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近日裝機圈子裏最火爆的事應該就是新發布的RTX30系顯卡了,9月2日凌晨老黃髮布了用3070就能錘爆2080Ti的全新30系顯卡,大幅的性能提升與更低的起售價結合,讓不少用戶爲之興奮,我也因爲這超高的性價比動了換顯卡的念頭,左右看了一圈AIC結合自己的需求,我決定要麼入華碩的RTX3080Strix,要麼入公版RTX3080。

不過這兩張卡都有一個問題,由於這次CUDA核心巨多,3080的TDP直接去到了320W,於是乎皮衣黃搞出來一個短PCB尾部反風道風扇的騷操作,華碩同樣有着類似的設計,這個設計對風冷來說基本是噩耗。

考慮到自己目前使用的10700K也是發熱大戶,所以360水冷算是跑不掉了,一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我最近也剛好拿到了聯力新出的360水冷——極圈,在搶購3080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這款水冷的表現吧。

二、開箱極圈的包裝以黑色爲底色,配色方面則使用了一些冷色調的青、藍色,包裝的正面有這款產品點亮後的展示圖,雖然聯力的這款360水冷在國內的命名是極圈,但包裝上的英文名卻GALAHAD(加拉哈德),這是十二圓桌騎士之一。

包裝的側面可以看到這款水冷的一些大致參數,其中風扇的參數極其搶眼,2.54的風壓65.53CFM的風量在RGB風扇中絕對是第一梯隊的存在。

包裝背面羅列了一些這款水冷的主要賣點,很靈性的是風扇的圖美工似乎忘了加,手動狗頭

打開包裝後可以看到所有配件均由環保紙漿殼緊密包裹,四周也佈滿了加強筋不必擔心運輸中散熱器受損。風扇全部都是單獨包裝的,並沒有預裝在冷排上,一般來說這樣會多一道安裝步驟,不過對我這種側裝冷排的用戶來說,反而是少了一道拆風扇的步驟。

取出散熱器可以看到這款散熱器有着濃郁的聯力味——鋁,這應該是聯力與其他家的鮮明區別了,不管是冷頭還是冷排你都能看到鋁元素,而這些鋁元素恰恰是整個散熱圈子裏最常見而又最少見的東西,常見是因爲鋁本就是散熱器最常用的材料,少見是因爲很少有散熱器會大費周章加工金屬件來做裝飾品。

三、細節展示我們先從冷頭開始看吧,極圈的頂蓋外圈是一圈金屬鋁,中間則是一個圓形的黑色拋光頂蓋,摸材質似乎是亞克力,黑色圓片中央有一枚聯力的LOGO

仔細看這個金屬外圈,聯力在內外均有做高光倒角,非倒角部分的鋁面採用了噴沙處理,表面霧化非常細膩,噴砂的鋁面還進行了陽極着色,顏色是淡香檳。

值得注意的是聯力的冷頭爲了照顧不同人的安裝習慣還做了可旋轉處理,360度旋轉並且在四個常用方向均有卡槽定位,不管你怎麼裝冷頭都能保證LOGO是正的。

冷頭側面可以看到整個冷頭分爲上下兩層,上方是金屬冷頭部分,下方則依舊是傳統的工程塑料,中間有一圈乳白色亞克力環做銜接過渡,這圈亞克力環應該也是具備ARGB效果的。

整個冷頭高度實測爲61mm,這個高度應該不會對兼容性造成影響。但如果是極限操作的老司機還是需要注意這一數值。

極圈的水管接頭可以自由旋轉,接頭與水管的連接處使用了鋼環加固,這可以進一步的防脫防漏,安全性更高一些。

聯力的冷頭接觸面依舊是銅製的,不過其表面處理與常見的銑底似乎有些差別,雖然從光暈看應該是有銑過,但是不管怎樣都拍不到銑紋,這個表面似乎在銑平後,又進行了一次極細的拋丸處理,表面呈現出一種非常光滑的霧面效果,這種效果的接觸面並不常見。

線材方面冷頭採用3pinDC供電,燈光則採用的是防脫效果更好的3pin飛機口,3pin嘛效果應該是ARGB幻彩無疑了。兩根線材均有做蛇皮網包裹並用同色熱縮管收口,這樣在耐用度以及視覺效果上都會更加出色。

水管方面實測長度大約在40cm左右,按我一年換機箱10臺以上的經驗來說,這個長度的水管有着非常好的兼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順直管道後冷頭位於冷排的外側,這是很少見的,這種冷頭在外側的水冷非常適合側裝或者是前裝水冷(水管不擰巴),在這個機箱越來越短,頂部360冷排位越來越少的時間點上,這樣的優化顯然更加符合市場趨勢。

水管材料未知,不過聯力的保修時間長達五年,耐用性方面不必特別擔心,畢竟敢保 5 年質量一定差不了,水管的外壁還套上了纖維蛇皮網,這不僅僅是爲了美化管壁,高分子纖維在抗拉伸與耐磨方面也均優於塑膠管。

冷排方面極圈採用了目前非常流行的矩形冷排,這種冷排與機箱的風格會更加統一,值得注意的是聯力在冷排的外側還貼裝了一片鋁面裝飾片,這在水冷產品中還是比較少見的。

裝飾片表面採用陽極氧化拉絲工藝,邊緣同樣有做高光倒角,着色依舊是淡香檳色,這讓冷排漏出面與冷頭實現了風格統一。總的來說是個很有個性的冷排。

聯力的鰭片排列在水冷中還算是比較密的,水道方面我數了一下是12條,不過官方介紹是14條,於是我看了一下邊框裏。兩側邊框裏確實還有一條水道。

不過也正是因爲看邊框裏這一動作讓我有了不一樣的發現,注意鰭片到冷排邊緣的距離,聯力的距離要比有些散熱器小一些。

實測冷排厚度約爲27mm,但是扣掉兩邊鰭片到冷排邊緣的距離,實際水道散熱鰭片厚度聯力的是19mm、而我手裏的這款酷冷至尊B240厚度只有13mm,雖然看似只差了6mm,但是換算成熱交換面積的話這裏面聯力足足多出來46%

風扇方面聯力極圈配備的是三枚 12cm ARGB 風扇,值得注意的是這款風扇僅有扇葉支持發光,所以邊框非常薄,從以往的經驗看,這類風扇的風量都不會太低,畢竟有效面積比較大,在同風速下會有更多的風量。具體情況我們實測再看。

風扇有面積很大的橡膠墊片,並且邊框可以看到明顯的加強筋結構,這些都是對抗震動的產物。

另外我還發現這款風扇的使用的燈珠是特別定製的長方形燈珠,而非常見的5050型號,這種燈珠面積小一些,這意味着PCB上可以多放一些燈珠,我實際數了一下一共有12枚,點亮後色輪的呈現方面應該會比較出色。並且這款風扇的定子有六組線圈,何種多線圈的風扇據說電機噪音會小一些。

配件方面還是頗爲豐富的,詳情請參考下圖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冷頭金屬蓋,表面工藝與冷頭一致,陽極着色+噴砂處理,最後邊緣依舊是加上了高光倒角。

蓋子背面是一個銣磁鐵,這種固定方式我要給個好評。

固定完後冷頭會變成這樣,聯力居然給了一個能擋住LOGO的蓋子,真的太大氣了。

另外散熱器的扣具也比較有意思,一開始我還納悶默認的英特爾扣具是怎麼裝上去的,直到我看見了這個AMD的C型扣具,答案豁然開朗,不需要使用一顆螺絲,就這樣卡進去就能完成安裝,非常方便。

四、英特爾1200平臺裝機實例產品細節看完了,讓我們來把它裝起來用用看吧,這次我們安裝的是英特爾的1200平臺也就是10代酷睿的平臺,雖然是1200不過由於螺絲孔沒什麼變化,所以英特爾115X的用戶可以做參考。聯力極圈在英特爾平臺上安裝,首先要取出下面的這些配件。

首先依舊是將背板螺釘穿入到背板上並裝好墊片。

值得注意的是聯力給的塑料絕緣墊片開孔控制的比較精確,除了絕緣的作用之外,他也可以起到螺釘輔助固定的作用,你們看上好墊片後背板支棱起來,螺釘也不會掉,這可以讓安裝過程更加順利。

接着將準備好的背板安裝到主板背部。

回到正面將絕緣柱套在螺釘上,其實到這裏我一般都會噴一下這種無法將背板固定住的扣具設計如何反人類。

不過仔細看可以發現聯力給的絕緣柱內部依舊大有乾坤,與一般鬆鬆垮垮的絕緣柱不同,聯力給的絕緣柱裏面有注塑留下的卡槽,也就是說它的這個絕緣柱雖然不是那種更高級的螺母固定柱,但由於預留卡槽的緣故,這個塑膠絕緣柱也可以將背板固定在主板上,不會讓你在後續安裝冷頭的過程中遇到背板脫落的困擾,不過我還是希望聯力能把這玩意換成螺母,畢竟已經是千元級別的水冷了。

接着塗好硅脂,這裏我是用的是雅浚的W15。

用附送的“答題卡”定量塗抹硅脂也不是什麼難事。

最後對準好螺絲孔壓上冷頭擰緊四角的螺絲冷頭的安裝就完成了。

裝好冷頭之後接着將冷排固定好,由於冷頭方向有過特別優化,你可以看到極圈的管子並沒有因爲側裝而有明顯的扭曲變形。

冷排固定完畢後上好風扇即可,由於是RGB風扇所以一定要注意,安裝的風扇方向需要一致

最後將所有線纜插好,將線材整理一下這款水冷散熱器就安裝好了,總的來說極圈的扣具還是比較傳統的,不過由於細節把控比較到位,所以整體安裝流程方面還是很順暢的。

對了交代一下測試平臺的硬件配置吧,由於AMD平臺測試散熱器溫差小,並且AMD的溫度傳感器也比較少,所以在前一段時間我已經將散熱器測試平臺都更換爲 Z490 了,以後你們經常看到的散熱器測評應該都是由這張華碩的ROG MAXIMUS XII HERO完成。

這張主板的供電這次也非常豪華,CPU供電多達8相(7+1)並且爲了分攤電流還採用了並聯的設計,也就是說華碩的這張Z490供電多達14+2路,這個供電規模在這個級別的主板上幾乎是很難見到的,爲了提高散熱效率這次VRM散熱模組除了使用熱管之外,還對鋁塊進行了大量的開槽處理,這大大提高了散熱片的熱交換效率,並且還能起到裝飾性作用。

華碩的這張全新HERO應該是歷代HERO中顏值最高的一張了,一大原因就是整個主板馬甲的覆蓋率非常高,三條M2散熱片配合PCH的馬甲主板的中下段全都被覆蓋到了,並且這次華碩也優化了眼睛標誌的位置,讓開了顯卡最常用的兩個插槽位置。

I/O方面華碩依舊是延續了之前ROG系列的高配傳統,除了預裝擋板豐富的接口以及WIFI6網卡之外,這代的HERO還將電口網卡升級到了5G,這對於有直連NAS需求的用戶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測試CPU我使用的是用戶量比較大的10700K,雖然牙膏廠的性能提升不是很明顯,但好在這次i7 10700K來到了8核16線程,加上相對而言合理的定價,這代10代i7面對不少裝機用戶還是頗具吸引力的。

內存依舊是金士頓的掠食者,我這套的顆粒爲CJR,不過需要點明的是目前買掠食者CJR顆粒已經不是100%必中了,所以對CJR顆粒有需求的用戶建議還是需要再三斟酌,除此之外掠食者依然是同價位中做工最爲出色的的內存條。

測試電源是安鈦克的HCG系列,我這款的具體型號是HCG850 金牌,架構爲 DC-DC、同時還採用了同步整流技術的全橋式 LLC 設計,就目前而言這是中高端電源中比較成熟的方案,用料方面則是一水的日系電容,安鈦克官方甚至直接敢於承諾10年只換不修,可見其對自家產品的自信

大家在選電源的時候不妨好好地看看電源的銘牌,就拿這塊HCG850來說,它的12V 輸出就可以達到 840W 的,並且是單路輸出,可以說命名就是實實在在的可以用功率。最近30系新卡的功率想必不少人也瞭解過了,英偉達官方的電源選購建議直接去到了750W以上,我也查詢過了這塊HCG850剛好可以完美的適配30系新卡,看來我是不用再換電源了。

其實我比較喜歡這塊電源的一個原因是,它雖然有着850W的功率,但長度僅有14CM,我經常換箱子,這對我來說挺要命的,最近很流行短風道機箱,16CM 的電源雖然能塞進去但是真的挺擠的,有時候遇到背板窄的箱子多餘的線都沒地方塞,而 14CM 的電源我想風道再短的箱子應該也塞得下吧。

當然我用電源最在乎的還是靜音,這款HCG850還可以通過尾部的按鈕選擇風扇的運行模式,有靜音與溫控兩檔。靜音模式支持風扇低負載停轉功能,這可以將噪音降到 0,待會兒我也要測試散熱器的噪音表現,這個風扇停轉對我來說尤爲重要。

顯卡方面依舊是華碩的 ROG STRIX RX580,爲什麼我很喜歡這張卡,因爲這卡被動散熱很強,用起來基本看不見風扇轉,測風扇的時候基本就是 0 噪音,綜上我測噪音的時候基本其他配件都不會發出噪音。

五、點亮效果既然裝好了,那就先點亮來看看燈光吧,聯力的這款極圈燈光還是挺漂亮的,冷頭與風扇的燈光均勻度都很不錯,打眼一看沒有明顯的燈珠外露的情況。

聯力的冷頭這次還是很特別的,與常規的面發光以及帶狀燈光相比,這種點狀燈帶頗爲清新脫俗,並且這個燈光並非是平面,而是一個內凹的立體光源,實際看起來層次感也很棒。

色輪展現方面,這款冷頭的表現也很出色,在幻彩模式下基本可以完全展現出色輪上的色彩,配合高光倒角整個冷頭質感方面拿捏的很到位。

冷頭側面的亞克力環也確實可以發光,不過這個光環比較靠內,並且金屬圈大了那麼一圈,所以這個光環的存在感並不強。

極圈的RGB風扇還是值得好評的,雖然這款風扇只能扇葉發光,不過由於這次的燈珠確實足夠多,色輪呈現方面真的稱得上流光溢彩,相比於一些只能呈現相近色的6燈珠的ARGB風扇,效果可以說不在一個層面。

極圈的ARGB除了自嗨之外,也支持主板同步,搭配支持5V 3pin的主板,它就可以與內存、主板、風扇、顯卡一起同步變幻色彩。

比如這套冰藍黑的風格我已經用了挺久的了,夏天看着都覺得冷靜。好了顏值部分我們就聊這麼多吧,這畢竟是一個比較主觀的項目,不知道各位對這款水冷的顏值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一起交流

六、散熱測試最後我們再聊聊這款水冷的性能吧,散熱測試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款水冷原裝風扇的性能表現。實測極圈的原裝風扇表現非常驚人,這款風扇最大風速居然能達到4.85m/s,配合在RGB風扇中算是非常大的有效面積(0.0087㎡)換算下來的風量居然高達89.32CFM,當然這是用最大風速點換算出來的風量各位不必較真,但這一參數已經可以把很多無光風扇按在地上蹂躪了,並且在這麼強的性能下,最大噪音也能控制在42.2分貝,可以說直接刷新了我對ARGB風扇的認知。

如果你對這把風扇的性能還有所懷疑,請看無光風扇中性能比較強的雅浚M12的參數,對比一下不難看出,聯力的這款ARGB風扇無論是在最大噪音還是最大風速上都要優於M12。既然有這麼強的風扇,我對極圈的性能充滿了期待。

在測試散熱器性能之前,交代一下測試環境,當天室溫約爲27度溼度60%,這算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室內環境了。

10700K拷機測試首先是 10700K 默認狀態下的 FPU 壓力測試,其實這裏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默認,因爲我開了華碩多核心增強,CPU可以直接頂着4.7G跑,CPU不會掉到 125W 的 TDP,你們看功耗就好了,頂着全核心4.7G跑實測8 核心平均溫度爲66. 4 度,這個溫度表現好的出乎我的意料,不過想想那參數出色的風扇以及加厚的冷排,這個成績也似乎又應該在意料之中。

接着是將 10700K 超頻至 5.1G 跑 FPU 壓力測試,實測在英特爾平臺 200W下 這款水冷可以將 CPU 壓制在 79.9 度,注意這裏已經超頻到 5.1G 了!所以聯力的這款 360 排的水冷壓制 i7 10700K超頻是完全沒什麼問題的。實際上聯力這款水冷是可以壓住我這顆體質一般的U上5.2G,我也嘗試了5.2G拷機,溫度也就80出頭,不過7分鐘後藍屏了,此時電壓已經加到1.475V了我實在不敢加了,不是散熱器壓不住是我真的不敢加電壓了。

從熱成像可以看到進水口的水溫可以達到37.8度,在經過冷排熱交換後,出水口的溫度已經下降了5.6度接近機箱溫度了,並且在水流走過冷排的三分二後大體就降到這個溫度了,也就是說我這裏用5.1G的10700K,並沒有將這套水冷的極限給逼出來。

除了風扇的單個噪音之外我也模擬實際使用情況測試了一下這款水冷的整體噪音表現,測試時機箱就放在我的右手邊,噪音計則位於我坐的位置,兩者間距大約爲50CM。

最近夏天開空調的鄰居很多,測試時室內環境噪音大約在34.5分貝,詳細噪音表現見下表,雖然風扇的滿轉噪音還是比較出色的,但極圈整體的噪音表現並不突出,滿轉噪音已經來到了52.2分貝,我想可能是風速過高冷排又比較密集放大了一些噪音,不過考慮到其強勁的性能,這個噪音表現也在可接受範圍內,畢竟想要安靜完全可以犧牲轉速來獲取,而極圈在我手裏的性能又剛好很過剩。

總結優勢

1、使用了大量的鋁材裝飾,外觀個性鮮明。

2、冷頭可旋轉,可以應對各種方向的安裝。

3、特殊的冷頭佈局對於前裝、側裝用戶比較友好,符合當下機箱演變趨勢。

4、實測散熱片與水道厚度達到了19mm,大於不少同類產品。

5、原裝ARGB風扇性能極強,甚至可以抗衡一些無光風扇。

6、整體性能極強,壓制200W的8核心CPU依然可以將滿載溫度控制在80度以內。

不足

1、扣具比較傳統,在這個價位中還有提升空間。

2、雖然風扇噪音控制出色,但整體噪音控制還有待優化。

總的來說極圈是一款性能強勁顏值也很出彩的產品,聯力能在第一款水冷產品中就達成這樣的完成度確實是挺難能可貴的,我認爲這款水冷還是挺適合喜好金屬風格或者是對散熱性能有一定需求的用戶去選購的。#風扇#散熱器#華碩收藏

二、開箱極圈的包裝以黑色爲底色,配色方面則使用了一些冷色調的青、藍色,包裝的正面有這款產品點亮後的展示圖,雖然聯力的這款360水冷在國內的命名是極圈,但包裝上的英文名卻GALAHAD(加拉哈德),這是十二圓桌騎士之一。

包裝的側面可以看到這款水冷的一些大致參數,其中風扇的參數極其搶眼,2.54的風壓65.53CFM的風量在RGB風扇中絕對是第一梯隊的存在。

包裝背面羅列了一些這款水冷的主要賣點,很靈性的是風扇的圖美工似乎忘了加,手動狗頭

打開包裝後可以看到所有配件均由環保紙漿殼緊密包裹,四周也佈滿了加強筋不必擔心運輸中散熱器受損。風扇全部都是單獨包裝的,並沒有預裝在冷排上,一般來說這樣會多一道安裝步驟,不過對我這種側裝冷排的用戶來說,反而是少了一道拆風扇的步驟。

取出散熱器可以看到這款散熱器有着濃郁的聯力味——鋁,這應該是聯力與其他家的鮮明區別了,不管是冷頭還是冷排你都能看到鋁元素,而這些鋁元素恰恰是整個散熱圈子裏最常見而又最少見的東西,常見是因爲鋁本就是散熱器最常用的材料,少見是因爲很少有散熱器會大費周章加工金屬件來做裝飾品。

三、細節展示我們先從冷頭開始看吧,極圈的頂蓋外圈是一圈金屬鋁,中間則是一個圓形的黑色拋光頂蓋,摸材質似乎是亞克力,黑色圓片中央有一枚聯力的LOGO

仔細看這個金屬外圈,聯力在內外均有做高光倒角,非倒角部分的鋁面採用了噴沙處理,表面霧化非常細膩,噴砂的鋁面還進行了陽極着色,顏色是淡香檳。

值得注意的是聯力的冷頭爲了照顧不同人的安裝習慣還做了可旋轉處理,360度旋轉並且在四個常用方向均有卡槽定位,不管你怎麼裝冷頭都能保證LOGO是正的。

冷頭側面可以看到整個冷頭分爲上下兩層,上方是金屬冷頭部分,下方則依舊是傳統的工程塑料,中間有一圈乳白色亞克力環做銜接過渡,這圈亞克力環應該也是具備ARGB效果的。

整個冷頭高度實測爲61mm,這個高度應該不會對兼容性造成影響。但如果是極限操作的老司機還是需要注意這一數值。

極圈的水管接頭可以自由旋轉,接頭與水管的連接處使用了鋼環加固,這可以進一步的防脫防漏,安全性更高一些。

聯力的冷頭接觸面依舊是銅製的,不過其表面處理與常見的銑底似乎有些差別,雖然從光暈看應該是有銑過,但是不管怎樣都拍不到銑紋,這個表面似乎在銑平後,又進行了一次極細的拋丸處理,表面呈現出一種非常光滑的霧面效果,這種效果的接觸面並不常見。

線材方面冷頭採用3pinDC供電,燈光則採用的是防脫效果更好的3pin飛機口,3pin嘛效果應該是ARGB幻彩無疑了。兩根線材均有做蛇皮網包裹並用同色熱縮管收口,這樣在耐用度以及視覺效果上都會更加出色。

水管方面實測長度大約在40cm左右,按我一年換機箱10臺以上的經驗來說,這個長度的水管有着非常好的兼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順直管道後冷頭位於冷排的外側,這是很少見的,這種冷頭在外側的水冷非常適合側裝或者是前裝水冷(水管不擰巴),在這個機箱越來越短,頂部360冷排位越來越少的時間點上,這樣的優化顯然更加符合市場趨勢。

水管材料未知,不過聯力的保修時間長達五年,耐用性方面不必特別擔心,畢竟敢保 5 年質量一定差不了,水管的外壁還套上了纖維蛇皮網,這不僅僅是爲了美化管壁,高分子纖維在抗拉伸與耐磨方面也均優於塑膠管。

冷排方面極圈採用了目前非常流行的矩形冷排,這種冷排與機箱的風格會更加統一,值得注意的是聯力在冷排的外側還貼裝了一片鋁面裝飾片,這在水冷產品中還是比較少見的。

裝飾片表面採用陽極氧化拉絲工藝,邊緣同樣有做高光倒角,着色依舊是淡香檳色,這讓冷排漏出面與冷頭實現了風格統一。總的來說是個很有個性的冷排。

聯力的鰭片排列在水冷中還算是比較密的,水道方面我數了一下是12條,不過官方介紹是14條,於是我看了一下邊框裏。兩側邊框裏確實還有一條水道。

不過也正是因爲看邊框裏這一動作讓我有了不一樣的發現,注意鰭片到冷排邊緣的距離,聯力的距離要比有些散熱器小一些。

實測冷排厚度約爲27mm,但是扣掉兩邊鰭片到冷排邊緣的距離,實際水道散熱鰭片厚度聯力的是19mm、而我手裏的這款酷冷至尊B240厚度只有13mm,雖然看似只差了6mm,但是換算成熱交換面積的話這裏面聯力足足多出來46%

風扇方面聯力極圈配備的是三枚 12cm ARGB 風扇,值得注意的是這款風扇僅有扇葉支持發光,所以邊框非常薄,從以往的經驗看,這類風扇的風量都不會太低,畢竟有效面積比較大,在同風速下會有更多的風量。具體情況我們實測再看。

風扇有面積很大的橡膠墊片,並且邊框可以看到明顯的加強筋結構,這些都是對抗震動的產物。

另外我還發現這款風扇的使用的燈珠是特別定製的長方形燈珠,而非常見的5050型號,這種燈珠面積小一些,這意味着PCB上可以多放一些燈珠,我實際數了一下一共有12枚,點亮後色輪的呈現方面應該會比較出色。並且這款風扇的定子有六組線圈,何種多線圈的風扇據說電機噪音會小一些。

配件方面還是頗爲豐富的,詳情請參考下圖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冷頭金屬蓋,表面工藝與冷頭一致,陽極着色+噴砂處理,最後邊緣依舊是加上了高光倒角。

蓋子背面是一個銣磁鐵,這種固定方式我要給個好評。

固定完後冷頭會變成這樣,聯力居然給了一個能擋住LOGO的蓋子,真的太大氣了。

另外散熱器的扣具也比較有意思,一開始我還納悶默認的英特爾扣具是怎麼裝上去的,直到我看見了這個AMD的C型扣具,答案豁然開朗,不需要使用一顆螺絲,就這樣卡進去就能完成安裝,非常方便。

四、英特爾1200平臺裝機實例產品細節看完了,讓我們來把它裝起來用用看吧,這次我們安裝的是英特爾的1200平臺也就是10代酷睿的平臺,雖然是1200不過由於螺絲孔沒什麼變化,所以英特爾115X的用戶可以做參考。聯力極圈在英特爾平臺上安裝,首先要取出下面的這些配件。

首先依舊是將背板螺釘穿入到背板上並裝好墊片。

值得注意的是聯力給的塑料絕緣墊片開孔控制的比較精確,除了絕緣的作用之外,他也可以起到螺釘輔助固定的作用,你們看上好墊片後背板支棱起來,螺釘也不會掉,這可以讓安裝過程更加順利。

接着將準備好的背板安裝到主板背部。

回到正面將絕緣柱套在螺釘上,其實到這裏我一般都會噴一下這種無法將背板固定住的扣具設計如何反人類。

不過仔細看可以發現聯力給的絕緣柱內部依舊大有乾坤,與一般鬆鬆垮垮的絕緣柱不同,聯力給的絕緣柱裏面有注塑留下的卡槽,也就是說它的這個絕緣柱雖然不是那種更高級的螺母固定柱,但由於預留卡槽的緣故,這個塑膠絕緣柱也可以將背板固定在主板上,不會讓你在後續安裝冷頭的過程中遇到背板脫落的困擾,不過我還是希望聯力能把這玩意換成螺母,畢竟已經是千元級別的水冷了。

接着塗好硅脂,這裏我是用的是雅浚的W15。

用附送的“答題卡”定量塗抹硅脂也不是什麼難事。

最後對準好螺絲孔壓上冷頭擰緊四角的螺絲冷頭的安裝就完成了。

裝好冷頭之後接着將冷排固定好,由於冷頭方向有過特別優化,你可以看到極圈的管子並沒有因爲側裝而有明顯的扭曲變形。

冷排固定完畢後上好風扇即可,由於是RGB風扇所以一定要注意,安裝的風扇方向需要一致

最後將所有線纜插好,將線材整理一下這款水冷散熱器就安裝好了,總的來說極圈的扣具還是比較傳統的,不過由於細節把控比較到位,所以整體安裝流程方面還是很順暢的。

對了交代一下測試平臺的硬件配置吧,由於AMD平臺測試散熱器溫差小,並且AMD的溫度傳感器也比較少,所以在前一段時間我已經將散熱器測試平臺都更換爲 Z490 了,以後你們經常看到的散熱器測評應該都是由這張華碩的ROG MAXIMUS XII HERO完成。

這張主板的供電這次也非常豪華,CPU供電多達8相(7+1)並且爲了分攤電流還採用了並聯的設計,也就是說華碩的這張Z490供電多達14+2路,這個供電規模在這個級別的主板上幾乎是很難見到的,爲了提高散熱效率這次VRM散熱模組除了使用熱管之外,還對鋁塊進行了大量的開槽處理,這大大提高了散熱片的熱交換效率,並且還能起到裝飾性作用。

華碩的這張全新HERO應該是歷代HERO中顏值最高的一張了,一大原因就是整個主板馬甲的覆蓋率非常高,三條M2散熱片配合PCH的馬甲主板的中下段全都被覆蓋到了,並且這次華碩也優化了眼睛標誌的位置,讓開了顯卡最常用的兩個插槽位置。

I/O方面華碩依舊是延續了之前ROG系列的高配傳統,除了預裝擋板豐富的接口以及WIFI6網卡之外,這代的HERO還將電口網卡升級到了5G,這對於有直連NAS需求的用戶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測試CPU我使用的是用戶量比較大的10700K,雖然牙膏廠的性能提升不是很明顯,但好在這次i7 10700K來到了8核16線程,加上相對而言合理的定價,這代10代i7面對不少裝機用戶還是頗具吸引力的。

內存依舊是金士頓的掠食者,我這套的顆粒爲CJR,不過需要點明的是目前買掠食者CJR顆粒已經不是100%必中了,所以對CJR顆粒有需求的用戶建議還是需要再三斟酌,除此之外掠食者依然是同價位中做工最爲出色的的內存條。

測試電源是安鈦克的HCG系列,我這款的具體型號是HCG850 金牌,架構爲 DC-DC、同時還採用了同步整流技術的全橋式 LLC 設計,就目前而言這是中高端電源中比較成熟的方案,用料方面則是一水的日系電容,安鈦克官方甚至直接敢於承諾10年只換不修,可見其對自家產品的自信

大家在選電源的時候不妨好好地看看電源的銘牌,就拿這塊HCG850來說,它的12V 輸出就可以達到 840W 的,並且是單路輸出,可以說命名就是實實在在的可以用功率。最近30系新卡的功率想必不少人也瞭解過了,英偉達官方的電源選購建議直接去到了750W以上,我也查詢過了這塊HCG850剛好可以完美的適配30系新卡,看來我是不用再換電源了。

其實我比較喜歡這塊電源的一個原因是,它雖然有着850W的功率,但長度僅有14CM,我經常換箱子,這對我來說挺要命的,最近很流行短風道機箱,16CM 的電源雖然能塞進去但是真的挺擠的,有時候遇到背板窄的箱子多餘的線都沒地方塞,而 14CM 的電源我想風道再短的箱子應該也塞得下吧。

當然我用電源最在乎的還是靜音,這款HCG850還可以通過尾部的按鈕選擇風扇的運行模式,有靜音與溫控兩檔。靜音模式支持風扇低負載停轉功能,這可以將噪音降到 0,待會兒我也要測試散熱器的噪音表現,這個風扇停轉對我來說尤爲重要。

顯卡方面依舊是華碩的 ROG STRIX RX580,爲什麼我很喜歡這張卡,因爲這卡被動散熱很強,用起來基本看不見風扇轉,測風扇的時候基本就是 0 噪音,綜上我測噪音的時候基本其他配件都不會發出噪音。

五、點亮效果既然裝好了,那就先點亮來看看燈光吧,聯力的這款極圈燈光還是挺漂亮的,冷頭與風扇的燈光均勻度都很不錯,打眼一看沒有明顯的燈珠外露的情況。

聯力的冷頭這次還是很特別的,與常規的面發光以及帶狀燈光相比,這種點狀燈帶頗爲清新脫俗,並且這個燈光並非是平面,而是一個內凹的立體光源,實際看起來層次感也很棒。

色輪展現方面,這款冷頭的表現也很出色,在幻彩模式下基本可以完全展現出色輪上的色彩,配合高光倒角整個冷頭質感方面拿捏的很到位。

冷頭側面的亞克力環也確實可以發光,不過這個光環比較靠內,並且金屬圈大了那麼一圈,所以這個光環的存在感並不強。

極圈的RGB風扇還是值得好評的,雖然這款風扇只能扇葉發光,不過由於這次的燈珠確實足夠多,色輪呈現方面真的稱得上流光溢彩,相比於一些只能呈現相近色的6燈珠的ARGB風扇,效果可以說不在一個層面。

極圈的ARGB除了自嗨之外,也支持主板同步,搭配支持5V 3pin的主板,它就可以與內存、主板、風扇、顯卡一起同步變幻色彩。

比如這套冰藍黑的風格我已經用了挺久的了,夏天看着都覺得冷靜。好了顏值部分我們就聊這麼多吧,這畢竟是一個比較主觀的項目,不知道各位對這款水冷的顏值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一起交流

六、散熱測試最後我們再聊聊這款水冷的性能吧,散熱測試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款水冷原裝風扇的性能表現。實測極圈的原裝風扇表現非常驚人,這款風扇最大風速居然能達到4.85m/s,配合在RGB風扇中算是非常大的有效面積(0.0087㎡)換算下來的風量居然高達89.32CFM,當然這是用最大風速點換算出來的風量各位不必較真,但這一參數已經可以把很多無光風扇按在地上蹂躪了,並且在這麼強的性能下,最大噪音也能控制在42.2分貝,可以說直接刷新了我對ARGB風扇的認知。

如果你對這把風扇的性能還有所懷疑,請看無光風扇中性能比較強的雅浚M12的參數,對比一下不難看出,聯力的這款ARGB風扇無論是在最大噪音還是最大風速上都要優於M12。既然有這麼強的風扇,我對極圈的性能充滿了期待。

在測試散熱器性能之前,交代一下測試環境,當天室溫約爲27度溼度60%,這算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室內環境了。

10700K拷機測試首先是 10700K 默認狀態下的 FPU 壓力測試,其實這裏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默認,因爲我開了華碩多核心增強,CPU可以直接頂着4.7G跑,CPU不會掉到 125W 的 TDP,你們看功耗就好了,頂着全核心4.7G跑實測8 核心平均溫度爲66. 4 度,這個溫度表現好的出乎我的意料,不過想想那參數出色的風扇以及加厚的冷排,這個成績也似乎又應該在意料之中。

接着是將 10700K 超頻至 5.1G 跑 FPU 壓力測試,實測在英特爾平臺 200W下 這款水冷可以將 CPU 壓制在 79.9 度,注意這裏已經超頻到 5.1G 了!所以聯力的這款 360 排的水冷壓制 i7 10700K超頻是完全沒什麼問題的。實際上聯力這款水冷是可以壓住我這顆體質一般的U上5.2G,我也嘗試了5.2G拷機,溫度也就80出頭,不過7分鐘後藍屏了,此時電壓已經加到1.475V了我實在不敢加了,不是散熱器壓不住是我真的不敢加電壓了。

從熱成像可以看到進水口的水溫可以達到37.8度,在經過冷排熱交換後,出水口的溫度已經下降了5.6度接近機箱溫度了,並且在水流走過冷排的三分二後大體就降到這個溫度了,也就是說我這裏用5.1G的10700K,並沒有將這套水冷的極限給逼出來。

除了風扇的單個噪音之外我也模擬實際使用情況測試了一下這款水冷的整體噪音表現,測試時機箱就放在我的右手邊,噪音計則位於我坐的位置,兩者間距大約爲50CM。

最近夏天開空調的鄰居很多,測試時室內環境噪音大約在34.5分貝,詳細噪音表現見下表,雖然風扇的滿轉噪音還是比較出色的,但極圈整體的噪音表現並不突出,滿轉噪音已經來到了52.2分貝,我想可能是風速過高冷排又比較密集放大了一些噪音,不過考慮到其強勁的性能,這個噪音表現也在可接受範圍內,畢竟想要安靜完全可以犧牲轉速來獲取,而極圈在我手裏的性能又剛好很過剩。

總結優勢

1、使用了大量的鋁材裝飾,外觀個性鮮明。

2、冷頭可旋轉,可以應對各種方向的安裝。

3、特殊的冷頭佈局對於前裝、側裝用戶比較友好,符合當下機箱演變趨勢。

4、實測散熱片與水道厚度達到了19mm,大於不少同類產品。

5、原裝ARGB風扇性能極強,甚至可以抗衡一些無光風扇。

6、整體性能極強,壓制200W的8核心CPU依然可以將滿載溫度控制在80度以內。

不足

1、扣具比較傳統,在這個價位中還有提升空間。

2、雖然風扇噪音控制出色,但整體噪音控制還有待優化。

總的來說極圈是一款性能強勁顏值也很出彩的產品,聯力能在第一款水冷產品中就達成這樣的完成度確實是挺難能可貴的,我認爲這款水冷還是挺適合喜好金屬風格或者是對散熱性能有一定需求的用戶去選購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