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很多你“想當然”的做法事實上是錯誤的,並且錯得很離譜,正是這些想當然的行爲扼殺了孩子最深的純真。

以下這些“想當然”的以爲,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認爲孩子理所應當聽家長的話

“孩子不聽我的!”這是許多家長常說的一句話。

其實,孩子聽家長的話只有兩個原因:一是你說的話是對的並且對他有好處;二是你們相互約定好必須按規則做。

如果想讓孩子聽你的話,你就要先培養孩子的平等觀念和獨立人格。

與孩子平等相處,引導孩子正確思考,讓孩子獨立做出選擇,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聽我們的話。

因爲你無法證明你說的話一定是對的,就像孩子想喫香蕉而你卻認爲蘋果才富有維生素,所以喫蘋果是對的。

這隻能證明是你的看法,卻不一定是孩子的需要。

認爲爲孩子犧牲一定有回報

這是一種沒有因果聯繫的邏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教會孩子的自立能力。

如果孩子該自己做的事情家長也替代了,這等於剝奪孩子的生存權利,探索世界的權利。

這不但培養了孩子的依賴性和被支配性,相反父母爲孩子做的越多孩子的私心就越重。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以此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感覺到家庭氛圍的溫曖,因此孩子學會了感恩。

當一個人沒有感恩就不會理解父母的辛苦,如果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讓父母高興,理解父母對於父母是多麼重要,他會認爲不感恩是理所當然的,這是許多富家子弟的悲劇。

於是,父母創造財富越大,給孩子的越多,孩子忘恩負義的程度也就越重,所以說這種觀點是教育孩子的一個根本性誤區。

認爲做人的道理要孩子“懂事”再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孩子學習,其他的事別管。從小把孩子教育得就不負責任,成爲生活的旁觀者。

如果孩子從小不被引導去關心別人,理解別人,長大後就會我行我素。一旦這些道理在他們心中形成牢不可破的價值觀和信念時,失敗就會不可避免。

所以,對孩子從小就進行如何做人的品德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否則,光讓孩子學習知識而不引導他做人,最後的結果可能是知識沒學會,人也沒做好。

認爲批評是讓孩子改掉缺點的唯一方法

認爲孩子做錯事就應該批評,否則會養成壞習慣。

這對傳統觀念中的大多數家長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批評是要講究藝術的,並非批評就一定能使孩子改掉缺點。

相反破壞性的批評只會把孩子的潛能埋沒,自我價值打消,毀掉孩子的自尊心。

我們不用批評的方法改掉孩子的缺點,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孩子的成長是在優點被確認並且逐漸放大,進而替代了他的缺點的過程。

如果一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被確定而形成穩定的自我價值,最終會成爲一個成功的人。

如果父母的批評是針對孩子的行爲而不是指向孩子本身,那麼孩子會改正他的缺點。

批評是一門很高的藝術,用不好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認爲表揚必然會使孩子自滿

任何一個精神的人都需要供氧者,作爲孩子,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確認、表揚和鼓勵,一旦缺乏這些,孩子的自我價值就難以建立起來。

孩子的天性是要討父母喜歡,對於孩子的真實行爲父母給以確認、鼓勵和表揚是建立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關鍵,會激起孩子更向上發展。

只有在孩子沒有做到相應的程度時,家長便用虛僞並且誇大的語言虛情假意地去表揚孩子,這時纔會導致孩子不知深淺,出現驕傲自滿的情緒,或者時間長了,他根本就不信你這一套了。

所以,表揚孩子的行爲並不必然會導致驕傲,關鍵是如何表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 我們將及時處理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