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從赤壁之戰說起,當時的劉備和孫權強強聯軍攻打曹操,就在這時魏國的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想爲難諸葛亮,讓他難堪,限諸葛亮十天之內製造出十萬之箭,諸葛亮當然明瞭周瑜刁難之意,但還是接受了他的挑釁,並回應不需要十天,三天就給你造完。

一天過去了,諸葛亮沒有什麼動靜,兩天過去了,諸葛亮還是沒有行動,周瑜很納悶,不知道諸葛亮又有什麼妙計。就在第二天晚上,突然天降大霧,原來這是諸葛亮早就算到的,在凌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諸葛亮派船綁上稻草人,大張旗鼓向魏軍開去。曹操這人比較多疑多慮,一聽敵人浩浩蕩蕩朝自己進攻,立馬下令放箭射擊,無數支箭射到了草船上,箭矢如雨,不一會十萬支箭就湊齊了,諸葛亮揚長一笑,下令返回。

講到這裏,大家肯定都覺得小編這講的不還是大家都熟知的草船借箭嘛,彆着急,接下來小編給你們談下小編自己的分析。因爲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總是褒蜀貶魏吳的意思,所以對能展示超高水平的故事總是安排給諸葛亮,其實真正草船借箭的是孫權。

當時的孫權也是和進行曹操挑釁,但曹操的性格呢又不出兵攻打孫權,孫權見狀更是囂張,直接坐船來到曹操的水寨周邊轉悠,曹操一看這都準備打到家門口了,下令放箭,萬箭齊發,全部射在了孫權的船上,因爲孫權的船一側被射滿了減導致船身傾斜,眼看就要翻船了,這時孫權靈機一動,下令掉頭,讓船的另一邊受箭,就這樣,船身又恢復了平衡,順利返航,還白得了好多箭。

所以小編總結,歷史上確實有草船借箭這回事,但是跟諸葛亮呢關係不大,正是因爲羅貫中的褒劉貶曹纔有了千古流傳的諸葛亮版本的草船借箭。其實在草船借箭之前,還有過一次類似的故事,那就是周瑜的木船借箭,可以說和草船借箭如出一轍。

前有孫權借箭,後有周瑜借箭,再到《三國演義》的諸葛亮借箭,都展示出古代人的智慧,善於利用身邊的各種條件,對敵人瞭如指掌,有膽有識、顧全大局的氣魄。更讓我們足以瞭解民間故事在人們口中的演變過程,有些看似簡單的歷史事件,經過民間的不斷流傳,文化雕刻,都被移花接木成了流傳千古的歷史故事,這也是古代著作流芳百世,深得國內外文學家愛不釋手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