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22年,名公孙侨,字子产。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关于子产的记载,主要见于《左传》、《史记》等文献。

子产从政于郑国,执政时间长达二十余年,在他的治理下,郑国结束了长久以来的内乱,外患威胁也减轻,社会治安稳定,道不拾遗,人们生活安定。子产还凭借高超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智慧,游刃有余的纵横于晋、楚两大国之间,不久郑国百姓爱戴他,就连其他国家的人也十分敬佩他。

子产

清朝学者王源更是称赞他为"春秋第一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学者孔子,也赞扬他"足以为国基",乃"古之遗爱也"。也有人将子产比作是郑国的管仲,称"《春秋》上半部得一管仲,《春秋》下半部得一子产"。

齐桓公正是在管仲的辅佐之下,才成就了春秋第一霸,将子产与管仲相提并论,可见子产的影响力之大。

孔子教学

子产出生于郑国的贵族家庭,是郑穆公的孙子。郑国是西周后期才分封的一小国。周平王东迁洛阳之后,结束了西周,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郑国国君护送平王东迁有功,所以受到周王室的信赖,在庄公之时,虽然与周王室关系破裂,但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郑国一度成为诸侯之中的最强者。不过庄公死后,郑国内乱不止,由盛转衰,成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国,辗转于晋、楚等大国之间谋生存。到子产时期,郑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而周王朝的礼乐制度崩坏加剧,晋楚两国实力相当,互相征伐,想要战胜对方成为春秋霸主。两国争霸,郑国却成为了靶子,个诸侯之间的战争也经常把郑国作为战场。郑国腹背受敌,疲惫不堪。

子产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天资聪慧,才能出众,办事干练,因此被人推举为少卿。子产从政十一年后,他的能力一件完全得到认可,当时的执政大臣子皮主动让出权位,推荐子产为执政。子产得以掌握郑国的国家大权,开始辅佐郑伯处理国家大事。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上位后,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的郑国。子产并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而是迎难而上,改革旧制,广开言路。对内:作封洫、作丘赋、铸刑书。封指灌溉农田的水沟。作,目的在于将农民的地界固定下来,清理田亩,划定疆界,并且为普通平民做主,对于那些侵占平民土地的贵族,要求他们将土地归还原主。这一制度影响到了大贵族的利益,当然也遭到了某些人的反对,但是在子皮的支持下,还是顺利完成了。子产的改革虽然受到了大贵族的阻止,但是他却得到了平民们的支持。

子产治国

作丘赋是有关军事上的改革。以前郑国实行的是周代推行的井田制,井田制下,所有土地都是属于国家了,国家也会定期重新分配,耕种国家土地的人必须要为国家服兵役,还要自己准备物资。但是春秋以来,井田制逐渐被破坏,私有制开始兴起,有的人没有土地,而有的人则占大量土地,所以军赋的形式必须要改变。作丘赋是按照占有的土地多寡来分摊军赋。这一改革措施,当然再次让子产成为众矢之的,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坚持自己想改革。

拜郑国国相

前两项改革实施后,郑国的经济得到发展,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都得到了提高,社会逐渐稳定下来。之后便是铸刑书,将法律条文公布于众,作为量刑的工具。废除了执政者随意滥施刑罚的做法。进一步推动了郑国国势的稳定。此外,子产还广开言路,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子产的功绩不仅在于稳定郑国国势,而且还在于同国出色的外交才能,为郑国赢得了二十年的安定。在于晋楚等国的外交活动中,子产坚持郑国的独立,维护郑国的主权,言辞有理有据、不屈不挠。在郑国实力增强,再加上子产的外交活动的努力下,郑国终于结束了当箭靶子的危险,获得了一个安定的发展环境。

子产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子产对郑国进行改革,可以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端,毕竟当时的变法多集中在战国。从政二十余年,政绩卓越,堪称春秋人杰,孔子对其称赞不已也不足为怪了。

参考资料

《左传》

《中国通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