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歲月的發展進程中,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智慧,現在人們所享受的一切,都離不開先輩爲我們打下的基礎。文字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人們交流都離不開文字,但是最初的文字僅僅是一些象形符號而已,現在我國的文字不僅僅有規律可循,還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方言,許多音調。中文也被稱爲最難學習的語言文字,從古至今中文一直都在演變,我們的文字不僅僅有簡體,還有繁體,字體還有大篆、小篆、行書、草書、楷書等等。中華文化總的來說,就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實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你還能發現不少老祖宗的智慧。

有一個成語,名爲“半斤八兩”,意思就是彼此不相上下,和平分秋色是近義詞,這個詞有一個奇怪的地方,半斤八兩,那麼1斤不就是16兩了嗎?現在我們一般都稱半斤爲5兩,但是古代可不是這樣的。在古代16兩爲一斤,這時的計量單位爲16進制,與現在的是不一樣的。現在普遍都使用十進制,十進制是在1929年的時候推廣的,因爲現代人發現,16兩爲1斤,計算起來實在是太不方便了。不過這一次的推廣並不成功,大家都還是以16進製爲主要的計量方法。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十進制的計量方法才徹底的普及成功。

古代人之所以將16兩稱爲1斤,還與天象有關。古代是比較迷信的,大家對自然不太瞭解,經常將很多自然災害當成天降神罰,在乾旱時節就會祈求上天降雨,在大雨時節就會祭拜龍王,以此祈求平安。有專家認爲,16兩爲1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祿壽三星組成的,因爲古時候的16兩稱的名字是十六金星稱。還有專家認爲16兩爲1斤來自《周易》,因爲周易中的八卦爲日月懸天,上弦兌數八,下弦艮亦八,兩弦合其精,乾坤體乃成,二八應一斤,易道正不傾。

在做買賣的時候,商家還會遵守“少一兩減福,少二兩虧祿,缺三兩折壽”這樣的道理,現在的商家就沒有這麼多講究了。不過這也只是迷信的說法罷了,意思就是讓商家不要欺騙顧客,缺斤少兩。光是計量單位,就有這麼多的講究,更別說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東西了。筷子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身爲中國人,從小就需要學習使用筷子,我們與西方國家不同,西方國家大多都是使用刀叉,刀叉的使用與筷子有着很大的區別,可以說是各有所長。

我國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標準樣式是圓頭方尾,這是爲什麼呢?這七寸六分代表了人有七情六慾,而圓頭方尾代表這天圓地方,這是古人對天地、對人合的理解,筷子誕生在非常遙遠的古代,具體是什麼年代已經難以考究了,只不過從西漢時期的文物中,考古學家就已經發現了筷子的存在。筷子之所以是成雙成對的,還有一種含義,我國有陰陽之說,萬事萬物都有兩面,筷子也是如此。

一對筷子,就等於一方天地,看似簡單的東西,卻隱藏了這麼多的哲理和故事,不得不說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是太高了。我國之所以被稱爲禮儀之邦,就是因爲我國有非常多燦爛的傳統文化,有着高尚的道德禮制標準,不論是做什麼事,都有非常多的講究,就連喫飯也有很多的禮儀,只不過現在大多數繁瑣的禮儀都被人們摒棄了,雖然禮儀會隨着時代而變化,但是永遠不變的是中華民族禮貌待人的精神面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