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武藝非凡,甚至連猛虎都喪生在他醋鉢大的拳頭下,但是,在武松“出差”回來,發現自己哥哥被殺後,他千方百計查清來龍去脈,可是,在找到證據之後,他第一時間,是去官府告狀,而不是報仇雪恨,武松爲什麼要相信官府呢?

後來,官府告訴武松,證據不足,不予受理後,武松又怒殺潘金蓮、鬥殺西門慶,在殺死兩人後,武松第一時間,仍然是去官府自首,他再一次選擇相信官府。

由於西門慶已死,縣官可憐武松是個好漢,所以將大事化小,最終只是被刺配孟州。在孟州,武松遇到了施恩、蔣門神、張團練、張督監等人,武松在這裏,表現了一個百姓的順從,對張督監的“百般呵護”,更是感激涕零,這一次,他仍然選擇要相信官府。

張督監不僅愛他敬他,還將自己“心愛的養娘”玉蘭許配給他。張督監對武松說:“此女頗有些聰明伶利,善知音律,極能針指。你若不嫌低微,數日之間,擇了良辰,將來與你做個妻室。”

武松聽完,當即跪下,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小人是個牢城營內囚徒,若蒙恩相抬舉,小人當以執鞭隨鐙,伏侍恩相。”

可惜,這一切,卻都是表面做出來的功夫。就在武松放鬆警惕,以爲張督監是個知遇恩人的時候,災難來臨了。

武松心念張督監的“恩情”,所以當他聽到家中有賊的時候,第一時間是要幫助張督監去捉賊,可誰想,自己居然稀裏糊塗成了那個賊,遭到痛打的武松,這才醒悟過來,知道是張督監和蔣門神等人設計,賺了自己。這時武松才醒悟過來,尋思道:“叵耐張督監那廝,安排這般圈套坑陷我,我若能夠掙得性命出去時,卻又理會。”

而且,張督監還要置武松於死地,派了公差和蔣門神的徒弟,要結果武松,幸好武松藝高人膽大,料理了押送人,回去之後,血濺鴛鴦樓,殺了張督監一家並張團練、蔣門神等人,並留下血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然後才飄然離去,浪跡江湖。

此時的武松,纔對官府徹底失去了信任,之後,他化身行者,到二龍山和魯智深、楊志等人入夥,走上了徹底反抗官府的道路。

那麼,有個問題很有意思,那便是:爲什麼武松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相信官府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便是施耐庵將武松,當成了一類人的原型來寫。這類人,便是相信官府能爲受害者鳴冤的人

在封建社會,即便是清平時代,官府能否爲老百姓伸冤,也要看當時的縣官是否有能力、有良心,而在奸臣當道、賣官鬻爵的時候,當官府遭遇豪強與百姓的衝突時,能爲百姓伸冤的概率更小。然而,天下芸芸百姓,一旦遭遇強權欺凌,最能想到的“救星”,卻只有官府,他們沒有辦法與權貴爭執,只好將希望寄託到官府身上!

只有在勾結豪強的官府面前,撞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他們纔會放棄官府,轉而求助神靈或遊俠,我想,這或許也是中國百姓大多迷信或喜歡看武俠小說的原因之一吧!

施耐庵描寫一百零八人被“逼上”梁山,其實各自有自己的人物性格和環境,武松,就代表其中的一大類!施耐庵將其當作典型來寫,而且用了十章的篇幅,只告訴讀者一件事情,那便是:相信官府,太過幼稚,即便神勇如武松,仍然如此。

但武松卻又是一位快意恩仇、武藝高強的英雄,在某種方面,他就是我們中國人所期待的俠客,這樣的人,一旦徹底覺悟,就再也不會相信官府,最終走上徹底反抗的道路,這也是武松開始時還會給宋江說要“招安”,等到最後,卻成爲公開反對宋江“招安”的三個猛人(另外兩個,是魯智深和李逵)之一。

施耐庵將武松刻畫的非常傳神,不僅寫出了他“專愛打天下硬漢”的剛強性格,而且還寫出了他快意恩仇的俠客情懷,當然,也批判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相信官府的幼稚。

施耐庵之所以這樣寫,確實是出於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正如王韜曾評判的:“蓋於時宋室不綱政以賄成君子在野小人在位賞善罰惡倒持其柄。”可見,宋徽宗前後的宋朝,統治階級受賄成風,勾結豪強、暴虐百姓,不能賞善罰惡,百姓在官府面前,是永遠鬥不過豪強權貴的。

金聖嘆評價武松是“專打天下硬漢,不明道理的人”,這話不無道理,潘金蓮、西門慶蔣門神、張團練、張督監等人,或淫蕩、或奸詐或無賴、或詭計、或貪婪,但在武松面前,都得死。猛虎尚且赤手殺得,更何況是宵小之輩!

然而,即便是“專愛打天下硬漢”的武松,仍然要生活在黑暗的社會環境中,這無疑是無奈的,這也是施耐庵和封建社會中任何人都無法破解的一張大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