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一生崇尚自由,不願被功名利祿所牽絆。拒絕了楚威王的聘請,一生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他一生追求自由而快樂的精神境界,在他看來,世界到處充滿着矛盾,隨時隨地的束縛着人們。人們既想要功名利祿,同時又想要追求精神方面的自由,這些無一例外都會對生命構成羈絆。

超越功利的境界

我們知道,莊子過着貧困的生活,居住在偏僻狹窄的小巷裏,靠着編制草鞋來維持生計,經常一副面黃肌瘦的樣子。雖然如此,但是莊子卻依然無意追求功名利祿。

楚王曾專門派了兩位大夫請他出任楚國的宰相,但是莊子一口拒絕了:“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太廟。當是之時,雖欲爲孤豚,其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爲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意思是說,你們送來的千兩黃金,確實是很大筆錢,宰相一職,也是位高權重;可是,你們見過祭天貢用的牛羊嗎?餵養了幾年,還給他穿繡了花的衣服,等到將它拿到太廟來祭神的時候,那牛想要變成一頭豬,難道可能嗎?你們還是趕快回去吧,不要用功名和權力來侮辱我。我寧願在貧困潦倒中自得其樂,也不願意受到任何人的約束。我寧願終生不做官,以暢快我的志向。

從這裏可以看出,莊子一生都活在了一種淡泊功名利祿的境界,不爲名利而折腰。

追求精神的自由

莊子以“道”來觀察世界,要掙脫世間的一切拘束,這些拘束包括了人們所有的思想顧慮。莊子認爲,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仁義道德,來約束和規範人們的行爲舉止,看似很好,實則在無形當中給人帶來了甚深的枷鎖和束縛。

按照我們接受的傳統觀念來說,儒家思想確實符合人性。但是人們把仁義道德觀深植於心中後,就不會按照自己內心深處的主見去行爲了。凡事都講究道德、制度,以約束自己的行爲。所以,在莊子看來,儒家所提倡的仁義道德會給人造成束縛,甚至會摧殘人的個性。由於有一個固定的仁義道德觀在這裏,人們爲人處世就會變得小心謹慎,不敢真正活出真實的自己,因爲生怕自己與衆不同的行爲會遭到大衆的譴責,如此一來,追求自由就變成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莊子認爲,精神自由纔是真正的自由,而要想獲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須摒棄外在的條條框框和各種教條信仰,順應自然,才能發揮出人性最大的自由。

活出逍遙自在的人生

由於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從古至今,人們都在不同程度上追求着功名利祿。尤其是很多人受官本思想的影響,終其一生都在忙忙碌碌的追求名利,而沒有好好的享受一天的生活。這是其不正常的,我們生下來,難道就是爲了那幾兩碎銀子嗎?

莊子不光是要人們擺脫世俗的規範,他更是活出逍遙自在的人生。他不爲世俗所累,他沒有要遵循的教條和規範,活得無所畏懼、自由自在。在莊子看來,人生就是一場遊戲,遊戲本身沒有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遊戲本身。

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爲了生存和生活,整日忙忙碌碌,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追求外在的物質上。沒有讓自己停下來好好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活得如此的機械和麻木,已經忘了生活的真諦。

當我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不要忘了重視精神上的追求。因爲自由從來不是外在的,它跟你財富的多少無關,房子大小無關,它是一種內在的東西。只有超越了外在的一切,才能獲得自由,獲得解脫,才能達到莊子所說的逍遙!

人生本就是一場遊戲,何必活得這麼嚴肅?好好地玩這場遊戲,盡情的去收穫你的快樂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