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提升;構建區域內的卒中救治地圖;做牢紮實多學科協作;規範綠色通道建設;修得核心技術。
記者|宋攀
近日,在由中國縣域衛生、縣域衛生髮展研究中心與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縣域醫院院長聯盟、海南博鰲縣域醫療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健康中國健康縣域’中國縣域健康大會”上,腦血管病權威專家、醫院管理者代表相聚一堂,蒞臨“腦卒中防治能力建設分論壇”,就腦卒中防治關鍵模式、關鍵技術等話題進行了深度研討,思想碰撞引人入勝。
01
吉訓明:減少百萬新發殘疾 遠程卒中中心是“利器”
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吉訓明在論壇上宏觀介紹了我國腦卒中防控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吉訓明介紹,我國現有腦卒中患者1300多萬,且仍以8%的速度遞增。令人擔憂的是,我國18歲以上成人腦卒中發病率、複發率、死亡率均高於歐美國家。加強腦卒中防控,“減少百萬新發殘疾工程”(以下簡稱“百萬減殘工程”)是當前可考覈,可落實的一個重要抓手。
據瞭解,百萬減殘工程旨在通過5年的推動,減少100萬新發腦卒中殘疾。吉訓明指出,助力百萬減殘工程實施,破解心腦血管病防治供需瓶頸,借鑑國際經驗,遠程卒中中心是一種需大力推廣的模式。與一般的遠程醫療不同,遠程卒中中心改變了患者等醫生的傳統方式,利用一鍵通、5G、數據快速傳輸等高新技術可實現醫生等患者,上級醫院實時指導下級醫院。目前,依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成立的國家遠程卒中中心可開展遠程指導靜脈溶栓、介入手術,遠程疑難病會診、遠程門診、遠程教學講座、遠程教學病歷討論等。國家遠程卒中中心入網醫院4150家。其中三級醫院740家、二級醫院2550家,一級醫院及社區衛生院860家。
02
徐冰:藉助卒中急救地圖
構建從溶栓到取栓的橋接管理
數據顯示,我國卒中救治還面臨需求與服務供給不平衡的狀態。卒中患者及時有效的轉運機制至關重要,卒中急救地圖被業內視爲可以依賴的途徑。瀋陽市腦卒中診療專業質量控制中心主任、瀋陽腦科醫院副院長徐冰介紹了該市的情況。2017年7月15日,在瀋陽市衛健委的支持下,瀋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牽頭構建的1.0版“瀋陽市卒中急救”地圖正式發佈。這也是東北首個、全國第7個卒中救治地圖。至今,瀋陽市卒中急救地圖已升級至3.0版本,實現各區縣全覆蓋。
如今,藉助卒中急救地圖APP,老百姓和醫務人員可以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從初級到高級的轉診。此外,隨着瀋陽市區域卒中專科聯盟的不斷完善,瀋陽市卒中中心救治體系逐步實現從初級卒中中心到高級卒中中心轉運機制的構建,實現從溶栓到取栓的橋接管理。
03
方琪:多學科聯合要有多個落地途徑
在論壇現場,多位專家指出,給予卒中患者更快、更恰當的救治,多學科協作是必由之路。在卒中中心建設、認證評估中,多學科協作佔比分數也較高。良好的多學科協作水平,不僅是縮短救治銜接時間的前提條件,也是提高醫療質量,守護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多學科協作不能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要落地。”論壇現場,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蘇大一附院”)副院長方琪在作《卒中中心建設的蘇州經驗》報告伊始,首要提及的就是多學科協作。在該院,多學科協作的落地途徑包括急診綠色通道現場多學科團隊合作、線上(微信羣)多學科合作、多學科腦卒中聯合門診、多學科血運重建團隊、多學科複合手術團隊、多學科卒中專病門診、多學科社區篩查及義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院每週四下午都會開設多學科腦卒中聯合門診。在此門診,多學科專家一起爲有需求的卒中患者制定一對一的個性化方案。該院卒中專病門診,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康復科等醫生排班坐診,門診設有標準化的篩查流程和評分體系。
04
王繼躍:完善綠色通道建設 DNT最短8min
綠色通道建設是卒中中心建設的核心之一。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院腦科醫院(以下簡稱“腦科醫院”)院長王繼躍在論壇上分享了該院的建設經驗。王繼躍表示,卒中中心綠色通道,核心內涵建設要關注3個時間節點——從發病到治療的時間OTT(on set to treatment time,OTT)、從進院到靜脈溶栓的時間(doorto needle time,DNT)、從進院到股動脈穿刺的時間(door-to-puncture time,DPT)。爲此,腦科醫院卒中中心從軟硬件等多個方面進行完善優化。
讓外界印象深刻的有,硬件升級,腦科醫院在急診旁邊裝修了包括6張ICU的急診卒中病房;人員重組,將神經內、外科溶栓取栓團隊重組,一起排班,設置專職卒中綠道護士。在多學科保障方面,急診影像設置專用CT,CT血管造影(CTA) 24小時開放;急診檢驗,綠道優先,24小時值班;收費處綠色通道卡先檢查後交費。急診和病房常規備份阿替普酶,尿激酶、造影劑等。
王繼躍介紹,近三年,醫院累積溶栓1700餘例,DNT中位數時間39分鐘,最短8分鐘。累計取栓600餘例。2019年4月,腦科醫院還引進全國第二臺國產移動CT救護車,爲靜脈溶栓向院前延伸、DNT時間進一步縮短提供了技術支撐。A-DNT(達到救護車溶栓時間ambulance-DNT)時間平均在20分鐘以內。
2018年12月,腦科醫院卒中中心被國家衛健委腦防委和山東省腦防委認證爲示範高級卒中中心。
05
章成:“鏈式雙繞”卒中高效救治的“訣竅”
論壇現場,自貢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章成分享的一組數據,讓與會人士充分領略到該院卒中中心過硬的軟實力。
章成介紹,該院卒中中心年接診量在四川省居於領先地位。從臨牀效果來看,其中,腦血管再通率97%,良好預後率達67.67以上,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72小時內手術夾閉/介入栓塞完成率90%以上。2020年3、4、5月連續三月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介入再通技術綜合排名全國前十。
這些結果的背後,是該院卒中中心對“時間就是生命”的生動詮釋。在該院,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入院到靜脈溶栓時間間隔(DNT)平均控制在21.2分鐘(腦防委要求60分鐘以內)。患者入院到動脈穿刺時間間隔(DPT)平均控制在65.45分鐘(腦防委要求90分鐘以內)。
他們是如何實現這一點的呢?章成在論壇中重點介紹了該院上下聯動、多科協同、全力打造急性卒中鏈式雙繞救治模式的經驗。該經驗得到了四川省衛健委的認可。2019年9月,四川省衛健委發文要求全省借鑑學習此經驗。
章成介紹,所謂“鏈式”,是指在卒中急救中從疾病識別到實施救治的院前、院內各環節進行有效串聯,並要求各個環節的救治措施做到標準化、流程化和個體化,如此以來極大地減少院前派遣、評估和轉運延遲,從而使更多患者快速到達醫院,在時間窗內接受溶栓/取栓治療。而所謂雙繞則是指在院內救治環節,較傳統的綠色通道,繞行急診科、繞行病房,直接進行多模式影像檢查等後續治療的救治模式。
06
王軒:複合手術掀開缺血性腦血管治療新篇章
南開大學附屬環湖醫院醫師王軒在論壇現場分享了複雜手術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中的應用。王軒介紹,以往,缺血性腦血管病手術治療無外乎三個方面——支架、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搭橋。CEA通過切除增厚的頸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性斑塊,從而預防由於斑塊脫落引起的腦卒中。如果血管完全閉塞,且評估患者多次發生腦梗塞,血流動力學沒有明顯的血流代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給患者做搭橋手術。而如今,在前三個的基礎上,行業內有了更加先進的手段——複合手術。複合手術要求醫生同時掌握介入和開刀兩項技術。王軒還以病例分享的形式給與會人員介紹了複合手術在介入閉塞載瘤動脈、支架術後剝脫補救、支架術後搭橋補救等中的應用。
腦卒中防治能力建設分論壇由美敦力公益支持。

—End—

【管理者園地】洪家文:不滿足這5點,醫共體很難達到 “緊密型”!

【專家訪談】劉峻:做實慢病管理,醫共體必須打破這個瓶頸!

醫共體建設的思與辯

霍勇:僅有胸痛中心是不夠的,還必須推行“胸痛救治單元”!

重磅!2019中國縣級醫院百強揭曉,51家醫院名次上升!第一名是……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