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去西天取經,佛教東擴的代表性事件,但不是開始,只是東擴過程中的一個環節。

唐王李世民作爲人皇,接受了佛祖的東擴計劃。

不接受也沒辦法,做個夢被拉到地府走了一圈,只有辦“水陸大會”超度亡魂,才能得到內心的安寧,畢竟殺過兄弟,讓很多無辜的人枉死。

涇河龍王私改行雨點數一事,絕非龍王一時賭氣,而是一場預謀已久的行動,旨在引出李世民遊地府一事,幫助佛教在下界合理東擴。

涇河龍王死後,地府掌權者佛教地藏王菩薩一定不會虧待他,轉世投胎後的地位會很高,這是佛教給他的獎勵。

龍族,在佛教東擴一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涇河龍王只是參與者之一,西海龍王也是參與者。

龍族屬玉皇大帝統領,管理下界水域,地位在諸仙之中不高,但在下界的地位極高,是玉皇大帝安排在下界的仙界諸侯王,龍王之位可世襲,且由龍王自己做主誰來繼承龍王之位。

可是,下界的地位再高,也難掩在上界地位低下的尷尬。

所以,各大龍王不斷的向仙界輸送龍族優秀子弟,以提高龍族在仙界的地位。

由於龍族地位本就不高,龍族子弟在上界的職位也不高,很難有效的提高龍族在仙界的地位。

爲此,龍族倒向了道教的兄弟教派,由太上老君創立的佛教。

燃燈古佛爲佛祖時,佛教諸佛、菩薩等,只在西方活動,佛教處在初期的發展階段。

如來爲佛祖後,佛教發展迎來瓶頸,突破的辦法只有一個,那便是東擴,才能繼續發展佛教,才能在三界立足。

早在與謀求人皇接受佛教東擴之前,佛祖已經動手,將龍族拉至佛教陣營,玉皇大帝失去了對龍族的絕對控制權。

拉攏龍族,得有足夠的實力。

佛祖有實力,佛教有實力,但都不如玉皇大帝和道教天庭。

想讓龍族就範,必須有可以控制他們的能力。

經過幾千上億年的研究,佛教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擁有了讓犯錯龍族子弟恢復原身的化龍池。

原著道:“長老四衆,俱各叩頭謝恩。馬亦謝恩訖,仍命揭諦引了馬下靈山後崖化龍池邊,將馬推入池中。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鬚,一身瑞氣,四爪祥雲,飛出化龍池,盤繞在山門裏擎天華表柱上,諸佛讚揚如來的大法。”

玉龍三太子因燒燬殿上明珠,被父親告了忤逆大罪,被判斬刑,觀音菩薩救下他之後,命他追隨唐僧西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在鷹愁澗,孫悟空與三太子大戰,觀音菩薩及時出現,將三太子變成了白馬。

原著道:“他兩個在澗邊前這一場賭鬥,果是驍雄,但見那:龍舒利爪,猴舉金箍。那個須垂白玉線,這個服幌赤金燈。那個須下明珠噴彩霧,這個手中鐵棒舞狂風……菩薩上前,把那小龍的項下明珠摘了……那龍即變做他原來的馬匹毛片……那小龍口銜着橫骨,心心領諾。”

通過這段原著不難看出,龍族子弟賴以生存的是項下明珠。

只要有仙佛取下他們的明珠,龍族子弟便失去了絕大部分法術,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

龍族地位低,還是天庭餐桌上的一道菜,犯點小錯會受嚴懲,一輩子就完了。

先前犯錯的龍族子弟,佛教想吸收他們,只能求玉皇大帝放過他們,玉帝放人已經很給面子了,龍珠不會還給他們。

如此一來,佛教得到的也只是基本上沒有了法力的龍族子弟。

有了化龍池,情況便不同了。

玉帝不給龍珠,佛教照樣能讓基本上沒有了法力的龍族子弟恢復原身,在恢復原有法力的基礎上,還能提高一些法力,爲佛教所用。

化龍池的出現,讓龍族子弟多了一個選擇。

由於佛教管理比道教和天庭寬仁,也不殺生,所以龍族倒向了佛教。

隨着龍族的加入、下界佛教東擴,地藏王菩薩掌管冥界、諸多犯錯神仙加入佛教、佛教成員在天庭任職的數量增加等,佛教的勢力已經超過天庭。

此種局面下,玉皇大帝實際掌管的只有天庭了,掌控三界成了一種形式。

化龍池,佛教掌握的核心法術,龍族的幸運,玉皇大帝的悲哀。

唐僧取經,只是表面艱難,實則容易,有大神通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的保護,有仙佛暗中幫助,十萬八千里就是走個過場,熱鬧罷了。

佛教東擴隨着唐王李世民對佛教的認可,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沒有唐僧取經,佛經也照樣能到東土大唐。

取經最重要的意義不在真經,在於佛教通過取經展示“肌肉”,通過取經贏得下界百姓的心,通過取經拉攏下界犯錯的神仙加入佛教,等等。

吳承恩若寫《西遊記》的後傳,一定是道佛大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互聯網,很難覈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