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很好的職業,人們都想幹,但這個職業不是一般人可以乾的,他就是皇上。但有的皇帝就不走運了,一上臺搞不好就會亡國,稱爲亡國之君。亡國之君在歷史上有很多,他們的下場一般都不好,比如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

崇禎算是倒黴的,他本來有着遠大的夢想,想重新壯大明朝,但是自己一上臺,就碰到了天災,瘟疫,農民起義,外部勢力進犯等事情,有的皇帝碰到一件就夠倒黴了,但是這幾件事情都被崇禎碰上了。不管崇禎如何努力,明朝要亡,自己還是擋不住。

在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包圍住北京城以後,崇禎的心裏是無助的,但是李自成給了崇禎一個希望,但是崇禎沒有把握住。李自成包圍北京城以後,給崇禎寫了一封信,信中的內容這樣寫道:其實我根本不想當皇帝,都是逼得,如果你給我搞點錢,還封我爲西北王,我立馬幫你打清軍。

說實話,李自成開的條件不過分,畢竟當時的北京城已經被圍了,明軍想守住北京城,希望是很渺茫的。我們都知道打戰都忌諱兩線作戰,明朝有着內患和外患,如果讓李自成去打清軍,剩下國內的農民軍,差不多明朝就可以解決。

如果可以暫時同意李自成的建議,也可以拖延時間,畢竟崇禎已經發出了勤王的命令,距離北京城最近的關寧鐵騎由吳三桂率領,聽到崇禎的號令以後,狂奔往北京城敢,以關寧鐵騎的戰鬥力,不說打敗大順軍,最起碼可以把大順軍趕走。但是崇禎的做法,十分的果斷,那是不可能妥協的。

這樣的後果就是明朝滅亡,崇禎吊死在樹上。對於議和,這也不是第一次,當年就有大臣提出,和後金議和,等把農民起義軍幹掉,在來專心對付後金,但是這個提議也被崇禎拒絕了。對於崇禎的做法,我們也不會感到奇怪,因爲明朝有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傳統觀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