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敬畏市場,市場就會教你做人

爲在5G開年搶到好的排位,各家手機廠商均在2019年進行了全面戰略調整。有的迴歸初心、有的加速補課、有的強勢變法,一個個抱着“不革命就被淘汰”的決心……然而迎來的卻是一個考題超綱的2020

如今,2020年的進度條已完成75%,安卓大廠的年度旗艦也已發了七七八八,各家大廠的戰略調整有成有敗,下面筆者就來細數國產手機廠商的那點事。

說在開篇:本文沒有八卦,沒有爆料,僅在發生的事情基礎上做了常規淺薄的分析

以下內容或令一些人產生不適,請謹慎閱讀。

▲華爲關鍵詞:未知

因受制裁影響,華爲近一年來重心都放在了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上,不斷加速鴻蒙OS的進程,加大智慧屏、筆記本等產品的佈局,以求在未來抵消手機業務可能帶來的影響

以目前情況來看,華爲手機今年供貨問題應該不大,關鍵還是看2021年P50發佈前,是否可以解決芯片問題,無論是採購三方芯片,還是臺積電代工,只要有芯可用就有機會。但假設制裁問題無法解決,華爲Mate40系列真有可能成爲華爲手機絕唱,即便未來還堅持做,也只能做中低端產品,或迴歸運營商合作

U1S1,筆者從未想過這個國產手機中唯一在全球市場做到高端,且可以衝擊世界第一的品牌,竟然有可能戛然而止

假設芯片問題最終無法解決,華爲消費者業務能走的路也就那麼幾條。

一、以智慧屏爲硬件中心,鴻蒙OS爲基礎,加速智能家居佈局

二、死守線下渠道,階段性供貨,儘量拉長時間戰線,也許有轉機;

三、榮耀與華爲做切割,臥薪嚐膽

四、以筆記本爲突破口,但系統/處理器依舊有被限風險;

五、繼續麒麟芯片研發,等解禁

▲OPPO關鍵詞:衝突

綠廠整體上是個“本分”且有創新力的品牌,同時它還有着國產手機中最爲強大的經銷商體系。它的強大不僅體現在出貨能力及忠誠度上,還有着與OPPO高層的強關係(這裏主要表達的是對於OPPO決策的一定影響),而這就導致了經銷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控OPPO

爲了迎接5G時代的到來,OPPO也啓動了十年來最大的一次變革,啓用85後沈義人操盤OPPO品牌,這是OPPO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一位副總裁。他的到來,伴隨着OPPO品牌升級、產品線升級、以及去娛樂化、引入互聯網模式等等操作,欲將OPPO品牌脫胎換骨。

然而,OPPO雖然是科技公司,但它終究是個相對於傳統的企業,如此變革必將影響到一些人,而這自然會引發一些衝突。對於經銷商,他們會覺得原來好好的產品線,現在自己看不懂了,覺得宣傳方向錯了,種種怨念不可避免的會指向一個人,那必然是變革的“代言人”。總之,新舊派之間的矛盾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而結局往往都是以革新者出局而收場,加之2020年的特殊情況,沈義人的休息或許是最好的安排

此外,不同於華爲榮耀、小米Redmi、vivo和iQOO,OPPO跟一加、realme之間的關係顯得非常微妙,竟然存在着一個很有趣的鄙視鏈關係

雖然看似問題很多,並且在5G發力上也慢於友商,但不得不感嘆OPPO渠道的強大,2020年Q2全球市場佔有率仍然排在了TOP5

面對着種種衝突,OPPO陳明永自然清楚問題的本質在哪裏,所以召回了劉波、劉列、劉作虎,“三劉歸巢”不僅僅給予外界積極的信號,更能提升內部的信心。不過,這並不代表着變革的結束,變革依舊,只是操盤人變了而已。

對於OPPO接下來的操作,實際通過幾位新晉大佬的言論也已明瞭。

首先,經銷商是OPPO的基本盤,在穩固現有基本盤外,伴隨着市場格局的變化,OPPO肯定會進一步強化線下市場

其次,OPPO在IoT上面的發展意願僅次於小米華爲,未來隨着電視的發佈,全屋智能家居產品是必不可少的;

再有,劉作虎的迴歸,預示着OPPO、一加、realme合縱的可能,重回市場第一,指日可待

最後,芯片OPPO肯定要做的,而且已經在快速推進當中。

▲小米關鍵詞:死磕

曾經那個把“第一”掛在嘴邊的小米,如今終於變得“佛系”了,將目標縮小到中國市場“穩三望一”(後來曾表示在TOP5就OK)。雖然目標放下來了,但操作手法卻更爲激進,將Redmi獨立守基本盤;2年將數字系列衝上5000元檔;死磕性價比,今年推出的幾款產品在同級無機能打;死磕充電超OPPO,死磕相機追華爲,活脫脫一個“什麼不行,死磕什麼”的節奏。

不過,死磕這件事也讓小米好好鬱悶了一把,爲了ALL IN 5G,小米在2019年快速去4G庫存,因此錯過了2020年初那波“有機不愁賣”的紅利期

好在今年小米的產品力都很強勢(除了K30 Pro無高刷的尷尬),整體勢頭還算不錯。加上楊柘的加盟,小米10至尊紀念版的傳播物料充滿了那股高端味,這也證明了楊大師的一招鮮還真管用。此外,原聯想常程、原中興曾學忠、小辣椒創始人王曉雁等人的加入,更是強化了小米在供應鏈、產品、及渠道上的能力,做到業務精細化,一個蘿蔔一個坑,專業人做專業事的形態,從而也避免了過去一把抓的問題。

整體上,雷軍的思路基本很明確了。

首先,提升手機產品力的同時,試圖開拓高端市場,但這不僅僅是價格的問題,還有品牌調性、公司美譽度、影響力等多個方面。說到底,小米若想真正衝上高端市場,必須要有一款類華爲Mate系列的高端商務產品纔可以。MIX品牌或有可能獨立

其次,智能家居是小米的優勢項目,也是核心業務,今年小米跟多家裝企建立了戰略合作,目的非常明確,以整屋形式快速精準觸達裝修用戶,這比普通零售起量快。而隨着智能家居規模的爆發,小愛同學人工智能大數據也將隨之而起;

再有,據說蘋果明後年要上汽車,小米在汽車生態佈局也有一定時間,能蹭估計還是會蹭蹭的

最後,芯片/OS做肯定會做,但有了前車之鑑,自然不會過多提及,而且小米若出OS自然不會以手機爲中心。

▲vivo關鍵詞:專注

爲什麼用“專注”這個詞,因爲當各家都在做IoT的時候,vivo則一門心思全紮在手機上。在這兩年中,藍廠進行了產品線的重構,推出了APEX技術展示機、NEX高端系列,以及iQOO子品牌。

同時,vivo在2019年也進行了全球品牌升級,重點是科技與時尚的創造力,副標由此前的“Camera & Music”升級到了現在的“Camera & Design”,更聚焦於手機影像與設計。影像方面,vivo在全球設置了7大研究中心,並聯合了衆多攝影機構與攝影師參與其中;設計方面,除了招募設計大牛入職外,還與世界知名設計師進行跨界合作。

總之一句話,有錢任性

不同於OPPO,vivo與iQOO之間是一個互補的關係,補齊線上的短板、及互聯網基因,這也是爲什麼iQOO能發展如此迅猛的原因。

在vivo的賦能下,iQOO僅僅一年時間就成爲國內市場成長最快手機品牌,並快速完成了從千元機到5000元檔產品的全產品線佈局,且有着超強的性價比,在線上佔有了一席之地,有了小米與redmi的味道

除了成長快,iQOO產品的進化速度也很驚人,僅1年多時間,就推出了iQOO5 Pro這樣的產品,擁有着藍廠最好的屏幕、最快的120W充電、旗艦級的影像系統、以及顛覆自身的寶馬元素設計,綜合配置堪稱藍廠一哥,性價比更是可以和小米一戰

總而言之,接下來vivo依舊會專注於手機市場猛衝猛打。

首先,電視智能家居類的大件產品,vivo短時間內肯定不會觸碰,僅圍繞手機的智能穿戴設備會逐步嘗試;

其次,vivo將在Funtouch OS上做大動作去年的Jovi OS計劃或將重啓,欲解決一直以來的系統體驗詬病;

最後,除了常規動作外,NEX高端突圍,以及iQOO全球化將成爲藍廠未來的主增長點

▲魅族關鍵詞:活着

近兩年的魅族,在經歷了楊柘李楠的宮斗大戲後,逐步找回了自己的感覺。無奈剛過調整期,又趕上了2020這個特殊時期,令本身就在恢復期的魅族,變得很難

雖然魅族17產品性能與設計都還不錯,但可惜發佈太晚、性能不夠激進、且渠道不夠強,整體表現並不是很理想。

年內,魅族應該還會發布遊戲手機,相對於友商的機海策略,魅族的新品數量確實有些單薄,壓力很大。

未來,魅族必須得補齊從入門到高端的全產品線,同時快速迭代Flyme,才能跟上友商的節奏

▲堅果關鍵詞:耗着

如今的堅果已經徹底沒了存在感,頭條系喫下堅果,一方面手機板塊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有很多故事可以講,另一方面觸達終端產業是頭部互聯網公司都想做的,阿里騰訊百度都做過。最主要,頭條收一個堅果比自己做個手機公司,明顯更加划算,即便敗了也沒太大影響

這兩天,消聲許久的堅果手機終於開啓了新品預熱,該機是完全沒有羅永浩影子的一代產品,而且還找李楠做了產品諮詢(李楠當初還給小米做了諮詢服務),看來是想要做點動靜出來。

以目前爆料來看,該產品亮點還是放在產品設計與系統交互上,作爲一款遲到的產品,如果沒有驚豔的硬件,單純靠情懷估計又是一款“過客”

關於堅果,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品牌與羅永浩的強綁定,其品牌價值有一半屬於羅永浩個人,如今即便有頭條系強大的流量支持,堅果手機想翻身也比較難。關鍵整體團隊戰鬥力已大不如前。試想一下,市面上那些掛着德系正宗的被收購品牌汽車,你對它們的好感度有多少?

接下來,頭條系對堅果手機的策略更多還是由其自主進化,好則加碼、差則拆分,並不會奢望手機業務一飛沖天。在資本層面,這已是一個賺夠本的故事。

▲聯想關鍵詞:玩票

常程走後,聯想已經沒了懂產品、懂互聯網玩法的帶頭人,加上團隊思維與用戶的脫節,纔會推出拯救者那樣違背常規的曇花一現的產品。說白了,聯想就是湊熱鬧玩了一把票。

再然後就是不懂中國市場的Moto razr刀鋒5G亮相,發佈會的土就不說了,這款產品基本策略就是想複製華爲Mate7當年的成功,藉助運營商+飢餓營銷猛炒一把。然而如意算盤終究還是打錯了,它最多就是個金立M2017類型的產品,下個月華爲Mate40系列發佈後,滯銷是不可避免的。

聯想的問題實際比堅果還慘,不僅缺乏有戰鬥力的團隊,其公司體制更是阻礙手機業務活下去的根本原因之一。回想一下,聯想這10年來做了多少個手機品牌?活下來的也就Moto這個買來品,可惜這遠不及楊元慶的目標,複製當年收購thinkpad的成功

當下的聯想,一方面被一衆手機廠商蠶食着筆記本市場,一方面自身的手機業務毫無起色,那種氣可想而知。加上常程被小米挖走,聯想手機失了主心骨,可想而知楊元慶有多不甘心。

這些年,聯想在個人消費業務上沒少下功夫,找知名調研機構做了T恤等智能穿戴設備、以及大健康領域產品的市場調查,然而最終也沒真正落地,說到底都是因爲“產品團隊思維與用戶的嚴重脫節”。

他們不懂用戶要什麼,更多還是押寶搞噱頭,區塊鏈手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對於習慣走捷徑、靠買解決問題的公司,往往不太重視真正做產品的人,並且也沒有耐心做市場。”某業內人士如此說道。

未來,聯想在消費端更多還是會死守電腦業務,順便在IoT智能硬件領域尋找突圍。手機業務估計依舊保持“定期冒泡、重在參與”的原則,砥礪前行

2020年的國產手機市場正在快速向寡頭集中,如此形勢已經不能用“馬太效應”來形容,未來將不存在兩極分化,只有活着跟死去

面對華爲即將“丟出”的大蛋糕,新一輪全渠道廝殺即將拉開帷幕,原本的臺下角力,也將逐步走向臺前,明刀明槍直接開幹。夾縫中生存的小廠往往受傷最重,即便活下去也得傷經斷骨。

如今,各家大廠的手已經伸到了遊戲、拍照、自拍等各個細分領域當中,純粹的“小而美”也被驗證了是個僞概念,想要活下去只有三條路:第一,背靠大樹好乘涼,被收編;第二,有持續的資金投入,硬燒;第三,喬布斯這樣的人物誕生,且趕上手機行業的大迭代,發佈驚世之作。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二三基本不可能發生,未來國產手機行業大概率會步入“類BAT”的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