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唐國公李淵在太原起兵,於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依據封建宗法制度,立嫡長子李建成爲太子,確定其爲法定的繼任者。但是,在公元626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繼位的是其次子李世民。這是爲什麼呢?

時也,命也,運也。

李世民能當皇帝肯定是因爲其有本事了,好比一個天生就是當老闆的料人,他怎麼會甘心爲別人打一輩工呢!另外,雖然古代皇位都遵循一個嫡長子繼承的法則,別人是沒有資格,但並不代表別人就完全沒有了希望。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山西李氏家族趁勢崛起。李淵本身就是隋朝重臣,爲隋朝的政權穩定出過不少力,同時也和隋煬帝是親戚關係,所以遲遲下不了反隋的決心。而李世民就是一個雄才大略、富有遠見卓識的人,他認爲這是幹大事的天賜良機。所以,李世民數次上父親闡明起兵的觀點,終於在公元617年晉陽起兵,第二年便建立大唐朝政權,七年後一統天下。

從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李世民用了七年時間先後平定了薛舉父子、李軌、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大軍閥割據勢力,爲大唐朝的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

此時此刻,論威望和能力李世民要遠遠超過太子李建成,但李淵又能廢了老大立老二。所以,給了李世民一個天策將軍的封號,並允許他有制府招幕僚的權力。這樣一來,李世民如虎添翼,很快能臣良將雲集。這就爲玄武門之變埋下了伏筆,也提供了成功的保障。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被封爲秦王,本部兵馬猛將如雲、兵強馬壯。由此,李世民或有奪太子位的野心,秦王與太子的矛盾日顯。

太子李建成有意藉故消減秦王府兵馬,李世民先下手爲強,於公元策劃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一舉殺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由此,按封建宗法制度、能力聲望和當時形勢,只有李世民纔可繼承皇位。

李世民在位23年,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一片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他本人也勤於政務,虛心納諫,優待下臣,關心百姓疾苦,另外周圍國家都臣服唐朝。所以,歷史已經證明,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作爲的帝王,唐朝的皇帝由他來坐肯定是選對人了。

李世民奮鬥的經歷告訴我們,要想幹大事,自己首先有一定的實力,再者就是團結更多有能力的人一起幹大事,在共同的利益驅使下,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成功的,團結就是力量,最關鍵的是你如果維持這個團結發揮出最大的潛能,李世民管理團隊的能力無疑是超強的,所以他才能獲得大家的幫助當了皇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