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522年,名公孫僑,字子產。子產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關於子產的記載,主要見於《左傳》、《史記》等文獻。

子產從政於鄭國,執政時間長達二十餘年,在他的治理下,鄭國結束了長久以來的內亂,外患威脅也減輕,社會治安穩定,道不拾遺,人們生活安定。子產還憑藉高超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智慧,遊刃有餘的縱橫於晉、楚兩大國之間,不久鄭國百姓愛戴他,就連其他國家的人也十分敬佩他。

子產

清朝學者王源更是稱讚他爲"春秋第一人";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學者孔子,也讚揚他"足以爲國基",乃"古之遺愛也"。也有人將子產比作是鄭國的管仲,稱"《春秋》上半部得一管仲,《春秋》下半部得一子產"。

齊桓公正是在管仲的輔佐之下,才成就了春秋第一霸,將子產與管仲相提並論,可見子產的影響力之大。

孔子教學

子產出生於鄭國的貴族家庭,是鄭穆公的孫子。鄭國是西周後期才分封的一小國。周平王東遷洛陽之後,結束了西周,中國歷史進入春秋時期。鄭國國君護送平王東遷有功,所以受到周王室的信賴,在莊公之時,雖然與周王室關係破裂,但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鄭國一度成爲諸侯之中的最強者。不過莊公死後,鄭國內亂不止,由盛轉衰,成爲一個不起眼的小國,輾轉於晉、楚等大國之間謀生存。到子產時期,鄭國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而周王朝的禮樂制度崩壞加劇,晉楚兩國實力相當,互相征伐,想要戰勝對方成爲春秋霸主。兩國爭霸,鄭國卻成爲了靶子,個諸侯之間的戰爭也經常把鄭國作爲戰場。鄭國腹背受敵,疲憊不堪。

子產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天資聰慧,才能出衆,辦事幹練,因此被人推舉爲少卿。子產從政十一年後,他的能力一件完全得到認可,當時的執政大臣子皮主動讓出權位,推薦子產爲執政。子產得以掌握鄭國的國家大權,開始輔佐鄭伯處理國家大事。

子產不毀鄉校

子產上位後,面臨的是一個千瘡百孔、內憂外患的鄭國。子產並沒有因爲困難而放棄,而是迎難而上,改革舊制,廣開言路。對內:作封洫、作丘賦、鑄刑書。封指灌溉農田的水溝。作,目的在於將農民的地界固定下來,清理田畝,劃定疆界,並且爲普通平民做主,對於那些侵佔平民土地的貴族,要求他們將土地歸還原主。這一制度影響到了大貴族的利益,當然也遭到了某些人的反對,但是在子皮的支持下,還是順利完成了。子產的改革雖然受到了大貴族的阻止,但是他卻得到了平民們的支持。

子產治國

作丘賦是有關軍事上的改革。以前鄭國實行的是周代推行的井田制,井田制下,所有土地都是屬於國家了,國家也會定期重新分配,耕種國家土地的人必須要爲國家服兵役,還要自己準備物資。但是春秋以來,井田制逐漸被破壞,私有制開始興起,有的人沒有土地,而有的人則佔大量土地,所以軍賦的形式必須要改變。作丘賦是按照佔有的土地多寡來分攤軍賦。這一改革措施,當然再次讓子產成爲衆矢之的,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但他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繼續堅持自己想改革。

拜鄭國國相

前兩項改革實施後,鄭國的經濟得到發展,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都得到了提高,社會逐漸穩定下來。之後便是鑄刑書,將法律條文公佈於衆,作爲量刑的工具。廢除了執政者隨意濫施刑罰的做法。進一步推動了鄭國國勢的穩定。此外,子產還廣開言路,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任用。子產的功績不僅在於穩定鄭國國勢,而且還在於同國出色的外交才能,爲鄭國贏得了二十年的安定。在於晉楚等國的外交活動中,子產堅持鄭國的獨立,維護鄭國的主權,言辭有理有據、不屈不撓。在鄭國實力增強,再加上子產的外交活動的努力下,鄭國終於結束了當箭靶子的危險,獲得了一個安定的發展環境。

子產祠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子產對鄭國進行改革,可以說是走在了時代的前端,畢竟當時的變法多集中在戰國。從政二十餘年,政績卓越,堪稱春秋人傑,孔子對其稱讚不已也不足爲怪了。

參考資料

《左傳》

《中國通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