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然而,他埋葬的地方一直是个谜,1956年7月14日,几位年轻人在游览牛头山时,在红觉寺发现了一座地宫,揭开了百年之谜。

在这座地下宫殿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和玉器,最珍贵的是镀金的喇嘛宝塔,上面刻着“金陵牛头山红觉寺,是太监李福山,奉师,佛教弟子的太监,一直致力于佛教。

红觉寺地宫显然是一座融合了佛教和伊斯兰教丧葬制度的陵墓,出土文物精美,说明其身份必然不同。

这让考古学家非常不解,太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尊重!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没有出现像李善福这样的宦官。

经过各方论证,最终结论是李善福就是郑和。

郑和为什么要这么秘密地埋葬呢。

郑和虽然是宦官,但他的祖先赛典赤·维斯丁是元代有影响的大臣。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洪武十四年,出兵云南三十万人,年仅10岁的郑和成了囚犯,他随军来到南京,被朱元璋送给朱棣当仆人,后来,他被提升为太监。

朱棣与朱云文角逐王位时,郑和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朱棣的信任,永乐二年,朱棣自己姓“郑”,当上了官宦。

为了弘扬以德治国,对外进行经贸文化交流,朱棣还找了朱云文的下落,于是派郑和率船队到海外,郑和今年才33岁。

郑和的船队有多大?

为了尽快出访西方国家,南京龙江堡船厂迅速制造了62艘大船,每艘船长44英尺,宽18米,带领27800人携带了大量的金银、钱币、丝绸、瓷器、铁器和青铜器,这是郑和第一次西行。

1430年,郑和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西洋航行,游历了20多个国家,三年后,他回到了南京,1433年,郑和在古力病逝。

在官方历史上,情况就是这样,但郑和为什么用“李”作姓呢?

据考古人员考证,牛头山有明朝开国元老李贤的妃子墓,回族人,曾掌管六宫的事务,郑和本人也是穆斯林,他跟随李贤的妾,借姓“李”,希望得到保护,这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康熙二十二年修订的《江宁县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三宝太监郑和墓位于牛头山西侧,下令他去永乐西行,他有一份了不起的工作,上一次西行,他在古力病逝,皇帝把衣服埋在这里。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像郑和这样伟大的航海家,在他死了几百年之后,就找不到一个确切的埋葬地点呢?

有许多不可避免的原因。

宣德初年,郑和年事已高,赶上了明朝成祖之死,郑和失去了最大的支持,各方面都陷入两难境地。

一方面,郑和不信任新宣德皇帝;另一方面,他的敌人夏元吉掌握了朝廷的权力,这个人冷酷无情,他经常秘密破坏郑和的宝船和档案,试图抹去郑和西游记的功绩。

在此背景下,郑和在牛头山看望了他的好朋友宗谦,他在南京秘密修建寺庙和佛像,并秘密安排自己的后事。

郑和第七次西行,在印度古力病逝。

那时,已经是仲夏了,郑和的尸体自然不能长期保存,所以不可能运回中国安葬,据史料记载,郑和的船队在古黎停留了几十天,应该是处理郑和遗骸的。

古印度是佛教和伊斯兰教交融的国家,郑和的尸体在这里火化是合理的。

根据印度的风俗,牛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因此,很明显牛的牙齿和角和骨灰一起葬在地下宫殿里。

郑和死后,玄德皇帝为了利用郑和的威信,继续派使者出使西方国家,所以决定不暗中哀悼,秘密埋葬。

红觉寺宝塔建于玄德八年,郑和去世之年,宣德十年前建成后,如果建红觉寺宝塔是为了纪念郑和,那就是郑和遗骸的安葬日期。

明孝宗年间,郑和下西洋约50年后,关于郑和的西游记问题曾引起激烈的争论,郑和的西游记被认为是一个“坏政策”,所有的材料都被一堆火烧毁,这是郑和历史上的一个巨大错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