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許鞍華,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創造力,兩年拍一部電影。

“你們老是覺得,老年的人就不會有熱情,這個是你們的認知,你怎麼知道呢?”

她承認老去,但不怕害怕衰老,熱忱的靈魂不分年齡,女人七十,依然是黃金時代。

女人七十Golden Era

電影《第一爐香》前幾天剛放出預告,又一次大翻車。

網友無情嘲笑,張愛玲原著裏蒼白混血的紈絝子弟和平淡而美麗的“粉撲子臉”在電影裏變成了“地主家的傻大姐和包身長工”。

去年開機的時候,就有人吐槽這難道不是駱駝祥子和虎妞嗎?乾脆改名叫《第一爐鋼》吧!

對《第一爐香》選角的質疑,一直未平息。

但另一邊,《第一爐香》的導演,今年已經73歲的許鞍華,帶着這部片子,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她是全世界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女導演。

許鞍華這一生,拍過三部張愛玲的作品。

最早的一部是1984年周潤發和繆騫人主演的《傾城之戀》,另一部是1997年黎明吳倩蓮梅豔芳葛優主演的《半生緣》,再有就是這部還未見全貌就已被口水淹沒的《第一爐香》。

許鞍華對張愛玲似乎有某種執念,可惜的是,它們在她的作品裏都不算出彩。

73歲的許鞍華,已經拍了42年電影,幾乎算是榮耀等身。

她六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三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

金像獎歷史上,只有兩部大滿貫電影,《女人四十》和《桃姐》,導演都是許鞍華。

她是當之無愧的華語電影女導演第一人。

可生活裏,她是個看上去再普通不過的女人。

常年留着短到齊耳的冬菇頭,帶着框架眼鏡,頭髮會定期染成黑色,身材微胖,偏愛穿深色。

她一輩子沒有結婚,不像很多男導演,甚至連緋聞都沒有一樁。

她無兒無女,每次出門都是自己抱着包擠地鐵,到現在還和母親一起租房住。

事業的輝煌和生活的清貧形成劇烈的反差,讓她在熱鬧的名利場裏看起來有點不合時宜。

最悲傷的生活不過如此,最幸福的生活不過如此,她說:“我覺得我的人生波瀾壯闊。”

許鞍華雖然是香港導演的代表人物,但她其實出生於遼寧鞍山,名字裏嵌的“鞍”字,是對出生地的紀念。

不到1歲,她就隨父母移居澳門,5歲時舉家搬遷到香港定居。

她是高材生,一路讀到香港大學文學碩士,最初的職業設想是從事文字工作,哪怕到英國倫敦國際電影學院進修,也是學的偏理論化的專業。

用她的話說,成爲導演純屬機緣巧合。

但她擇一事,終一生,愛上電影之後,一拍就是一輩子。

她的導演之路可以算是幸運的,留學回國之後,就成爲了大導演胡金銓的助手。

有人說,中國的武俠電影,從胡金銓開始,他是無法超越的巔峯,他影響了包括徐克、李安在內的一代電影導演。

但拍了一輩子武俠的胡金銓。對她影響最深的一句話卻是:如果有一天,在外國的影展裏,我們不需要用中國的絲綢、瓷器,或古董來吸引外國人,而是拍一些水準非常好的戲,那樣中國的電影就成功了。

後來的許鞍華,鏡頭下拍的都是中國社會最普通的那羣人。

當然,除了幸運之外,她的拼勁也同樣無人能及。

她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會因爲性別而有所不同,同樣她的拼勁也絲毫不會比男導演少。

剛開始拍電影的時候,爲了還原女屍最真實的樣子,大年初三她就跑去驗屍房看真人屍體解剖。

回去之後倒是沒有吐,但是有兩三天都喫不下東西。

1986年,謝晉導演要拍《芙蓉鎮》,製作方特意在長沙召開了改編學術討論會,邀請電影藝術界人士爲改編出謀劃策。

受到邀請的許鞍華,自己一個人扛着個“像棺材一樣大”的箱子,滾上滾下坐着火車就來了內地。

被派來接她的人,覺得香港女導演嘛,一定很漂亮很時髦,根本沒有認出她來,她就自己一個人打車去賓館。

一羣人在招待所裏足不出戶待了七天,才完成了這次討論會。

那時候當然也存在刻板印象,業界普遍認爲女導演拍不了大場面,許鞍華或許是憋着一口氣,花了三年時間拍了《書劍恩仇錄》。

整部片子都是實地取景,一個劇組大江南北地奔波,有時候甚至可能一個星期沒辦法洗澡。

可惜電影上映以後,反響平平,幾乎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從那時候開始,許鞍華進入了長達10年的低谷期。

那可是香港電影最蓬勃的時期,大家都很瘋狂,有些導演可以一年拍3-5部電影,可她一年最多隻能拍一部,她既陷入爲什麼我拍得這麼慢的自我懷疑,又焦慮於拍出來的電影會賠錢。

直到1995年,《女人四十》橫空出世,獲獎無數,有人說這是許鞍華從影以來拍得最好的一部文藝片。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人到40的普通中年女人面對雞飛狗跳的生活日漸有心無力的故事。

許鞍華專屬的直覺讓她電影裏的生活那麼平淡又那麼有張力。

影迷讚歎,如果說李安的生活總是柳暗花明,那許鞍華的生活就是生活,沒有出離心也沒有歌頌心,得過而不且過。

她的鏡頭總是對準那些最普通的女性,《女人四十》裏市井的家庭主婦、《天水圍的日與夜》中與兒子相依爲命的單身母親、《桃姐》裏普通的孤寡老人……生活中最普通不過的那種人。

許鞍華說,沒有人會爲她們拍電影,但她想拍。

而在她的鏡頭下,這些再普通不過的人,成爲了影史中一個個光彩熠熠的女性形象。

儘管許鞍華後來走出了低谷期,但因爲專情於文藝片,她幾乎每部電影,都會苦於找不到投資。

好在,總有慧眼識珠的人願意幫她。

15歲那年,許鞍華才知道,自己的母親原來是個日本人,陪母親回日本探親的畫面一直留在她心裏。

1990年,她拍出了一部半自傳電影《客途秋恨》,講她和她母親的故事。

一向嘴賤的王晶評價這部電影:“誰要看一個胖女人和她母親的自傳。”

許鞍華自然生氣,興奮的媒體也煽風點火,大大標題上寫着“開戰!許鞍華放話要揍王晶”。

按道理來說,兩個人已經算是撕破臉,但2008年,《天水圍的日與夜》開拍,王晶看過之後,二話不說投資了這部電影。

當然,結果也沒有令人失望,電影把59歲的女主鮑起靜送上金像獎影后的寶座,許鞍華也再拿一座最佳導演的獎盃。

許鞍華說,這部片子幾乎重建了她對電影的信心。

接着王晶還投資了許鞍華另一部文藝片《得閒炒飯》,兩人也就此冰釋前嫌。這可能就是識才之人和有才之人的惺惺相惜吧。

拍《桃姐》的時候,許鞍華實在沒辦法了,就去請劉德華出山,沒想到劉德華不但答應出演男主,還自掏腰包投資3000萬。

原來劉德華的電影處女作《投奔怒海》就是許鞍華導演的,那時候製片人原本打算找周潤發演,但他沒有檔期,於是許鞍華就大膽啓用了初出茅廬的劉德華。

《桃姐》還請動了不少大佬客串,徐克洪金寶沒問片酬就來了,向來不接客串的黃秋生看了劇本,也答應出演,連許鞍華上門談合作的飯錢都付了。

好在,《桃姐》同樣一鳴驚人,當年金像和金馬的最佳導演影帝影后都盡收囊中,劉德華還小賺了一筆。

他們知道消息的時候是頒獎典禮當天下午,一羣本以爲拿獎無望的人在瘋狂shopping,聽到通知之後,在街上又蹦又跳,開心瘋了。

相較於事業上的跌宕起伏,許鞍華的私人生活幾乎可以說是波瀾不驚。

她一生沒有結婚,甚至連公開過的戀愛對象都沒有。

她說30多歲的時候是最焦慮的,看着周圍的朋友一個個成家,她也考慮過結婚。

遺憾的是,她始終沒有碰到那個讓她心甘情願走入婚姻圍城的那個人,時間慢慢過去,錯過好像也就錯過了,她也沒有很想結婚了。

楊瀾說她是嫁給了電影,到後來甚至連她母親都說,或許你此生不適合有婚姻。

最讓人驚訝的是,她如今已過古稀,卻一輩子沒有買房,都是和母親一起租房住。

竇文濤曾問她原因,她說:“爲什麼一定要買房子?租房子也一樣啊,反正都是住。我習慣了底層生活,所以至今也沒找到買房的理由。”

也許這種生活,給了她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煙不離手的許鞍華給自己規定,剩餘人生只做四件事:拍戲、看書、抽菸、陪母親。

功成名就多年,但她好像真的已經無慾無求。

許鞍華說自己做人很失敗,可她給出的解釋卻只是“很多人都有的經驗我都沒有,所以有點虧了”。

輕描淡寫的“有點虧了”,說明她可能只是覺得有所缺憾,但缺憾不等於失敗。

她錯過了愛情,但也明白理想的另一半難尋,找不到也是沒辦法的事。

至於兒女,她沒有遺憾但曾經害怕過老無所養,但拍完《桃姐》之後,她說自己已經不再害怕變老和老無所依了。

40歲的許鞍華曾恐懼被時代拋棄,但70歲的許鞍華,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創作力。

她的一生,不是普通女人所憧憬的幸福模板,甚至在某些人眼裏是失敗的人生。

但那又如何呢?找到自己熱愛的事,並且一輩子都能沉迷其中,是何其幸運的事。

她的電影就是她的生活,就是她本人,她從來未曾虛度過。

而到了70歲,她也依然是那個也許成熟但絕不世故,也許複雜但絕不渾濁的“老女孩”。

她說:“你們老是覺得,老年的人就不會有熱情,這個是你們的認知,你怎麼知道呢?”

熱忱的靈魂不分年齡,女人七十,依然是黃金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