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受到傳統老經驗的影響 ,許多新手爸媽都會在上幼兒園之後纔給孩子穿上內褲,但其實這樣的做法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之前我去樓下散步的時候,就發現小區裏有幾個兩三歲的娃娃,仍然穿着開襠褲跑來跑去。頓時我的心情就鬱悶了,讓孩子光着屁股在外邊玩耍,不雅觀不說,還不衛生!

給寶寶穿上內褲的好處

第一、 更加衛生乾淨

寶寶的精力是比較旺盛的,喜歡爬來爬去,如果寶寶總是光着屁股就會很容易沾上細菌和病毒。不僅如此,寶寶的私處也是非常敏感的。

如果不小心染上病毒,很有可能就會導致皮膚感染。如果寶寶穿有內褲這個保護盾,即使寶寶在地上隨意打滾,家長也不必過於擔憂。

第二、強化性別意識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其實他並沒有形成清晰的性別意識,上廁所的時候可能也做不到主動的去避諱異性。但如果能讓寶寶習慣穿着內褲,可以讓其更加清楚地明白男女之間的差異,孩子的性別意識也會被隨即強化。

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後,自然也不會因爲性別不清而鬧出笑話,對於孩子的未來發展有莫大的好處。

第三、更利於進行如廁訓練

一般來說,寶寶在兩歲之後就可以跟大人進行正常的溝通。因此家長也可以趁着這個機會鍛鍊孩子獨立如廁的能力。如果是在家裏,寶媽可以給寶寶穿上內褲,並且明確告訴寶寶不要弄髒內褲。

如果想要上廁所就一定要先將內褲脫下來,否則就會把內褲弄髒。相信經過不斷的練習,寶寶能夠完美掌握這項基本技能。

寶寶何時穿內褲才適宜?

2歲左右的時候(男孩)剛出生的寶寶其實大多數的時間裏都是在穿尿不溼,之所以給孩子穿尿不溼,是因爲這個時候的寶寶自控能力還比較薄弱。等到寶寶不需要紙尿褲的時候,其實就是穿內褲的時候,通常會在孩子兩歲左右。18個月左右的時候(女孩)兒科專家認爲女孩穿內褲的時間可以稍稍提早一些,在18個月時就可以嘗試着給孩子穿上內褲,因爲女性的生理結構相對來講要複雜一些,更容易接觸到肉眼看不到的細菌。

選購寶寶小內褲的攻略,以供參考

1)考慮尺寸

選內褲的一大難題就是尺寸大小,這裏建議可以沿着寶寶屁股最翹的地方去測量,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加5釐米左右的活動量。用這樣的測量方式,一般來說不會出現過大的偏差。

如果寶媽是直接在網上購買,也可以讓店家幫忙先量一下內褲的寬度,再行決定。不過還是去實體店購買比較好,不僅容易把控尺寸大小,還能夠讓寶媽能夠更加真切的感受到面料是否柔軟親膚。

2)選定材質

材質一般建議是選擇純棉或者是莫代爾棉,這兩種材質比較柔軟,摸上去不會覺得特別硬邦邦。相比純棉,莫代爾棉會更加的透氣輕薄,夏天選擇莫代爾棉的寶媽會比較多。

3)裁定顏色

相比之下,淺色的小內褲會更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如果內褲顏色過深,可能這款內褲的染色劑加的比較多。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淺色的小內褲能夠讓媽媽實時觀察到寶寶的異樣。假設發現內褲上有不明痕跡,也可以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4) 決定款式

款式的選擇也非常重要,三角褲比較貼身,能夠更大限度的隔絕外界細菌。但缺點在於容易出現運動後勾襠的尷尬情況。相比來講,四角褲會更加的寬鬆透氣,束縛感也沒有那麼強烈。

但在選擇四角褲的時候,褲腿是一個關鍵因素,寶媽們一定要根據寶寶實際腿圍來選購,如果尺寸過小,大腿緊繃的不適感容易激起寶寶的排斥心理。

除了內褲選購這個問題以外,還有一些寶媽會遇到寶寶非常排斥穿內褲的情況。不管怎麼勸,怎麼哄就是沒有用。

如果遇到這種狀況,作爲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才能讓小褲褲更順利的成爲寶寶的好夥伴呢?

第一、 發揮榜樣的積極作用

如果是在二胎或者是多子女的家庭,家長可以嘗試讓老大發揮榜樣的積極作用。家長可以在老二面前誇哥哥穿的內褲好看。

同時也可以讓大寶特意在老二面前談談穿內褲的感受,着重可以用到舒適好穿這些褒義詞。在老大的帶動下,老二自然也會選擇服從,更快的適應小褲褲的存在。

第二、特地選擇寶寶喜歡的圖案

對於大多數的寶寶來講,動畫片是他們的最愛。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寶寶也會對動畫片裏的某些主人公表現出濃烈的喜愛之情。

所以在給孩子選購內褲的時候,家長也可以花點心思,用心選擇寶寶喜歡的圖案,這樣寶寶也會更加容易接受。

第三、 用多種方式告訴寶寶不穿內褲的危害

前面我們說過,兩歲左右的寶寶已經能夠跟父母建立起比較良性的溝通。那麼寶媽們也可以耐心地跟寶寶說明不穿內褲會帶來的危害,比如說容易因爲摩擦長痱子等等。

如果覺得說教的方式過於死板,家長也可以陪寶寶看一些針對性的視頻,在觀看的過程中,刻意地去引導寶寶,讓其知道每一個小朋友都是需要穿內褲的。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寶寶的排斥心理也會慢慢地被弱化。

寫到最後

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速度是存在差異的,寶媽們要根據自家寶貝的實際情況來爲寶寶選擇穿內褲的時間。在選購的時候希望也能考慮到今天講到的幾個方面,避免買到不合適的內褲,白白浪費精力與錢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