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總是會遇到各種挫折與困難,在我們剛出生開始,就要開始面對這些了,因此,需要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在學習走路的時候,總是會摔倒,這是孩子最開始面對的困難,當孩子摔倒之後,父母該怎麼做呢?要不要扶孩子起來呢?

在中國就有這樣一句古語:“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封建時期的教育理念,推崇棍棒教育,雖然,在現在,棍棒教育在逐漸消失,不過,還是有很多父母推崇對孩子嚴格教育。小靜就是這樣一位喜歡嚴格教育孩子的母親,在孩子剛學走路的時候,總是會摔跤,每當孩子摔倒哭鬧的時候,小靜總是不會去扶孩子,讓孩子自己爬起來,如果孩子一直哭鬧的話,就會大聲批評孩子。在這樣的嚴格教育下,孩子比同齡孩子早學會走路,但是在與家人的生活中卻存在了一層隔閡,不願與母親交流。

當孩子摔倒之後,父母會做出很多行爲,不過這些行爲並不一定都是能幫助到孩子的,在生活中,父母的一些行爲就存在很不妥的地方:

1、不扶孩子,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就像上文故事中小靜那樣的母親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在他們看來,孩子是需要自己獨自去面對困難與挫折的,需要培養他們的抗挫能力。因此,不管孩子如何哭鬧,父母都不會去扶孩子。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很多年之前,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恆河猴實驗,研究人員把剛出生的猴寶寶與猴媽媽分開,用毛巾來代替猴媽媽,在這個期間猴寶寶很依賴毛巾,當研究人員把毛巾拿走之後,猴寶寶出現明顯的不安,研究人員採取的方式都無法安撫他們,最後這些猴寶寶都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在長大之後,當自己生出寶寶的時候,對於寶寶是不理不睬,甚至做出很多殘忍的事情。從這個實驗中,研究人員證明,從小缺乏母愛的人在成年之後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甚至會影響下一代。

在生活中,這些父母之所以會有不扶的想法,是因爲在他們小時候也是被這樣教育的,因此在他們的心中不認爲這樣的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妥,其實,卻存在很大的隱患。寶寶出生後是需要安全感的,媽媽是這個時候唯一能夠帶給他們安全感的人,失去安全感,就會使得他們從小就出現心理問題,在這些孩子成爲父母的時候,也會導致他們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而且這種問題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嚴重,最後就會危害到整個家庭。

2、父母過於緊張

有的父母在看到孩子摔倒之後,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孩子身邊,伴隨着大呼小叫,顯得很驚慌。其實,在學習走路的時候,父母會給孩子做好比較全面的準備,孩子即使摔倒,也不會出現大問題。父母這個時候表現的過於驚慌的話,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影響寶寶學習的信心。

3、通過對其他東西出氣來讓孩子推卸責任

很多父母在孩子摔倒之後,爲了安慰孩子會指責讓孩子摔跤的事物,甚至會伴隨着誇張的動作,孩子在聽到父母的話後會感到有趣,就會停止哭泣,甚至會很開心。

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長期下去,就會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做不好的事情就會找各種理由,把責任推卸給其他人或者是其他事物,不會從自身去找原因。

當寶寶摔倒時,父母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找到寶寶摔倒的原因,比如,地面上太滑,地面不平整,有影響寶寶走路的事物等等,要及時幫寶寶排除走路摔跤的隱患。

然後要安慰寶寶,可以在語言安慰的時候,添加一些肢體動作比如擁抱寶寶,這能夠有效的增加寶寶的安全感。如果寶寶在摔倒之後受傷的話,要及時處理,自己無法處理的話,要及時送去醫院。

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去做,一個健康的孩子總是要父母花千百倍的努力,爲了孩子的未來,也爲了父母自己的未來,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