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車水馬龍,佈滿霓虹的21世紀裏,社會的進步引領着人們走向小康生活。這已不是一個緊衣縮食的年代,而是一個適者生存的生活規則,奮鬥成了現在年輕人的專有名詞。

壓力也就潛移默化的埋藏在人的心中,生活中金錢壓力,學業壓力等無處不在,難以逃脫。所以 壓力管理對每個人的健康都很重要,尤其是當你患有2型糖尿病時。因爲你的身體應對過多的壓力的時候可能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壓力會導致皮質醇激素增加,皮質醇上升會導致身體產生更多的葡萄糖和脂肪,這會對血糖控制產生負面影響。2017年2月發表在《肥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無論一個人是否患有糖尿病,慢性壓力都會升高皮質醇水平,從而促進脂肪積累。

而有些人可能會通過喫東西來緩解壓力,根據哈佛大學的健康報告,皮質醇不僅可以增加食慾,而且皮質醇還會升高血糖。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眼睛損傷、神經損傷、足部損傷,甚至心臟病,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有意識的定期排解自己的壓力是至關重要的。

你有壓力嗎?

壓力太普遍了-根據中國心理學會(CPS)的數據,過去一個月中,多達75%的中國成年人至少有一種壓力症狀。

CPS列舉了這些壓力的常見症狀:

•無法集中注意力

•焦慮

•情緒波動

•食慾的變化

•睡得太多或太少

•把自己與他人隔離

•經常性緊張

雖然有些壓力被認爲是“好的壓力”,例如可以幫助您按時完成工作的壓力,但總的來說,壓力是對健康不利,並且會導致健康問題,例如焦慮、抑鬱到高血壓和心臟病。

根據梅奧診所的研究,壓力會影響你的飲食健康,還會導致藥物和酒精的濫用,它還會減少你鍛鍊的動力:2015年1月發表在《運動醫學》(Sports Medicine)上的一篇論文發現,壓力會減少人們鍛鍊身體的積極性。

更糟糕的是,焦慮的症狀(心悸、頭暈、出汗過多)低血糖的症狀很像,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問題。

精神病學家和高級精神病學的創始人Padam Bhatia醫師表示,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壓力有多大,Padam Bhatia博士建議可以問問你的家人和朋友,看看你最近是否有變化。他們會告訴你,你是否需要檢查自己的壓力,並找到放鬆的方法。

採取措施管理壓力

試試以下六種專家策略來降低壓力水平:

通過尋求支持進行糖尿病自我教育

當患有2型糖尿病時,一個常見的壓力來源是對自己的狀況不瞭解。未知的東西是可怕的。你對糖尿病了解得越多,你會覺得自己有能力控制它。建議與經過認證的糖尿病護理教育專家 (CDCES) 會面,這將是獲得最新信息並將其應用於個人層面的最佳方式。

安排好你的藥物和飲食計劃

最初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掌握藥物的使用方法,但是養成定時喫藥的習慣後,您將節省時間並減少壓力。你也可以做一些事情讓健康飲食更容易。

嘗試冥想,以科學證明的方式減輕壓力

每天只需要5到10分鐘來練習。發表在《泰國醫學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of Thailand)上的研究發現,由於冥想,皮質醇水平從每升381.93納米摩爾下降到306.38納米摩爾。

根據2014年6月發表在《激素分子生物學和臨牀研究》 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冥想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減壓工具,甚至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使用漸進性肌肉放鬆法,另一種冥想方法

這個技巧包括拉伸和放鬆你身體的每個部分,一次一個區域。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並在網上找到一個腳本,引導你放鬆身體部位的每一個部位。

2015年4月發表在《循證補充和替代醫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12周的漸進式肌肉放鬆可以降低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焦慮和抑鬱水平,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此外,2016年3月發表在《護理開放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兩次、每次約25到30分鐘的漸進式肌肉放鬆練習,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找到另一種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

問問自己,“我喜歡做什麼來緩解壓力?”答案可能因人而異。例如,有些人可能發現鍛鍊能讓人平靜下來,而另一些人則認爲鍛鍊是一件苦差事。問自己這個簡單的問題將提醒您花些時間來幫助自己放鬆一下。

向您的醫療保健團隊尋求額外幫助

如果您的壓力非常嚴重,以至於您無法維持正常的人際關係,或者您懷疑自己情緒低落,請諮詢您的初級保健醫生或內分泌科醫生,他們可以幫助你應對過度的壓力。

我們煥然新生集團功能醫學逆轉糖尿病,是找到疾病的根源,解決根源問題,從而提升我們五臟六腑的機能。生命是一個整體,影響我們基礎基因表達的信號很多:環境,情緒,壓力,運動,睡眠,喝水等等,所以糖尿病患者學會管理自己的壓力也是逆轉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技能。

(本文作者:焦芳老師,高級健康管理師,煥然新生糖尿病自然療法(亞洲)研究中心健康管理師,臨牀護理專業,從事慢性病個性化訂製健康管理工作4年,運用營養學、中醫養生等各種療法,通過營養均衡飲食、健康生活教育和科學運動干預來預防和改善各種慢性病,恢復整體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