不了臺,魏徵就是很好的日子。可是唐太宗非但沒有責怪於他,反而重賞了魏徵,而且之後還大力重用魏徵。

其後,唐太宗還對官吏制度進行了改革,去除冗餘的官員。其中也讓宗室出任地方官吏,革除他們坐享其成的惡習,並讓他們發揮職能效用。

另外,唐太宗爲了保證吏治的清明。他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並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並且他還親自對一些地方的都督、刺史進行了考覈,對他們進行升降處理。

而且唐太宗還規定朝廷五品以上的京官要輪流在中書省值班,這樣他便能方便召見地方官員,並且第一時間垂詢民間疾苦,從而更好地把握施政的方向。可見唐太宗在政治上頗有自己的一番想法,而他的這些作爲也讓整個朝廷的效率變高了。

2、經濟上勤儉節約,大力發展生產力

經濟是國家發展之本,唐太宗登基之後,便大力提倡勤儉節約。所以他剋制自己的慾望,以身作則。並大力發展老百姓的農事,使得生產力得以提升。

同時他深知農業對經濟的重要性,因此爲了能夠減輕農民們的負擔,太宗實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並且革除了“民少吏多”的弊病。

從而一頭減輕了老百姓的賦稅勞役負擔,一頭還增加了老百姓的經濟收入,使得民生得以好轉。從而使得農民可以安定生產,進而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以說在唐太宗的治理之下,唐朝的農業經濟已經逐步復甦過來了。

另外,在商業經濟上,唐太宗也下足了功夫。早在漢朝“絲綢之路”時,我國便開始與西方國家互通物質產物,而這條“絲綢之路”在唐朝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當時,唐太宗設立了安西四鎮,讓東西方的往來更加安全有秩序。所以在貞觀年間,我國絲綢之路的途中經常會看到各國的商品,這不僅對唐朝的經濟有幫助,還對我國文明發展有幫助。

3、文化上用科舉代替門第,儲備天下人才

說到唐太宗,有一點不得不說的便是他對選官制度的貢獻。到了貞觀時期,朝廷選拔官員不再按照門第來分,而是正式開創了科舉制度。而科舉不分門第,即便是寒門子弟,只要有才能,便能參與科舉考試,而後被擇優錄用,成爲朝廷的官員。

這種科舉代替門第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貴族壟斷仕途的機制。顯然,唐太宗此番作爲難免會得罪一些貴族,但對國家來說官吏將變得更加優秀,對朝廷而言乃是一件幸事。

另外,唐太宗還設立了弘文館等科教興國場所。從而讓國家的人才得以儲備起來,而且也提高了人才的質量,這對國家後世來說都是十分有幫助的。而科舉一事在我國延續了千年,由此也能夠看出唐太宗的才能。

4、軍事上多次用兵,平定周邊不安分小國

無論是在哪個朝代,必定會有外敵的侵擾,貞觀年間亦是如此。面對外敵,唐太宗態度十分強硬。東突厥來犯,他便派大將李靖出師塞北,率軍平定東突厥;從而奠定了唐朝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吐谷渾侵擾邊境,唐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大將出擊。結果將吐谷渾收編到大唐的名下。

面對不臣之舉的高昌,唐太宗派侯君集、薛萬徹等率兵出擊討伐,結果高昌被收服。隨後唐朝便在高昌首府交河城設置了安西都護府。在和薛延陀作戰之時,唐軍勢如破竹,讓人將不老實的薛延陀首領殺死,而後讓新立的首領臣服於大唐,就此薛延陀宣告滅亡。由此,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

此外,唐朝在漠北設立了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了單于都護府,讓疆域得以開闊了起來。可以說,唐太宗在軍事上絲毫不手軟。也是因爲這樣,唐朝的威望更大,四周的小國也漸漸安穩了下來。其實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樣的做法纔是最讓人民喜歡的,這也難怪唐太宗雖然弒兄卻依舊受到人民的愛戴的原因了。

5、外交上採用和親與外族建立關係

不過軍事上的強硬並不代表唐朝之時我國就沒有外交,在外交上唐太宗還是比較重視的。唐太宗一貫採用和平外交的方式,尤其是在處理民族關係時,唐太宗十分開明。

爲了能夠減少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隔閡,增強各民族之間的血統融合和文化融合,並起到多民族共同發展的局面。唐太宗決定採用和親政策,用姻親來加強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聯繫。

比如他利用文成公主與吐蕃的松贊干布建立了姻親。互相學習,互通有無,使得唐朝與吐蕃二國友好往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中華民族便有了“唐人“的新稱號,中華民族的基礎也就是這麼打下的。也正是唐朝開明的外交政策,使得中西經濟、文化得以發展。

到了貞觀後期,“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人”由此可見唐太宗在貞觀年代的文治武功。

貞觀之治的社會表現:

在唐太宗的治理之下,唐朝無論是政治方面還是經濟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而社會在唐太宗的治理之下也逐漸穩定了下來,人民生活變得安定,社會現象也變得更加公平。

那些爲了生計而四處冒險的人穩定了下來,犯罪的人也急劇減少。所以唐朝呈現出來的一種現象就是國家富足安定,百姓安居樂業。

到了後期,唐朝經過唐太宗和君臣之間23年的努力。使得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而百姓們的生活已經到了夜不出戶、路不拾遺的程度。直到如今,那個時期人民的生活依舊是一段美話。

而到了永徽三年(唐高宗李治年號,也即公元652年)之時,唐朝的人口已經達到了380萬戶。貞觀盛世不僅讓唐朝的百姓們過上了一段安穩的生活,也爲後來的大唐全盛之世“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總評:

雖說李世民弒兄違背了當時唐朝的道德規範,但是作爲一名帝王,他確實是優秀的。李世民對國家有自己的思考,他對當時唐朝的情況也有自己的分析,因此他纔會做出這麼多正確的決定。

唐太宗是位能人,他在位期間人民們漸漸從戰爭的陰影當中走了出來。並且迅速找到了各自的定位,安頓了下來,由此社會也從恢復走向了發展。

顯然,貞觀之治並不是憑空產生的,這個盛世的開創需要賢能的領導與衆人的配合。更可貴的是這個盛世對後世的君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爲之後唐朝百姓們的生活帶來了福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