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從1958年的5.15%上升至2012年的23.2%;18歲及以上人羣血脂異常率從2002年的18.6%上升至2012年的40.0%;18歲及以上人羣的肥胖率從2002年的4.8%上升至2012年的11.9%。基層是高血壓防治的主戰場,基層醫生是防治高血壓的主力軍,瞭解高血壓診療常規至關重要。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高血壓危害知多少?

血壓越高,心臟及諸如大腦、腎臟等主要器官的血管受到損害的風險就越大。世界範圍內,高血壓是心臟病和卒中首要的可預防因素。
如果不加控制,高血壓可導致心梗、心臟擴大並至心力衰竭。血管可能出現膨脹突起(動脈瘤)和薄弱點,並在這些地方更易發生阻塞或破裂。血管中的壓力可以迫使血液滲出、進入腦部並引發卒中。高血壓還能導致腎衰竭、視力下降和認知障礙。
高血壓引發的健康後果還能與其他因素相結合,增大心梗、卒中和腎衰竭的發生幾率。這些因素包括吸菸、不健康的飲食、飲酒、缺乏身體活動、長期壓力增加以及肥胖、高膽固醇和糖尿病。

高血壓診斷標準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診室血壓,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可診斷爲高血壓。
血壓測量值:診室血壓至少測量2次,間隔1-2 min,取平均值作爲受試者的血壓。如果SBP或DBP的2次讀數相差5 mmHg以上,應再次測量,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

高血壓的治療目標和管理流程

高血壓治療的根本目標是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腦、腎與血管併發症發生和死亡的總風險。

1. 一般患者血壓目標需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2. 在可耐受和可持續的條件下,合併糖尿病、蛋白尿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血壓可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3. 老年高血壓患者建議血壓<150/90 mmHg。近期的研究亞組分析顯示,更低的血壓目標(SBP<130 mmHg)對老年人羣有益,應根據合併症、耐受性及堅持治療的可能因素綜合決定。
圖1 初診高血壓的管理流程

高血壓的生活方式干預與藥物治療

生活方式改善

1. 減少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鉀攝入量。

2.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

3. 控制體重,使BMI<24.0 kg/m2 ;腰圍:男性<90 cm,女性< 85 cm。

4. 不吸菸,徹底戒菸,避免被動吸菸。

5. 不飲酒或限制飲酒。

6. 增加運動,中等強度,每週4-7次,每次持續30-60 min。

7. 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藥物治療

1.藥物治療方式

(1) 起始劑量,一般患者採用常規劑量。老年人及高齡老年人初始治療時通常應採用較小的有效治療劑量。根據需要,可考慮逐漸增加至足劑量。

(2) 長效降壓藥物,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物,以有效控制24 h血壓,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如使用中、短效製劑,則需每天2-3次給藥,以達到平穩控制血壓。

(3) 聯合治療,對血壓≥160/100 mmHg、高於目標血壓20/10 mmHg的高危患者,或單藥治療未達標的高血壓患者應進行聯合降壓治療,包括自由聯合或單片複方製劑。血壓≥140/90 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聯合治療。

(4) 個體化治療,根據患者合併症的不同和藥物療效及耐受性,以及患者個人意願或長期承受能力,選擇適合患者個體的降壓藥物。

(5) 藥物經濟學,高血壓需終身治療,需考慮成本-效益。
2.治療藥物選擇
常用降壓藥物包括鈣通道阻滯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ACEI、AR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五類,以及由上述藥物組成的固定配比複方製劑。建議五大類降壓藥物均可作爲初始和維持用藥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危險因素、亞臨牀靶器官損害以及合併臨牀疾病情況,合理選擇降壓藥物。此外,α受體阻滯劑或其他種類降壓藥物有時亦可應用於某些高血壓患者。
CCB爲最常用的降壓藥物,包括硝苯地平、非洛地平、貝尼地平、氨氯地平等。我國完成和參與的HOT-China、HOT-Plendil、FEVER等多項大型臨牀研究顯示,應用非洛地平緩釋片降壓平穩,達標率高,可有效降低腦卒中等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
常用的β受體阻滯劑有阿替洛爾、美託洛爾、比索洛爾、阿羅洛爾等。比索洛爾是β1受體選擇性更高的β受體阻滯劑,用於高血壓、心絞痛的治療,平穩降壓的同時可減慢心率。
表1 根據心血管總體危險量化估計預後危險度分層表
圖2 藥物治療的選擇方案
表2 不同降壓藥物的適應證
參考資料:
1. 北京高血壓防治協會, 等. 基層心血管病綜合管理實踐指南2020. 中國醫學前沿雜誌(電子版). 2020; 12; 8.
2. 世界衛生組織在線問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