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航市場加速回暖,航線准入“破冰”)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4日消息:根據民航局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國內航空客運市場加快恢復,共完成4535.1萬人次,已恢復至去年同期八成以上,並超過今年1月份,是今年以來月度國內旅客運輸規模的最高值,不過受境外疫情持續影響,國際航線旅客運輸規模持續處於低位,日均運輸約6000人次。8月,全行業完成運輸總週轉量75.4億噸公里,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5.4%。客運方面,8月共完成旅客運輸量4553.9萬人次,接近去年同期75%。其中,國內、國際航線分別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6.2%、87.8%。1-8月累計全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2.32億人次。8月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54.6萬噸,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6.7%。從貨運方式看,全貨機完成貨郵運輸量同比繼續保持較快增長。8月全貨機完成貨郵運輸量22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0.1%。1-8月累計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409.6萬噸。

圖1:2020年1-8月我國完成民航旅客運輸量統計表  製圖:民航資源網、數據來源:民航局

圖:2020年1-8月我國完成民航貨郵運輸量統計表 製圖:民航資源網、數據來源:民航局

據不完全統計,8月各大航司運力進一步恢復。其中三大航中由於南航受到核心市場之一烏魯木齊疫情反覆影響,航班量下滑導致ASK同比下滑7.3%,8月國航、東航ASK降幅收窄到-3.4%、-0.8%,春秋、吉祥航空8月ASK分別大幅增長50.3%、17.6%。另外8月三大航RPK降幅都在20%以內,8月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國內RPK分別同比增長34.6%、3.2%。8月三大航國內客座率均接近75%左右,其中國航(74%)、東航(74%)、南航(73.8%),春秋航空8月國內客座率已經到達84.4%,吉祥航空8月國內客座率爲79.2%。儘管如此,各大航司國際航線整體仍舊在低位,ASK、RPK同比降幅均在95%左右。國際客座率方面,三大航及吉祥航空均在60%以下,春秋航空客座率相對最高爲61.4%。

圖:2020年8月五大航司客運運營表現 製圖:民航資源網

另根據民航局和各機場公佈的綜合數據顯示,8月份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機場是8月旅客吞吐量最高的千萬級的機場。前8個月累計旅客吞吐量排名首位的是成都雙流機場爲2432.42萬人次,排在第二、三名分別爲廣州白雲計機場(2432.21萬人次)和深圳寶安機場(2196.73萬人次)。

從8月單月各機場起飛架次來看,三亞鳳凰(+11.4%)、重慶江北機場(+2.6%)、上海虹橋(+0.6%)、南昌昌北(2.6%)、寧波櫟社(+4.1%)、溫州龍灣(+0.5%)等千萬級機場均已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實現正增長。

貨運表現方面,8月單月南昌昌北(+105.9%)、石家莊正定(+66.9%)、寧波櫟社(+54.9%)、煙臺蓬萊(+31.1%)、鄭州新鄭(+21%)、長沙黃花(+15.6%)、杭州蕭山(+9.5%)、西安咸陽(+6.3%)、濟南遙牆(+5.1%)、蘭州中川(+3.7%)、銀川河東(+2.8%)、上海浦東(+0.5%)、等12個千萬級機場的貨郵吞吐量均實現同比正增長。此外前8個月累計南昌昌北(+56.2%)、石家莊正定(+24.7%)、鄭州新鄭(+21.7%)、煙臺蓬萊(+13.9%)、杭州蕭山(+13.4%)、寧波櫟社(+8%)、深圳寶安(+6.4%)、上海浦東(+0.4%)、濟南遙牆(+0.3%)、南京祿口(+0.2%)等10個千萬級機場貨郵吞吐量均已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8月12日,爲促進我國航空物流發展,民航局還出臺了《貨郵飛行航班時刻配置政策》,支持貨郵功能較強的樞紐機場使用白天高峯時段發展貨運,該政策將於今年10月25日起開始實施。《配置政策》明確了航班時刻主協調機場和航班時刻輔協調機場,建立貨郵飛行航班時刻池,運用量化規則公平高效配置航班時刻。

圖:2020年8月、1-8月39家內地千萬級機場運營情況統計表 製圖:民航資源網 數據來源:民航局、各機場

根據飛友科技《1月1日-9月20日中國內地航班執行情況統計表》來看,中國內地航班執行量呈現出逐月恢復增長的趨勢,其中3月單日執行最高航班量約爲6569班,4月單日執行最高航班量約爲7425班,5月單日執行最高航班量約爲9028班,6月單日執行最高航班量爲10199班,7月單日執行最高航班量11498班,8月單日執行最高航班量12486班,。根據飛友科技前三十大機場進港執飛航班數據,9月以來日執飛航班量進一步回升,其中9月20日單日執行最高航班量約爲12715班。另外據數據顯示,9月20日,國內飛機利用率6.95小時,其中寬體機日利用率約4.4小時,窄體機日利用率約7.4小時。

圖:飛友科技1月1日-9月20日中國內地航班執行情況 製圖、數據:飛友科技

八至十月回國航班數量有所增加

8月份國航國際航班共執行24班,東航、上航8月國際航班在7月基礎上每週加密4班,南航每週加密5班;9月份與上月相比,三大航均增加1-2條國際航線,涉及歐洲、美國、澳洲、東南亞的部分航線班次增加至每週2次。東航(包括上航在內)在9月可執行的國際航線每週共計23條。南航9月每週可執行18條國際航線,涉及廣州航線16條,瀋陽航線2條。相比8月,南航取消了廣州-馬尼拉航線,新增廣州-首爾仁川往返、廣州-東京成田往返航班。另外廈航9月廈門-阿姆斯特丹、廈門-溫哥華、廈門-首爾、福州-東京等多個航線增至每週兩班;10月份,三大航國際航班進一步有所增加,國航北京往返哥本哈根、馬德里、斯德哥爾摩和雅典的航班每週增加了一班,至每週2班。自2020年10月1日0時至10月24日24時,東航、上航每週可執行國際航線共計26條,與9月相比,東航昆明往返仰光、上海往返奧克蘭的航班每週增加了一班,至每週2班。同時,東航還在10月新增了昆明往返達卡和金邊,煙臺和無錫往返首爾的航班,每週1班。煙臺飛首爾航班從10月15日起開始執飛。此外南航10月共執飛22條國際航線,並在10月新增了廣州往返馬尼拉、加德滿都、雅加達航班,以及胡志明飛廣州航班,均爲每週1班。

另外9月15日民航局通報了放寬部分國內航線航班的准入政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措施:一是放開49條覈准航線每週最大航班量限制。航空公司在符合航空安全、通達性和運行品質要求的基礎上,可以靈活自主的安排航線航班。二是放寬涉及“北上廣”三大機場支線航線准入限制。調整後,2019年旅客吞吐量在100萬-200萬間的32個機場至北上廣航線,將不受通航點數量的准入門檻限制。

據民航業內人士表示,這兩項措施原來“北上廣”三大機場相關的49條商務航線限制解除後,航空公司將可以投入更多的運力、新增更多的航班。與此同時也利好旅客,一方面有更多的航班選擇,另一方面票價也會相對更加優惠。

民航資源網專家綦琦認爲,放寬國內航班准入政策是民航行業主管部門在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服務構建國家雙循環新格局的重大政策優化。原政策是在疫情前爲確保提升航班準點率,打造國際樞紐,優化資源合理配置的必然舉措。但現階段,因國際疫情尚未平穩,國際航班復航加密不確定因素巨大。將原本國際樞紐的國際時刻預留轉移給國內航線尤其是國內支線,在補足小機場,支線機場直航北上廣的需求的同時,也會激活全新市場需求,促進拉動國內航空消費。民航局此舉是對新環境,新形勢,新戰略在行業管理層面的主動作爲,積極作爲,科學作爲。

國慶假期民航需求有望進一步回暖

接下來已臨近國慶和中秋假期,民航需求有望進一步回暖。根據各航企機票預售情況來看,航空運輸需求旺盛,特別是國內重點旅遊城市、熱門航線大概率將迎來大批旅客。國航表示目前“十一”期間北京出港大概能提供4200架次飛機,約82萬個座位,熱門航線有三亞、敦煌、蘭州、海口、大理、麗江等。南航也表示國慶期間將加密100條航線,日均增班超250班次,主要涉及廣深至湖南、湖北、雲南、四川、海南,以及瀋陽、哈爾濱、武漢、揭陽、長沙等至全國多地。東航計劃在國慶節期間在上海至三亞、海口、武漢等熱門航線上增加寬體機執飛的比例,同時加密上海至蘭州等熱門航線的班次。此外春秋航空方面告訴記者,目前國慶期間出票量已超去年同期,個別航線餘票所剩無幾,同期平均票價尚未完全恢復。春秋航空目前把所有閒置的國際運力轉移至國內,國內航班數量已增至去年同期的130%,另外爲應對國內旅客出行需求,春秋航空將比去年同期增加投放49%的運力。同時,記者還了解到由於國際航班遠未回覆至正常水平,許多航司仍有閒置運力。

記者從飛常準、攜程網等多家旅遊平臺獲悉,今年國慶前夕,全國有超過1500家景區免費或打折,20多個省市政府發放旅遊優惠券,加上各大旅遊平臺的促銷補貼,今年十一將是近年來性價比最高的旅遊長假。從國內旅遊市場恢復情況看,預測今年國慶中秋8天長假旅遊人次可能達到6億。結合攜程網國慶機票預訂數據來看,從民航搜索量級看,旅客需求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九成。

民航資源網專家王疆民表示,現在民航市場加速回暖,這不僅是抗疫的成效,也是民航人克服困難不斷創新的階段性成果。回顧疫情襲來之時的破壞性,以及後疫情時期不利條件,我們都走過來了。這完全說明民航人在黨中央的英明指揮下,能拉得出來,衝得上去,逆行有我,貢獻也有我,是一支能經得起考驗的隊伍。

在1-8月的民航運量統計圖表上也能清晰地看到,同比的曲線直線上揚,環比的差距大幅度下降,不斷收窄。這就是抗疫的成果。這其中當然也飽含了民航人的智慧,如爲抗疫採取的無接觸服務,客艙各種有效的防疫措施和客改貨加大貨運運輸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當然是復工復產所推出的“隨心飛”產品,迅速地打開了市場,讓旅客對民航更增添了信心。另外,通過隨心飛產品創新的網上銷售,不僅擴大了市場,挖掘了潛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旅客對航司APP、小程序和各種自助服務的關注,讓5G、VR、AI技術在航空運輸中廣泛運用打下基礎。這對於疫情後的市場無疑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當然,疫情或許還會有反覆,但是,經過嚴峻考驗的民航人已經有足夠的信心和智慧去應對。國外評論機構也預計疫情後中國的GDP將達到8%的增長,這對民航市場也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所以,民航人既要利用好“大循環和雙循環”的發展形勢,也有抓住目前國際市場競爭力度下降的機遇,積極推動兩個循環市場的擴展。這並不只是應對疫情,而是抓住危機中的“機”,打造“民航強國”,爲中國航空市場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爲全球民航市場發展獻出一份力量。

崔宇威 本文來源:民航資源網 責任編輯:崔宇威_NBJS11349
相關文章