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喬布斯曾經認爲3.5英寸是手機的黃金尺寸,更大的屏幕愚蠢至極。如果他活到今天,不知會如何看待這一判斷。喬布斯錯了嗎?我認爲並沒有,他只是低估了人們爲了一塊更大的屏幕不惜犧牲便攜性和握持感的程度。

假如不是考慮到便攜性和握持感,人們自然希望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越大越好,以此來獲得更寬闊的視野和更舒適的操作體驗。事實也證明,人們願意爲了後者而在便攜性和握持感上做出一些犧牲。過去十年,手機屏幕尺寸越來越大,直到模糊了與平板電腦的界限。

與此同時,人們對更大尺寸屏幕的接受度也逼近極限。這時,摺疊屏的出現爲智能手機廠商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可以摺疊的屏幕設計,在兼顧便攜性和握持感的同時,進一步拓展了手機屏幕的邊界。在華爲、三星的推動下,摺疊屏手機逐漸被市場接納。

摺疊屏會成爲主流的智能手機形態嗎?在這個問題上我傾向於給出否定的答案。恰恰相反,我認爲“去屏幕化”纔是智能終端設備的發展趨勢。

摺疊屏只是一種過渡性解決方案

可以摺疊的柔性面板的確堪稱一項突破性的顯示技術,但對於智能手機來說它的出現只解決了大尺寸屏幕的收納問題。摺疊屏手機展開之後與一款平板電腦無異,唯一的不同在於它可以通過摺疊的方式變得更加便攜。

目前市場上的摺疊屏手機採用的摺疊方案不盡相同,或橫折、或豎折、或向外折、或向內折,在不同的屏幕形態下,手機應用的佈局是否能夠始終保持正確、美觀,形態不一的摺疊屏手機的出現爲開發者們製造了不小的麻煩。手機廠商當然希望所有開發者爲其單獨適配應用,但這並不現實。

柔性面板產能不足、摺疊屏手機售價高昂以及軟件應用的適配等一系列問題,都導致摺疊屏手機無法在短時間內普及。相比主流形態屏幕手機,摺疊屏手機目前的市場保有量不值一提。

然而在摺疊屏手機普及受阻的同時,柔性面板顯示技術卻日新月異,從可摺疊逐漸走向可捲曲。

目前華星光電已經開始試產新一代柔性屏,TCL在2020年MWC大會上展示的樣機顯示,通過卷軸式的設計,手機屏幕可以像紙一樣捲進機身裏,樂觀預計2021年上半年就能夠量產。三星此前也曾發佈過一款類似的概念產品,同樣採用卷軸設計,將2-3倍屏幕大小的柔性面板隱藏在機身裏,使用時抽出來,不用時收回去。

可捲曲柔性面板的量產毫無疑問將會使得摺疊屏手機的身份變得非常尷尬。說到底,摺疊屏只不過是大尺寸屏幕的一種收納方案,但它既不是唯一方案,也絕不是終極方案,它只是一種過渡性的解決方案。等不到摺疊屏手機熱銷,捲曲屏就會席捲而來。

從概念到現實,去屏幕化浪潮已至

屏幕的價值只有當我們使用它時才能夠體現出來,當我們不用它時,屏幕的存在幾乎毫無意義。認清楚這一點我們才能夠理解並預判到屏幕未來的發展趨勢。

爲了賦予屏幕在非使用狀態下的價值,設計師們做了許多嘗試。比如,智能手機廠商曾嘗試在手機息屏狀態下顯示時間,電視廠商試圖將屏幕設計得更具藝術感,以此賦予屏幕一定的裝飾價值,但大多數功能都形同雞肋。

與此同時,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一些廠商開始嘗試通過各種方式讓屏幕隱藏起來,讓人們在不使用屏幕時察覺不到屏幕的存在。這一變化在大屏設備上表現得要更爲明顯。比如小米在今年8月份推出的透明電視,採用一塊透明的面板,讓電視屏幕與空間融合,達到“消失”的效果。

當然,手機廠商也在積極研發透明面板手機,三星一項專利繪製的渲染圖顯示,三星透明手機除了APP、時間等內容顯示區域不透明外,其他區域均爲透明狀態。屏幕透明化將是智能終端設備未來的一種發展方向,也是“去屏幕化”趨勢的一種表現形式。

通過收納的方式達到“隱藏”屏幕的效果,也是“去屏幕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海信在2020年CES展上發佈的全球首臺捲曲屏幕激光電視,就是通過將高性能捲曲屏幕收納近底座的方式讓屏幕“消失”。包括上文提到的可收納式的手機屏幕,未來不排除會將屏幕完全收納至“卷軸”中,讓手機屏幕在非使用狀態下徹底消失。

相比透明化和可收納兩種方式,更超前的技術是虛擬屏幕與物理屏幕的融合,一數科技此前推出過一款腕投智能手錶,將虛擬屏幕像投影一樣投在手背上、桌面上、牆上,結合虛擬觸控和虛擬交互技術,實現用手操控虛擬屏幕。

這樣的黑科技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美國一家科技公司已經利用超聲波技術在空中構造出能夠讓用戶感知到的三維物體並進行各種操控。這些原本只會出現在科幻電影裏的場景正逐步從概念走向現實,到那時,我們究竟還需不需要一塊物理屏幕就成了一個問題。

相比摺疊屏,透明屏幕、可收納捲曲屏幕、虛擬屏幕顯然更能夠代表智能終端設備的未來形態,隨着這些技術從概念走向現實,“去屏幕化”浪潮已經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